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有些道理,我們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去踐行了,就一定會對自己幫助很大,但是就是不踐行?
真道理or偽道理
道理看似真理,但其實我們自己內心深處是不認同,潛意識層面是不認同的。雖然我們口頭上承認其可行,但很可能是由于“人云亦云”的結果。大家都在說這道理可行的,我們就認為,“對,它是可行的”。因為,我們不想被眾人認為是異類是“傻叉”,連這么簡單的道理也不懂。會相信,既然大家都這么認為,那就是真的。不再懷疑它的真假性。但事實是,我們被很多看似“真道理”的假道理欺騙了,內心深處就開始抵制各種還未被我們親身驗證為真道理的道理。既然內心深處開始懷疑那些道理,我們就不可能會堅定不移的去踐行了。
下面我們來舉例說明下,為什么我們的內心對某些道理是不認同,甚至是排斥的。
堅持不一定勝利
現在被很多人攻擊的一個道理,“堅持就是勝利”。我想問下,盆友們,你們相信這句話所蘊含的道理么?有很多人不信?!皥猿植灰欢〞倮?。“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成立,需要兩個條件:做正確的事并用正確的方法執行。若是任何一個條件不成立,那結果都是極大概率會失敗。用列舉法列舉下。
第一種情況,做錯誤的事用正確的方法。事情是錯誤的,你若用正確的方法去完成目標,最終即使你的階段目標達成了,但結果可能令人更加痛心。因為越堅持,錯的越離譜。
第二種情況,做正確的事用錯誤的方法,好的情況是可能會事倍功半,不好的情況是可能會事倍功無。前者因為得到了正反饋,可能會堅持做,慢慢的就看到勝利的曙光;后者事倍功無,徒勞無功,不論是誰都會很不開心,堅持了那么久,屁都沒得到,便開始懷疑人生。
第三種情況,做錯誤的事用錯誤的方法,運氣爆棚的人,可能會負負得正,瞎貓碰到死耗子,做著做著,不懂怎么回事,事情就是做成了,雖然結果可能和最初既定目標完全不一樣;但99%以上的情況是,堅持到最后,完全的徒勞無功。也開始懷疑人生。
最后一種情況,做正確的事用正確的方法。現在的問題是,做正確的事用正確的方法,就可以達成預期目標么?不一定!計劃趕不上變化,實踐中,任何一點失誤,都可能會導致目標失敗。于是,我們在堅持的道路上走了很遠,發現,媽的,“堅持就是勝利”完全是瞎扯淡。于是你就開始懷疑這道理,慢慢的不再相信。然而,有些人因為運氣好而且用對方法做正確的事,很快就看到正反饋,內心非常愉快,有更大的動力堅持下去,堅持的越久,就越成功。然而,這部分人,給還沒成功的人傳授經驗,“堅持就是勝利!”接著,很多人喝了他煲的雞湯,打了雞血,就又開始堅持…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認同這道理的人數可能就比較多。但是,再仔細想想,你是真的認同么?不一定,因為很多人,被它欺騙過,內心深處其實也是是懷疑它的。你既然懷疑它,抵制它,就不可能會去踐行。為什么這么說呢?用學習舉例說明。
有些人,看上去,學習的時候非常的刻苦,上課非常認真聽講,下課也在拼命做題,但是學習成績就是不高,甚至可能很低。過了不久,就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有問題。但事實是什么?他們只是表面看上去很努力。這是正常的,因為我們的大腦傾向于做簡單的事情,若能用直覺做事的話就更好,因為這可以不用思考。【我們人類的祖先最初思考的模式就是:“見即全”(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心理學家卡尼曼命名)用直覺判斷事物。慢慢的,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的認知水平上來了,懂得了思考。但人類本能是,用直覺判斷。絕大部分人都不喜歡思考,都只想做簡單事。】這部分人一直在努力重復地做著簡單的題目(因為做簡單的題目又快又正確,正反饋是非常妙的),于是把難題放一邊,周而復始。學習的方法錯了,還可能會被自己非常刻苦努力“學習”感動,但成績不理想,全是負面反饋,悲觀情緒就出來了。內心開始懷疑,“努力真的有用?努力的結果也就這吊樣,但不努力我可以很舒服?!甭?,就開始不努力,內心開始抵制努力。抵制一旦出現,踐行就更是不可能的事。
