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招聘一般有兩次,一次在秋季的八九月份開始,是為秋招;一次在春季的兩三月份開始,是為春招。
春招與秋招的區(qū)別主要在:秋招企業(yè)更多,規(guī)模更大,崗位更多,達成意向也最多。而春招大多數都是企業(yè)招聘實習生或者是上一年度秋招未滿。
輕視春招是不明智的,因為很多有實力的企業(yè)會從實習生中直接選擇留用人選。有相關實習經歷也會彌補沒有從業(yè)經驗的不足,為秋招做準備。
所以我聽說有的學生從一月份就開始為春招做準備,那么希望我的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
首先你得有個好簡歷。
這聽起來是老生長談,但是相信我,即使在幾百份的簡歷中,能讓人眼前一亮的總是寥寥無幾。
一份好簡歷的標準是什么?不是展示自己有多棒,而是拿到面試機會。
你要避開以下幾個雷區(qū):
1、簡歷排版太華麗
現在有很多很漂亮的簡歷模版,我也見過很多制作精美、顏色絢麗的簡歷。然而并沒什么用,排版太華麗只會喧賓奪主,還會給高強度工作下的HR造成視覺壓力。即使是設計類的工作,你也可以把你的設計作品作為附件,而不是在這方寸之間施展。
好的簡歷排版一定要整潔大方,最保險的是靠左對齊,字跡大小適中,字號不要超過兩種以上,字間距和行間距保持一致。
如果真的需要附上一張照片,請選擇一張正角度,友善的微笑著的照片。適度美顏,但是不要失真。如果PS到見了本人會失望,這個修圖只會給你的簡歷減分。
2、展示自己是個全能超人
我見過有的簡歷展示出來的人,完美得令人懷疑。這些簡歷恨不得把從幼兒園開始得到的證書都羅列上,性格各種完美,愛好豐富多彩,能力包羅萬象。太多的優(yōu)點反而淹沒了這個人的特性,找不到與企業(yè)招聘崗位的契合點。
好的簡歷應該有針對性,所有與應聘企業(yè)無關的校園活動履歷、獲獎證書、愛好及自我評價都可以刪除。
資質證書可以全部保留,畢竟有本事羅列一堆看著眼暈的資質證書的人也是不多的。
盡可能把你的簡歷放進一頁紙。
3、只有一份萬用簡歷
這個坑我本人也跳過:畢業(yè)前精心準備了簡歷內容,還附上英文版本,反復排版后選擇最滿意那個,打印裝訂。有的同學還去破費買了塑料的封皮,把簡歷打扮的像個小廣告冊。做完這些后就開始廣撒網,不斷通過郵寄、雙選會、招聘會等各種形式把這份簡歷散布出去。然后萬事大吉,開始等待。
這樣的投簡歷方式不能說沒有效果,但是你會發(fā)現你發(fā)出去幾十份甚至上百份得到的面試機會,并沒有比有的人只發(fā)了十幾份更多,這是為什么呢?
我在瀏覽應聘郵件的時候發(fā)現這樣的事:我們一般都是發(fā)布幾個崗位到平臺上,常常會有多個崗位都同時收到一模一樣的簡歷。一開始我以為是求職者點錯了,后來發(fā)現這是個常態(tài),也就是說這樣的求職者向所有的跟他專業(yè)沾邊的崗位都投遞了相同的簡歷。
這個舉動傳達的信息是,這是個沒有職業(yè)規(guī)劃而且不重視用人單位需求的人,往往讓我仔細看他的簡歷內容的興趣都沒有了。
如果說以前的應屆生為了考慮印刷成本,而不得不減少簡歷修改的頻率,那么現在互聯(lián)網的背景下,連電子簡歷都不愿意修改的人,就更說明問題。
還有,同一家單位不管發(fā)布了多少崗位,你應該選一個你最心儀的崗位去投。相信我,如果你具備他們其他崗位要求的能力,HR會注意到。
面試前后你需要做的事
好不容易通過發(fā)送簡歷取得了面試的機會,下面的事應該就是去面試了吧?
