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孩子的情緒控制,我也有一點心得。有次孩子媽媽和別人一起去上瑜伽課。孩子想要跟著媽媽,媽媽走遠后就開始大哭起來,我安慰孩子說,我知道你不想離開媽媽,媽媽走了你傷心,你想哭就哭一會,我陪著你。然后我抱起孩子,讓孩子趴在我的肩膀上哭,過了一會我問他好一點沒有,他說沒有。但僅僅是小聲哽咽,而不是起初陶陶大哭了。我沒有打罵、壓制很快就平息了孩子的情緒,孩子一會兒就重新精神煥發(fā)跟著我去玩了。
其實孩子很多時候的哭泣,并不全部是傷心。有的是通過哭鬧,引起大人的關(guān)注。孩子還小的時候,有時生病不舒服了,情緒一波動就會嘔吐,然后我們立馬就很緊張,抱起他幫他收拾、并安撫他。但后面我發(fā)現(xiàn)孩子有時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好像也裝著要嘔吐的樣子,但最后并不會吐出什么來,最多就是一些唾液。孩子以前到了睡覺時間,還不愿意睡覺,有時一會要撒尿、喝水、吃東西,帶他去上廁所又沒有尿。孩子的哭鬧有很多種,真要是傷心難過了,我們也不能全部置之不理,太多無回應(yīng),可能會給孩子造成習得性無助的狀態(tài)。這需要父母更加細心的觀察、總結(jié)經(jīng)驗。
孩子小現(xiàn)在是一張白紙,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說出來。有的媽媽以為自己和孩子很有默契,不用孩子開口就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或者怎樣了,就可以立馬回應(yīng)或滿足孩子,其實這樣很不好。我有次帶孩子走綠道,可能我自己想多點運動量,走得有點快,孩子跟在后面不一會兒莫名哭鬧起來,我安撫了很久,最后他才說出來,他要我走慢一點,我走得太快孩子跟不上。孩子說出來后,自己的心情也好起來了,不一會兒孩子就開心跑在我的前面去了。
關(guān)于表揚和批評,在網(wǎng)上有舉例。其實對于成人也是一樣,即描述式表揚產(chǎn)生積極影響遠甚過評論式表揚,而評論式批評造成的消極影響也大過描述式批評。孩子每做一件讓媽媽滿意或高興的小事,你就每次來一句“寶寶你真棒”,就再沒有了新花樣,恐怕時間久了,孩子也感受不到內(nèi)心的喜悅了。其實表揚,未必要一次次地講“寶寶你真棒”,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個喜悅的眼神或凝視等等,也都可以是表揚。而你每次在孩子沒能如你所愿的時候,你就一句一句的“你怎么這么不聽話”,恐怕孩子內(nèi)心就被貼上“我就不聽話”的標簽了。
關(guān)于延遲性滿足。在百度百科上有這樣的描述:“在自制力方面,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即是當孩子有了需求時,要適度延遲、有條件滿足,讓他學會等待。相關(guān)研究還顯示,青少年時,不能延遲者容易形成孤僻、易固執(zhí)、易受挫、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缺陷;而延遲者較多能成為獨立性、適應(yīng)性強、自信的少年。”在這方面的訓練我還沒有很好的思考,不過我知道這事關(guān)孩子人格的塑造,不容忽視。但孩子媽媽其實也可以試試不要每次就立馬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請求,也讓孩子少一點焦躁、多一點耐心等待看看。
