知識點:
1.Y模型:
“不照著做”的好處:①不被偽需求欺騙
? ? ? ? ? ? ? ? ? ? ? ? ? ? ? ? ②解決需求沖突
? ? ? ? ? ? ? ? ? ? ? ? ? ? ? ? ③發現更多目標用戶
? ? ? ? ? ? ? ? ? ? ? ? ? ? ? ? ?④抓住恒定的人性
? ? ? ? ? ? ? ? ? ? ? ? ? ? ? ? ?⑤在成熟市場中找到機會
2.深入:如何挖掘人性
(1)攀梯術:通過一些列直接的探詢式文句來洞察人性,典型的提問形式——“為什么那個東西你來說很重要”和“那個東西對你意味著什么”。本質上是一種層層深入的追問手段,意在尋找用戶目標以及背后的價值觀
(2)訪談過程中的五個經典技巧:①情境喚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假設某物或某狀態的缺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反面攀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④時間倒流對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⑤重定向:沉默或重述確認
3.淺出:如何設計功能(解決方案要盡量簡單)
做產品的時候,真的帶來啟發的,往往是一些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的產品
①向“糗事百科”學借力用戶。充分利用UGC
②向“知乎”和“知乎日報”學冷啟動
③向各種游戲學“引人入勝”,Badge(勛章和等級,表示玩家過往的成就);Point(積分和經驗值,代表現在的狀態);Leaderboard(排行榜,指引未來努力的方向)
4.Y模型幾個有意思的理解
①用戶視角和公司視角:用戶需求就是產品機會;用戶目標就是產品目標;用戶任務就是產品功能
②新手思維與專家思維:Y模型的前半段,要用“新手”的心態去看待問題,“一秒變傻瓜”;Y模型的后半段,要具備“專家”的能力解決問題
③普通青年和文藝青年:普通青年采用的是方法中心的思維模式,典型的學生式解題思維,文藝青年采用的是問題中心的思維方式。產品經理應是二者的結合體,先問題后方法,思維方式是“用心聽但不要照著做”。(ps:作為一名程序媛,深深意識到自己是個普通青年,正努力讓自己身上沾點文藝氣質)
5.書中有一段話“不在乎意義,也許反而是有利于實現終極意義,不考慮目的的研究,源自追求真理的純粹好奇心,導向的則是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我覺得挺有啟發。我所了解到的產品經理,很現實的一個現象就是,大家都是帶著“目的”在做事,或是產品的用戶目標,或是產品的商業價值,又或是不斷在平衡兩者,最終最理想的結果就是既產生了社會價值又保證了商業價值,也算是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貢獻。所謂“不在乎意義,不考慮目的”是不是只是存在于真正的科研中,大多數的產品經理恐怕還不沒能這樣吧?我想這段話更大的寓意在于啟發我們有些時候不帶目的地去做一些看似對當下沒有意義的事情,但可能會在將來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起到不小的作用,這個道理不僅用在工作中,甚至可以折射到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好像扯遠了,我內心想想就好了。)。
6.腦補一個日常例子
“今天又在糾結穿什么”
“為啥”
“因為好像穿起來都不好看”
“不好看就不能穿了嗎”
“不能啊,會影響我的心情”
“為什么會影響你的心情”
“看到自己丑丑的,難道不會想哭嗎?”
“你又看不到自己丑丑的樣子”
“別人看的到啊”
“別人看到有什么關系”
“很大關系啊,這樣有損我形象”
“這很重要嗎”
“當然啦,我不要面子的啊(被段子薛洗腦了),衣服穿起來好看能讓整個人看起來得體有精神,跟人交流的時候對方也會感到舒適,也更愿意跟你交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