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A突然找我,問:“你說看人到底看什么?”原來在糾結要不要帶男朋友見父母,好像是之前給父母說過,但父母對他不滿意,又逢男朋友催問,于是很焦慮,她自己對男朋友也沒把握。
我問對方有沒有什么行動,小A說男朋友經常提起去想見她父母,后來各種有事也就不了了之。雖然還不太了解情況,感情這方面也不好下定論。但出于朋友關系,我說看一個人不能光看他說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道理都懂,但當我們置身于對方的甜言蜜語和信誓旦旦,總會不由的相信,因為看起來不像是撒謊呀。
對,當你信誓旦旦的說:“從今天起我會早睡早起,不吃零食,按時鍛煉,少看手機……”你是在撒謊嗎?不,你只是想讓自己變得更好,也相信自己會努力做到。但最終呢?有沒有做到自己心里清楚,想的沒錯,想想又不費工夫,關鍵是到底做了沒有。
一個人的處境是由他一步步走下來的,正如那句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一個人所做的就構成了這個人,所以看人就要看這個人做了什么,有什么行動。
今天看到羅振宇老師談法國元帥,亨利·菲利浦·貝當。很多人對貝當該怎么評價有很大的爭議。一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勇奮戰成為法國民族英雄,二是在二戰法國戰敗后投降希特勒成為法奸。乍一看這人怎么前后矛盾呢?
有人說其實貝當也是為法國著想,當希特勒的坦克攻破法國放線后,貝當就感覺是打不過德國的,也不相信英國會真的援助。想來想去只有投靠希特勒是法國當下最好的出路。所以不論現在怎么看,在當時看來貝當前后雖然做法不一,其出發點都是因為愛國。
有道理嗎?當然有。不過道理歸道理,事實歸事實。如果有道理就是對的話,那漢奸汪精衛要怎么評價呢?他叛國有沒有道理?有啊,我們打不過人家,人家國強先進,歸順也是為我們國家好。可是不管道理如何,終究是做錯了,要嚴懲,不然怎么像戰場上犧牲的烈士交代?
不看你是否有道理,就看你做的對不對。
這是我們看他人的標準,也是別人看我們的標準。所以,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該如何評價,自己心里最清楚。
你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一件事,都在無聲無息的塑造你這個人。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