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勞》是莫言寫的一部魔幻主義的長篇小說。
小說中,主角西門鬧前世身為高密東北鄉西門屯的地主,在土地改革中,被原本的同鄉,土改中被任命為民兵隊長的黃瞳槍斃后,從此開始了在六世的輪回:先后轉世變成驢、牛、豬、狗、猴,最后是一個大頭嬰兒。
在小說中,以主角作為各種動物的視角,描述了西門鬧一家人五十年,三代人的悲歡離合。窺一斑而知全豹,可以說也描述了建國后到新世紀,中國農村龐雜喧嘩、充滿苦難的蛻變歷史。
讀完之后我想說說對于其中的輪回轉世的理解。
單就轉世路上孟婆湯這一情節,想來中國的輪回論是不夠完善的,大概老祖宗在構建整個輪回轉世時,是用輪回者的失憶來保持整個陰間的神秘感,就像電影黑衣人里的記憶消除筆。
但就是這失憶,倒有點經不起推敲。
中國人歷來是講究因果循環的,上輩子有了好品行,于是下輩子富貴,上輩子作惡多端,于是下輩子判他做下等人,做低等動物,做牛做馬。
但還是照例喝了孟婆湯,忘了前生,于是投胎好人家的,不見得就知道自己的造化緣何而起,說不定就忘記了上輩子的操行,仗著這一世的家財也好,權勢也好而為非作歹。
而投胎做下等人,當牛做馬的的,也不一定知道這一世的困苦來源于上一世的惡行,讓被罰的人心生不出悔改之意,懲罰又有什么意義?
這大概就是勞動人民關于和諧的暢想:要重建新的秩序,就要打破舊的秩序,但無論秩序如何打破重建再打破再重建,這世上依然還是有奸有良,應了那樣一句話,“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但莫言的巧妙之處,就在于主角西門鬧的不喝孟婆湯,因為記得前世,記得自己雖是一方財主,但并未做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反倒是接濟鄉里,也因為深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才不滿自己陽壽提早結束,于是情節才因此而展開。
這就突出了其中的一個主題,那就是“恨”,因為記得,所以不甘,因為不甘,所以仇恨。
我認為這一個細節,是對土改某種程度的影射。文藝作品中對于政治的影射,可以說是其作用的一部分,例如小說《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這一稱謂就被運用到了電影《美麗心靈》當中。
另外一個巧妙的地方,是每一次本應該為隨機的投胎轉世,西門鬧卻都投胎在自己最開始死去的地方,死之前身邊的人都活著,不但活著,還一代代繁衍生息。
他眼睜睜看著歷史朝著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前進鋪陳,卻無能為力。
于是關于仇恨的主題就又升華了。
這呼應了小說的結尾,小說的結尾,莫言借閻王爺之口,道出了西門鬧這幾世輪回的緣由:
“這個世界懷有仇恨的人太多太多了, 我們不愿意讓懷有仇恨的靈魂再轉生為人。 ”
但是細細想來,西門鬧的仇恨究竟來自哪里?是槍斃了他的黃瞳嗎?是不讓他還陽繼續做地主的閻王爺嗎?
西門鬧最后還是沒有喝孟婆湯,但如他自己所說,他已經不恨了,幾十年來,積累的仇恨和怨懟都已被打磨,被消耗,最終塵歸塵土歸土。
這才是他最后一世投胎最做人時,依舊沒喝孟婆湯,依舊還能說出前幾世記憶的原因:閻王爺已經不需要一碗粘膩腥臭的孟婆湯來讓他忘記仇恨了。
最終是西門鬧的勝利嗎?我想不是的,勝利的是那部分“想讓地主死掉地主就必須死”的人。
勝利也是閻王的,只不過和那些“想讓誰死誰就死”的人只用一顆子彈就獲得勝利不一樣,閻王爺原本只需要一碗湯就能獲得的勝利,被延長成六世,五十年。
所以人世間的功與過,賞與罰,平常人無能為力,而只掌握在“那一位”和以閻王為代表的“老天爺”手里,這才是最終極的奧義啊!
想必陰曹地府孟婆湯這一節,老祖宗們并不是故意留下一個破綻,是他們早就看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