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種能力!
這句話很難理解!以前的我,總是認為幸福就是一種得到!而且這種得到還是通過比較而來的!換句話說,幸福就是收獲!小時候的語文課文不就是這么教的么?
金秋時節,景色宜人,農民伯伯大豐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收獲,就會幸福!以前的我是這么是理解幸福的。
- 知道別人有錢了,于是覺得有錢就是幸福。
- 知道別人家建了新房子,于是覺得這就是幸福。
- 知道別人家總是吃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水果,這就幸福 。
- ……
總之,看見別人有的,都想有;如果哪天有了像別人一樣的生活,這就是幸福。不是很清楚,這種對幸福的理解是怎么來的。可能是貧窮吧?想想看,一個小孩子,總是看著別人所擁有的,而且也覺得別人所擁有的就是好,如果哪天也能過上像別人所擁有的一樣的生活,那該有多好呀!
這種幸福觀是一種不健康的,是錯誤的!可是,它又是那么自然地扎根在一個孩子的心里,于是等到一天天長大,別人所擁有的他永遠也得不到,因為這個別人實在包含太多的別人了。于是,很自然地這個長大的小孩永遠地不幸福。因為,他真的只是一個“長大”的“小孩”,他的心智不成熟。他沒有能力理解幸福,他也沒有能力,獲得幸福。盡管,他向往著幸福。假如,有一天有人舉著話筒問:
Q:你幸福嗎?
A:我幸福!因為,我現在能吃到小時候見過但永遠吃不到的水果。
從表面上來看,這人是幸福的!連吃水果都能體驗到幸福。這不就是幸福的生活嗎?可事實上,這話還可以這么理解:
我不幸福!因為,我還沒有住進那個漂亮的房子!
幸福,到底是什么?每個人的理解肯定不一樣。但如我這般“長大的小孩”對幸福的理解肯定是有的。
有人說,幸福是一種能力。如何理解呢?長大的小孩是這樣理解的。
- 有能力獲得,他人所擁有的就是幸福。
- 有能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幸福。
- 有能力去做到讓別人羨慕就是幸福。
- 有能力去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就是幸福。
- ……
這些是幸福嗎?是的吧?不是的?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祝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