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把招聘做到極致

書評---把招聘做到極致

這是一本工具型的書,里面有很多非常實用的工具,分享其中部分內容,同時也說說我自己對于招聘的理解。

整本書的結構,從招聘策略到招聘渠道的選擇,簡歷篩選,面試技巧,薪酬談判,背景調查,校園招聘以及雇主品牌等多個維度總結了很多不錯的經驗和技巧。

分享其中比較實用的兩個部分:

寧, 簡歷篩選:好簡歷的標準是什么?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首先,優秀的簡歷通常呈現了目標企業所需要的信息,強調其能為目標企業、部門與職位帶來哪些收益,剔除了那些多余的不相關信息,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就像一個戰斗縱隊,集中兵力確定一個主攻方向,而不是四面開花,多方出擊。

其次,優秀簡歷重點突出,大部分篇幅呈現與企業強相關的經歷、經驗、能力,而不是平均用力,讓人看完簡歷后把握不住候選人的核心優勢、特點在哪里。

另外,優秀的簡歷是建立在候選人對目標行業、企業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經過個性化設計、修改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候選人提前分析目標企業的行業特點、企業文化、職位要求,挖掘出自身經歷、經驗等與此相關的部分,進行定制化的呈現。

(二)硬件指標過硬,有事實數據支撐

什么是硬件指標呢?畢業院校、專業背景與成績、技能證書、工作年限、原企業背景、原職位層級、原工作績效與獎勵,這些都是硬邦邦的標準。

好的簡歷其實不需要用過多的語言描述、包裝,只需要呈現事實數據就已經有足夠的說服力了。招聘人員不要被應聘者定性的描述牽著鼻子走,要注意收集量化的“證據”去“論證”候選人是否符合崗位要求,特別是在過去的企業中做了什么事情、結果如何,只有過去有過良好表現與成績的,才能對候選人在本企業的貢獻做出合理的預測。

優質候選人的簡歷還有一個特征,就是在同類的行業與職位上,職業發展路徑一直呈現曲線上升的趨勢,而不是上下波動的趨勢。

(三)內容簡明扼要,語言表達流暢、準確,邏輯合理。

優秀的簡歷內容簡明扼要,語言表達流暢、準確,邏輯合理,沒有錯別字。優秀的簡歷通常以要點的方式呈現,而非以段落的方式呈現,給人“眉清目秀”的感覺。因為這體現了候選人清晰的思路、良好的邏輯思維與語言駕馭能力。優秀的簡歷不需要過多的篇幅,一兩頁即可,惜墨如金,恰到好處,讓人酣暢之余意猶未盡。不好的簡歷表達累贅,用詞過多、篇幅過長、無重心、錯別字較多、格式不規范……

優秀的簡歷信息前后一致,邏輯嚴謹,沒有矛盾之處,不出現明顯的“負分”項。特別是從教育經歷到工作經歷,都通過事實數據體現出候選人良好的成績與表現,突出“一貫優秀”的形象。

(四)適時點綴亮點與特長,錦上添花

優秀的簡歷通常還會呈現出其他人沒有的特點,包括和工作直接相關的,以及非直接相關的特點,從而呈現出其過人的進取心、意志、毅力。與工作直接相關的包括在職進修并獲得相應證書、發表專業文章、取得行業榮譽、海外留學與工作經歷等;非直接相關的包括運動特長(網球、羽毛球、籃球、游泳等)、書法、樂器(如鋼琴、小提琴、吉他)等,并在這些領域取得一定的成績與獎項。這些信息雖然與工作無關,但是可以折射出候選人內在素質與能力。

?, 關于招聘高管

(一)匹配性:不求最好,但求合適

高管招聘是為了尋找與企業、團隊、職位匹配的高端人才,除了學歷、技能、經驗的匹配外,應多關注發展目標、價值觀、思維方式、溝通風格的匹配,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氣味相投”,我們都在尋找“同路人”,就像尋找長期同行伴侶一樣。另外,企業招聘用人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使團隊的結構最優化,這樣才能產生最佳的績效與最好的工作氛圍,包括團隊成員在能力、經驗、性格、年齡、性別、專業、思維、資源等方面的最優搭配。因此,企業真正所需的高管人才,可能不是最優秀的,而是最合適的。

(二)價值點:特殊時期,用人所長

在企業所處的特殊階段與環境下,高管招聘應更關注候選人能夠給企業帶來的核心價值,特別是關鍵性能力或天分,可以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推動企業戰略的實現。只要候選人能夠給企業帶來需要的價值,其能力不足之處可由團隊其他成員來彌補,這就是用人所長、關注優勢的思路。

