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曾說:“人生有三大憾事,一是紅樓未完;二是海棠無香;三是鰣魚多刺。”而如今所有繾綣的分離如藤蔓爬上心頭才發現,我們沒有好好的說再見就走了。
我一直想把沈陽所有的公交車都坐一遍,去北航的大學城轉轉,去西塔吃好吃的,去渾南沿著渾河騎上一圈自行車,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都沒能實現。有人說愛上一座城一定是因為城市里的人。而我覺得對一座城市無論有多少悲喜,當你真正要離開時一定是不舍的,在這座城市已經有了太多的回憶無論好壞都成為了你的一部分,對于沈陽我是稀里糊涂的就來了,這座城市很粗獷、很熱情、一回頭都能聽見“干啥呢”“別磨嘰”“姐、老妹兒”一股東北大茬子味,特別接地氣,賊帶勁兒。
凌晨四點的沈陽,天已擦白,不過整個城市還在沉睡。換上衣服輕輕的帶上門出去,沒有陽光刺透的空氣顯得格外厚重,就像剛剛睡醒的人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還微瞇著眼,帶著整個校園也搖搖晃晃起來。
解鎖了一輛共享單車,繞著校園轉悠起來。沿著銀杏大道一路向東,風吹動了耳邊最細最軟的頭發,也吹散了略帶沉悶的清晨,整個校園如同洗漱完一般,透著晶瑩的亮光,空氣也格外的香甜。從寢室到水稻所要八分鐘,一路走過二教、圖書館、五食堂,從體育館折回,沿著一教、院辦、眼鏡湖、復旦園、老操場一遍又一遍,想把所有走過的道路再走一遍,將所有的記憶銘記于心。
最后的一次聚會特別匆忙,十五號上午答辯完,下午在36℃的太陽底下照了畢業照,晚上去了別墅出了點意外,大半夜輾轉又去了KTV。我們聲嘶力竭,仿佛要用完體內的最后一絲氣力來祭奠大學最后的一段時光,我們喝的酩酊大醉、倒頭大睡,拖著疲憊的身體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告別。
之后便送走了兩個已經工作的室友,開始大家都還好好的,可是就在最后一抱,不知怎么的眼淚都出來了,我們哭著鼻子又相互安慰著不要哭,不要弄的這么傷感……大家四散離去,寢室里和寢室外堆滿了大包小包的袋子,各種快遞的電話,各種收廢品的人堵在寢室門口,最后去小吃街擺了地攤,各種賤賣,把大學所有該有的儀式都走上一遍,就真的要走了。
再見了我的大學,再見了我親愛的朋友們,愿你們能像那個凌晨四點的沈陽一樣,風吹走了疲憊,散發清晰、晶瑩透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