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破局:不接情緒≠冷血
“不接情緒,那還是老師嗎?這不是失職了嗎?”你也想過不要總是接別人的情緒,但你又生怕別人會這樣看待自己。事實上,不接情緒不代表消極怠工、或是不作為;而是在情緒上保留住自己的能量,再冷靜地、有智慧地去行動。比如:一個蠻橫、經常闖禍的學生把另一個學生打成重傷,可對方死活不承認還幸災樂禍,你立馬咆哮了回去,結果可想而知。你就這樣,接住了對方的負能量,還氣到了自己,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當你練習用平靜的聲音、平靜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回應對方時,反而能給對方一個猝不及防,緩和了氣氛,產生良好的處理結果。再比如:你接到一個差班,領導天天提醒你要抓成績,于是你便開始焦慮,明明才帶班兩個月,也要把考得不好的原因全歸結于自己身上。事實是:領導急需要好的成績,但他難道不知道一個班的成績不光由老師決定嗎?不知道成績提升需要長期性的努力嗎?
他知道,但他也沒有辦法。上級把壓力給到了他,他只能再給到你,你接住不就正好了嗎?不管他怎么著急,你清楚自己已經很盡力了,就足夠了。你要做的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因為:你的共情能力不值得被肆意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