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竟已參加工作五年有余,經歷過好幾個組,見過各種各樣的同事,經歷的事情多了,就越容易看到一些所謂人格的影響,有些是顯而易見的,有些則是潛移默化的。幾乎沒有人不想升職加薪,可是第一步先要弄清楚什么樣的人最終取得了成績,又是什么樣的人落在了后面,從這個思維角度出發,對人群進行劃分并且將自己予以對照就變得很重要。在我看來,工作當中表現出的人格,大概有以下四種:
1. 銳意創新型
這種人有著靈光的頭腦,能迅速的掌握一件新生事物的規律,他們往往是一個團隊向前走的發動機與靈魂人物,總是能給你帶來新鮮的觀點和工作方式。在拿到一項任務的時候,他們會先思考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做可以做的又好又有效率,當其他人在糾纏于任務的細枝末節時,他們已經開始考慮怎么通過工具化的方式解決一個共性的問題,在不經意間甚至幫了其他同事提高了效率。這樣出彩的表現多了,他們通常就會得到一個頭銜——專家。
2. 沖鋒陷陣型
沖鋒陷陣的人大概是老板最愛吧,當有一個緊急任務時,毫不猶豫的主動承擔,在項目遇到瓶頸時,加班加點保障完成,他們是應急處理的定心丸,是項目成功的穩定器。每天似乎都精神滿滿,從來沒聽過他們抱怨,總是積極的想辦法解決問題。于是老板有新的重要事項自然先想到的是他,他也不知不覺變成了團隊的主心骨,即使暫時沒有頭銜,其實也是團隊的隱性leader。
3. 跟隨求穩型
實際上如果把團隊人員表現看作一個正態分布的話,求穩型應該是占據中間最大一塊,是團隊任務的主要完成者,創新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太辛苦的沖鋒也并非他們所求,他們所最關心的是分配給自己的任務是否按期完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大概因為人的天性便是逃避復雜的思考以及繁雜的事物,所以除了極少數逆著人性活成了前面兩種類型,大部分人還是選擇了這種穩健的生存策略,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滿足,但又沒有滿足到可以當做終生的事業。決策層在評價他們的表現時,通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為什么要給他們超過平均水平的回報?
4. 得過且過型
一般情況下有兩種人會表現的得過且過,一類是自以為的老油條,事事講究‘點到為止’,做足表面功夫,實際上則是干活能省則省,能推則推;另一類是已有離職打算,身在曹營心在漢,雖然也想表現的職業一些,可終究不在狀態。得過且過實在是一種很糟糕的狀態,不僅是對職業前途來說,也是對于他們的生活質量,要知道,雖然可能是花了很少的精力,在短時間內甚至得到了了和其他人同樣的回報,然而消耗的卻是自己的時間,或者更加嚴重一點,消耗的是自己的生命。
當年末獎金沒有預想的高,晉升名額公布沒有自己的時候,你可能覺得不解,也可能覺得委屈,于是心一橫,想說老子不干了,但是你仔細回想一下,是不是平時落入了后面這兩種人格表現。當然如果你確認是屬于前兩種,而當下的平臺卻沒有給你應有的機會,或許是應該考慮換個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