錯,行百里者半九十,面試前期的準備工作有時甚至更重要。
1、面試前了解清楚應聘單位的背景
你應該感謝互聯(lián)網,以前沒有這么容易查到一個企業(yè)的相關情況。你至少需要了解以下幾點:
這是一家國企、外資企業(yè)、還是私人獨資企業(yè)。這有助于你了解企業(yè)的背景文化并且營造適合的職業(yè)形象。
企業(yè)的規(guī)模、組織機構模式和主要業(yè)務構成。知道這個你才能明晰如果進入這個企業(yè)工作,你的起點和努力方向在哪里。
有一次面試一名大學生,我問他你對我們企業(yè)有什么了解。他張著嘴半天沒說出一句話,當時的場面真的很尷尬。
2、了解你應聘崗位的所需的技能和素質
一位在四大銀行工作的HR朋友,給我講了一個給她印象深刻的面試者。她們當時有兩個崗位在招,一個是普通的銀行柜員,一個是具有一定管理職能的信貸經理。一般來說,具有管理職能的人員是不招收應屆生的。
當天有一名來應聘普通職員的應屆生說,他更有志向去做信貸經理。我的朋友剛開始不在意,就隨口問了一句為什么。這個應聘人員說他父親是一家民企的老板,他從小就隨父親與銀行信貸部打交道,對其非常的了解,而且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
這時候我朋友開始對他感興趣了,就讓他講一講。結果這個學生詳細準確地講述了信貸業(yè)務的流程及注意事項,還提出了幾點非常獨特、頗有新意的建議,一舉拿下了那個職位。
最后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才得知這個應聘者在來面試之前,請教了相關行業(yè)的專業(yè)人士并做了精心準備。看起來漫不經心的提及其實都是有預謀的。
但是對面試都準備如此充分的人,業(yè)務業(yè)績怎么會差?只要成功就職并且亮出好成績,怎么進來的就不重要了。
3、面試后不要總是騷擾HR
一般來說,面試之后一周內,都會回饋面試結果。令人不太讓人開心的是,大多數時候就只反饋給聘用的人。所以如果超過一周還沒有給你聯(lián)系,你最多可以再打一次電話,禮貌地表明你對這個職業(yè)和企業(yè)的興趣,希望這次如果沒有機會希望下次還能考慮。
請千萬不要一再地打電話給HR問聘用的結果,如果還沒決定,他不會講;如果已經聘用你,他會跟你聯(lián)系;如果不聘用你了,你就在逼迫HR說出這么殘酷的話,怎么著都不太合適。
面試過程中幾點容易被忽視的事
關于如何準備一個精彩的面試,有太多文章和經驗之談,我這里就不做贅述。以下通過個人工作經歷講幾點很容易被忽視,但是卻非常重要的事。
1、請準備兩段以上的話應對尷尬時間
一般來說面試過程都由面試官來引領,但有些時間段會出現尷尬的空白,這時候如果你有準備,就會很出彩。
比如剛進面試場所的時候,面試官一般都在翻看你的簡歷。為了避免尷尬,他可能會拋出個做個自我介紹吧,或者你為什么想要來應聘這個工作等問題,其實在你說話的時間,他需要幾分鐘來看簡歷。
如果這時候你把自己的簡歷再背一遍就沒意義了,因為他正在看嘛。你可以準備一段比較有個人色彩的自我介紹,一般不要超過五句話,來簡單介紹你個人最重要的情況。
同樣在面試結束后,為了收尾面試官經常會問你還有什么需要了解/感興趣/想知道的嗎?你要知道這就是個收尾,你應該準備一個面試官用一兩句話就可以回答完畢的話題,然后和諧地結束掉整個面試。
2、準備談談你自己的缺點
大多數同學在面試的時候都想把優(yōu)點展示給面試官看,但是就是有些面試官會問這樣的問題:你覺得你有什么缺點嗎?如果你沒有準備,那么就會很尷尬。你說自己沒有缺點?這世界上哪有沒缺點的人呢?難道真的把你又懶又饞,或者是不講個人衛(wèi)生的缺點暴露給他看嗎?
這時候你需要掌握一個技巧,就是怎么把自己的某些方面的問題,講的令面試官覺得這個人正是符合他們要求的人。
我曾經聽過一個同學說:我感覺我這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太死板,凡事兒過于較真兒,有時候有點不近人情,我認為堅持正確的事很重要。讀書的時候,就經常為了爭執(zhí)一個問題的對錯會得罪人。
聽起來真的是個缺點,可是如果他要應聘的工作是一名質檢員呢?
3、怎么達到你理想的薪酬
有些同學會有一個理念,認為要在面試過程中對自己的薪酬問題有個類似談判的過程,我只能說你想的太多了。
有的企業(yè)每年招聘大量的應屆畢業(yè)生,如果問其原因一般都會說:新人可塑性強、有工作熱情云云。
對于這種給應屆生描繪美好藍景的公司,我只能說,你裝可以,請不要誘導孩子。企業(yè)招收應屆生的最大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
應、屆 、生、便、宜。讓我信你們可以,同等薪資水平條件下,你聘用應屆生不用有經驗的人,我就信!
所以,應屆生跟HR談薪資是不明智的,其實不僅僅是應屆生,其他普通應聘者也一樣。除非你是某個領域的專家級人才,企業(yè)是通過獵頭挖角挖來的人,否則都沒有談薪資的條件。
需要說明的是,不談薪酬指的是不和企業(yè)討價還價,不是說不了解薪酬就直接去上班了,當企業(yè)確定要你(注意時間順序)之后,你需要對你的薪酬水平做一個詳細的了解,如果確實離你的預期太遠,那么可以果斷放棄。
直白點說,一個企業(yè)招聘某個崗位的人,都會提前計劃好該崗位的人工成本,幾乎不會被應聘者的要求做任何的改變。所以談薪酬是沒意義的,而且會造成你對比較斤斤計較的印象。
我曾遇到一個求職者,對應聘崗位的每個收入構成都做了詳細的詢問,并且不斷地質疑。比如會說:某某公司出差補貼就比你們高,某某公司還有謀謀福利。我聽的頭暈,非常想跟他說:那請你移駕某某公司,謝謝。
那么難道應屆生就不能得到理想的薪酬了嗎?我想對這個理想的薪酬必須做一個定義,有的人覺得越高的薪酬就是理想的,這是不明智的。你需要對你所學專業(yè)畢業(yè)生薪酬待遇的平均水平做一個了解,在這個平均線上下浮動不大的薪酬,都是比較理想的。
你說我個人能力特強,和別的畢業(yè)生不一樣。對于招聘企業(yè)來說,很難通過一篇簡歷或者數十分鐘的面試來判斷你有多不一樣。只有你順利入了職,在工作崗位上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才能體現出你的個人能力,隨著職位的不斷提高。薪酬自然也會水漲船高。
當然如果你能做的更棒,通過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達到獵頭公司來找你的水平,你可以很矜持的說:我的薪酬預期是稅后每年XX萬,少一分我也不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