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動不動就把“愛”掛在嘴邊,不似古代的少女那般羞澀、矜持,而是變得大膽、隨性了。的確,愛就要說出口,但是,這真的是愛嗎?
世間的情感有許多種,愛只是其中一種,除了愛,還有喜歡和不喜歡,討厭和恨……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喜歡當(dāng)作愛,把討厭當(dāng)做恨。我個人認(rèn)為,愛與恨比喜歡及討厭更深一個層次。
你恨一個人并不一定代表你討厭他,相反,也許是因愛生恨。同理,喜歡也不能代表愛。
十六歲的花季,十七歲的雨季。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中我們情竇初開,每個少女的心里都裝著一個“他”。
戀愛中的少女心中自然是她的男友,但作為單身少女,心中又何嘗沒有一個令自己神魂顛倒的男神呢?起床想他,白天想他,夜晚依舊想他,但殘酷的是只能在夢中幸運地見到他。
對于十八九歲的我們而言,男神一般指自己的偶像,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神,他說的話便是圣諭。小學(xué)時,受同桌影響,看了偶像劇《公主小妹》后喜歡上了吳尊。
那是他還很年輕,對我來說是個大哥哥,眾多小學(xué)生都崇拜他,而我只是一個缺乏熱情的粉絲,不買他的海報,不聽他的專輯,只覺得他長得帥帥噠,那便是喜歡了。
上了初中,《流星雨》熱播,男主角煞是奪人眼球,何況十三四歲的小女生都喜歡帥氣霸道的公子哥,于是張翰成了我第二任偶像。
那時的我依舊不是個專業(yè)粉絲,而是個乖乖女,一心好好學(xué)習(xí),考上好高中,什么追星,只要在電視上多看幾眼便滿足了。
初中三年,我換過好幾次偶像,喜歡過魏晨、胡歌、霍建華等,原因還是那么膚淺——長得帥。
眨眼到了高三,雖然學(xué)習(xí)緊張,但追劇的熱情依舊只增不減。《來自星星的你》在網(wǎng)上熱播,帥氣的金秀賢成了我前任男神。
然而,就算是韓國的明星也沒能打破我的一個月魔咒。不久,《古劍奇譚》緊隨其后,同學(xué)們都推薦我去看,說里面有一大片帥哥。于是我回家看《古劍》了。
看完古劍,我依舊對他了戀戀不舍,可能是那種俠客氣概吸引了我吧,就像當(dāng)時看完仙劍時非常喜歡胡歌一樣。
但是,看《仙劍奇?zhèn)b傳》時我才初一,而現(xiàn)在,我已高三了,實歲十七,正當(dāng)雨季。
我喜歡李易峰,這種喜歡不同與之前我對其他明星的喜歡。我不說愛,因為我真的不知道怎樣才算是愛,我怕褻瀆了愛這個字,更怕褻瀆了我對他的感情。
高考前一個月,緊張情緒籠罩在心頭,脾氣易怒。五一放了一天半假,我卻只想過五四青年節(jié),因為那天是他的生日。我很想他,真的想對他親口說聲:生日快樂!
愛對了是幸福,愛錯了是青春。我不懂愛,但至少喜歡。如果這是愛,我愿用我的青春錯愛他。也許,十年后,幸福敲響心門,說:你沒有愛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