有時候,我一個人在家?guī)Ш⒆樱乙鲲埩嘶蛞幚砥渌虑椤N視紫聛砀嬖V孩子,爸爸現(xiàn)在要做事,你需要跟自己玩一下。孩子喜歡玩手機,起先給孩子看照片、看兒歌視頻,孩子玩了半天也不還給我。然后我就在手機上設(shè)置了一定時功能,并告訴孩子,你現(xiàn)在可以玩多久,到時間了需要休息一下,手機也會鎖屏。孩子在此之后時間一到,就主動地把手機交還給我,而我自己也盡量的做到不在孩子眼前玩手機。有的父母也有意控制孩子不要貪吃太多零食、或沉迷電視,但常常沒能收拾好這些零食和遙控器,孩子隨時隨手可取,這其實也是疏忽之處。有時早上孩子一起床就跟媽媽要零食吃,孩子媽媽一邊口口聲聲地說,孩子現(xiàn)在不可以吃零食,一邊又開始去拿零食,孩子的要求每次都可以滿足,所以他就養(yǎng)成習慣了,然后每天吃過零食,就不再怎么愿意吃早餐了。父母如此態(tài)度不堅決、不堅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自然大打折扣。
在給孩子提要求時,有的父母可能為了表示出對孩子的尊重,試著詢問先孩子可不可以,好不好一類的話。如果是你很希望孩子去做的事,大可不必這樣做。因為既然你這樣問了,孩子自然有權(quán)力說不可以,不好或不做。給孩子提要求時可以讓孩子做選擇題,并保證兩個選擇都是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圍,讓孩子積極正面的先回應(yīng)、先接受,然后再酌情一步一步的引導。
還有一點,讓爸爸陪同孩子一起游戲的意義,很多媽媽們是贊同的。但爸爸可能因為工作等原因而沒多少時間來陪伴孩子,聰明的媽媽不要過多地要求爸爸去承擔更多的家務(wù),而是讓爸爸多擠出點時間去陪伴孩子玩耍。
父母平時教導孩子時,要注意一點,不要為圖一時之快,而胡亂給孩子灌輸錯誤的知識。有一段時間孩子迷上了坐搖搖車,孩子媽媽跟孩子說搖搖車有電,從此以后孩子再沒有想坐搖搖車了。可能有家長會嚇唬孩子不聽話時就交給警察叔叔,你且試想一下,萬一有一天孩子真有困難了,他還找警察叔叔不?
教育孩子其實需要父母觀念一致、同心協(xié)力。我不贊成有人說,父母可以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可能會有媽媽以為孩子還小不懂,在生活中經(jīng)常因為一些瑣事就跟孩子爸爸當面爭執(zhí)吵鬧,而把孩子涼在一邊。孩子小,夾在父母中間,他可能認為是因為是他的原因?qū)е碌模瑫e誤的認為是自己不夠好,也會更加沒有安全感。更有甚者有媽媽會試圖拉攏孩子去排斥和冷落爸爸。這其實對孩子的傷害最大,是很毀滅孩子的。孩子跟誰最依賴、最親近就會偏向于誰勿容置疑,但孩子如果從小就學會了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真的不是好事情。我鼓勵孩子依戀媽媽,但不支持媽媽們借此讓孩子跟著排斥自己的爸爸,以發(fā)泄自己的不滿。真要經(jīng)常這樣做的媽媽是自私的,孩子日后長大成家,是最容易沿襲你們的家庭模式。
其實孩子的教育本身就是個反復的過程,父母要有極大的耐心、包容心、還有智慧,這樣才能處理好各種情況。我們常說父母用心陪伴還可以跟著孩子一起成長,我想這些成長無非就是磨練大人的脾氣、耐心;重新學習控制自己情緒的技巧;重新審視自己的原生家庭,修復自己的心靈創(chuàng)傷、避免傳承父母經(jīng)歷過的錯誤教育;體驗做父母的不易;重新認識自己;思考人生的意義。除此以外,別無其他。(作者:大魚 ? ?微信號:xsherry ? 公眾號:大魚小星 ?原刊發(fā)本人公眾號,轉(zhuǎn)載請保留完整的作者信息)
后記:本文完成于1月31日。鑒于本人才疏學淺,難免欠缺考慮之處,還請各家長能不吝賜教。這些是我一人經(jīng)歷之談,無論是經(jīng)驗還是教訓,如對諸位有所啟示,在我均為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