(三)偏好性:思維慣性,陪伴終生

通過了解候選人在成長里程碑與關鍵性事件中的所思所想、所做所獲,分析其價值觀與偏好。比如,一個高管放棄了到大型知名企業做部門經理的機會,選擇到一家成長性中型企業做總監,說明其更看重工作的挑戰性,有較強的成就動機與冒險精神。

與偏好相關的是候選人對重要事項的排序,這些排序也體現了其價值觀——什么對他最重要,其次是什么,最后是什么。比如,在碰到兩件不能同時處理的事情時,他會選擇先做哪件,后做哪件;在描述一件事情時,他先說哪一點,后說哪一點;在簡歷中,他重點強調什么,省略什么……這些都是關乎其潛在意識里根深蒂固、潛移默化的價值判斷,是其慣有的思維方式,當遇到相關情況時,他也會做出相同的排序。

(四)差異性:細節入手,找出不同

招聘面試的過程就是不斷區分某個候選人和其他候選人的不同之處、獨特之處,或者說個性化、差異性的方面,而區分差異性的線索往往在于細節。在面試過程中,應更多地關注“異常”,比如,候選人的說話方式、肢體動作,以及表述內容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候選人的經歷、背景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如果能準確區分其與眾不同之處,就能把握住該候選人的特質。在面試過程中,即使考察的是相同的能力,不同候選人的程度也有差異,最重要的是符合企業與崗位需求。比如,自信心,如果過度可能會演變成自傲與自負,影響團隊合作,還可能形成剛愎自用的領導風格,不利于調動下屬的積極性。

(五)本質性:由其表象,反觀背后

要通過表象分析其本質,不要僅聽候選人說的,要估量、揣摩其沒有說出來的背后的東西,是否反映了深層次的問題、隱形因素與潛在危機。這時,用“反觀法”就很有用,就是思考問題的反面,就像你知道了硬幣的這一面,自然就知道另外一面一樣。比如,有位高管認為自己的宏觀思考能力極強,能夠完美地制定公司發展規劃,發現問題的能力也很強——如果他過于強調這點,面試官就可以提出這樣的疑問:“他的執行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制定規劃的有效性如何?”這些很可能就是該候選人的弱項在高管人才面試中,面試官不僅要從理性、做事的角度,更要從人性的角度做出分析判斷,包括個人利益、在各方關系中的價值與影響力、情感偏好等因素。比如,某總監不愿意招聘一個很優秀的、能勝任崗位的副總監候選人,為什么?很可能是他覺得這個人的進入會成為潛在的競爭對手,影響他的地位與長遠利益,或者他根本不喜歡這種類型的人。這不是從單一的理性思維可以分析出來的,要從感性的層面進行個性化分析。人是最復雜的高級動物,很多反應與決策都是多因素復合的結果,很多時候連決策人自己都說不清楚。

有形的東西,普通人都能看得到,無形的東西才是最真實而難以探測的,也是最有價值的。在對高管人才的面試中,需要用心思考隱形層面的問題,并靈活運用在高管人才的面試甄選中,以把握人才最原始、最真實的脈動,真正讀懂高管人才的內心。

總之,只有從系統性、戰略性出發,高屋建瓴、深入淺出地看人,才能客觀、全面地識別高管人才,贏得高管人才招聘的真正成功!

以上是兩部分的摘抄,有點長,但是很實用。

以下,結合本書說說我對于招聘自己的一些觀點:

我相信,招聘,今后不會再僅僅是HR的事情。大到想成就一番偉業的企業家,小到想做一個小店的個體戶,找到“合適”的人來幫助自己,會是每一個想實現自己夢想的人的必修課程也是必備技能。

這里說說小米“CEO80%的時間用于招聘,公司不設KPI”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我們想想背后的邏輯以及信念。

我能看到其背后是有以下幾點支撐的:

1. 堅信真正優秀的人才,是可以自我管理產生績效的;

2. 相信人性本身的潛力和創造力,而不是去控制;

3. 創始人本身是足夠自信的,包括對公司運營,對市場,對自身人格魅力。

因此,我認為,要談招聘,就首先得談談你作為企業CEO或者Leader是否擁有對人性的基本信念。

如果沒有,即便依葫蘆畫瓢,也難以模仿,如果有,那么即便是換個殼子,照樣可以招來一幫牛人做牛事!

那么如何才能有人性的基本信念呢?這個,真急不來,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信念的形成,只能靠自己去體驗,去磨礪,去感悟。昨天看《憤怒的小鳥》,里面有這么一句話,既是玩笑,也是真理:“智慧是不能從別人那里拿到的,只能靠自己!”

Fisher Yu

2016年5月22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