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音樂學院鋼琴國際藝術節系列音樂會第四場請到了匈牙利著名鋼琴家,教育家巴拉茲·佐科萊依教授。這位活躍于樂壇的知名鋼琴家和室內樂演奏家,今晚他帶著高徒,2018年利茲國際鋼琴大賽第三名獲得者王心源為我們呈現了一臺魅力獨特的鋼琴音樂會。
第一首《斯克里亞賓為左手而作的前奏曲與夜曲》。作者22歲時因為練習高難度樂曲傷了右手,這對演奏家是致命的打擊,于是他潛心專研左手獨立演奏技能,最終成就了這首為左手演奏的經典樂曲。這也是一首給鋼琴家極大挑戰的曲目。佐科萊依先生的演奏不僅技巧超絕,還飽含情感,低音聲部與高音聲部相互交織,深情詠唱,大段的華彩充滿激情。
大家耳熟能詳的《肖邦升c小調夜曲 Op.27》之后,李斯特《六首安魂曲》第三號,降D大調娓娓道來。李斯特是一位擅長用音樂講故事的作曲家。他的鋼琴曲不僅美妙動人,充滿炫技還有很強的畫面感。鋼琴家用超凡的想象力為我們詮釋了李斯特音樂中的豐富形象。佐科萊依先生在2001年被匈牙利政府授予“最負盛名的李斯特獎”,所以他演繹的里斯特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第四首也是李斯特的代表作《旅行歲月》中的《婚約》。這首曲子的靈感來自他的意大利之行。當時他看到拉斐爾的《圣母的婚禮》深受感動。在這首曲子中我們可以聽到教堂的鐘聲響起…… 祭司主持下,約瑟給圣母瑪利亞套上結婚戒指,在圣潔的光芒籠罩下,音樂奏響了愛的樂章。
接著是兩首《德彪西的阿拉伯風格曲》為我們呈現了另一種音樂色彩。略有東方風格的主旋律讓人感覺親切,溫暖。鋼琴家細膩完美地表現了作曲家豐富的和聲色彩。用指尖細微變化描摹的情感起伏,在音樂中如同轉瞬即逝的夢境,朦朧而變化莫測……
接下來《肖邦波蘭藝術歌曲》是作者為數不多的聲樂作品,難得可以聽到。原作歌詞部分的作者都是波蘭當時的著名詩人,也是肖邦的好友。樂曲中飽含的豐沛詩意,在鋼琴家指尖自由地流淌,哀婉動人,凄絕柔美。
上半場的最后一首曲目是《肖邦C大調雙鋼琴回旋曲Op.73》,由鋼琴家和他的學生王心源同臺演奏。師徒二人將這首具有田園詩般的作品演奏得精彩生動,默契的配合,水乳交融般完美,和諧。
下半場第一首是“鋼琴詩人”的曠世杰作《肖邦:遺作升c小調夜曲》。作者在這首曲子中以最簡單的素材,表達了極為豐富的精神內涵,這也是他所有夜曲作品中情緒變化最多的一首。英國管風琴家威爾拜曾說過:“如果以簡單性作為判斷藝術的因素,我們再也找不到比它境界更高的藝術作品了。”鋼琴家的演奏幽深靜謐,樂思在百轉千回后有種超然物外的灑脫閑逸……
在接下來的幾首肖邦經典曲目《升c小調波洛涅茲作品號26第一首》《a小調瑪祖卡作品號17第四首》《升f小調瑪祖卡作品號6第一首》《b小調瑪祖卡作品號30 第二首》《降E大調夜曲作品號9 第二首》《C大調瑪祖卡作品號24之2》《c小調波洛涅茲 作品號40 第二首》《F大調和f小調瑪祖卡 作品號68 第三首、第四首》中,鋼琴家讓我們再次領略了肖邦的詩人氣質和獨特韻味。
最后鋼琴家還為我們帶來了《巴托克3首錫克地區民歌》,這些展現巴托克充滿活力的民歌音樂難得聽到。鋼琴家出色技巧和敏銳細膩的表達,征服了在座所有觀眾。
整場音樂會的曲目量非常巨大,風格多變,演繹精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鋼琴家還抱恙在身,但為了今晚的獨奏會,依然用心排練,并給大家帶來了完美的觀演體驗。也許正是這種對藝術執著認真的精神,才讓他成為鋼琴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