還有一部分人,看到社會上一些小學沒畢業或者初中沒畢業的大老板們成功的事例,慢慢的開始懷疑,“我這么努力學習真的有用么?他們不上學,不也照樣可以成功”,再接著就成為“知識無用論”的擁護者。但他們沒看到的是,那些沒有文憑但卻成功的BOSS們,很可能是因為他們運氣好,努力的方向對了,而且使用的方法正確,正好趕到風口,順著趨勢,就坐上了成功的寶座。努力帶來的正反饋和更多激情,會讓人更加努力的去學習去執行。沒文憑的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不知不覺成為他那個領域的專家。他們其實做到了“少壯很努力,老大不傷悲”。有興趣的,可以去統計下,沒文憑的失敗者和沒文憑的成功者,二者的比例是多少。還可以去統計下,有文憑的成功者和沒文憑的成功者現在的比例是多少。我堅信,未來一定是知識者的天下。
扯了這么多,其實“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是需要前提的,努力的方向正確,執行的方式正確。完成小目標,形成正反饋,你才會更多的激情去繼續努力下去。
堅持跑步能減肥?
許多人都相信“堅持跑步能減肥”,但沒明白要減肥需要跑步和控制飲食。即使明白,在執行的時候可能也會出錯??刂骑嬍?,每天也堅持跑步。跑步第一天,體重沒什么變化,失望;第二天,還是沒什么變化,失望;第三天,第四天,還是沒啥變化,更失望;一周過去了,還是沒啥變化…一直是負反饋,開始懷疑,“堅持跑步不一定能減肥,肯定和個人體質有關!我可能就屬于那種減不了肥的人”。一旦產生懷疑,繼續踐行繼續跑步就是不可能的事。他們反思原因,體重沒減,可能是由于自身體質有關,但更大可能是由于跑步方式(時間,距離等)或者飲食情況不合理。
但有人說,“雖然這樣,但我相信這道理,我也看到很多人減肥成功的事例。只是我比較懶,不想跑?!睂Γ览碇皇堑览?,但那只是別人的道理,與你無關。不是你懶,而是你內心最深處的自我也是不相信它的,小我在害怕,如果我這么拼命的減肥了,可是結局不盡如人意,我不“虧”大了。從小被“偽道理”欺騙怕了,再被小我說服,努力也不一定有好結果,還不如好好享受當下來得實在。
居安思危
再比如大部分的人都認可的“居安思?!边@個道理。思考一下,這句話什么意思。大部分的人會說,“身處在舒適的環境下要考慮潛在的危險”。對,但這只是字面意思,但你正真明白什么叫做“舒適的環境”,什么叫做“潛在的危險”?“潛在的危險”有哪些,可以一一列出來么?或者怎么去發現所有可能存在的“潛在的危險”?具體要怎么做?因為這個問題太大,心理學上“性狀替代”會問自己一個簡單問題“這個問題是現在的我能解釋清楚么?”“不能,具體情況得具體分析”。然后就沒然后了。因為對概念的模糊,看似了解的道理,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我們不了解。因為不了解,所以不認同。因為不認同,所以不踐行。
還有很多道理,也只是看似是真道理。但因為自己內心的不認同,道理只是道理,與你半毛錢關系也沒有。
深度思考!踐行!
上文分析了為什么很多看似真道理,但我們卻不去踐行的原因。接著,一起來討論下要怎么做。認識到問題所在,就要解決問題,要不問題永遠只能是問題。
人類是個需要及時反饋的動物。做了一件什么事,就希望能立馬能見到效果,如果是好的結果(正反饋),對自己是種激勵(激勵過多也不好),會進行自我肯定,更加努力去執行任務;但如果是壞結果(負反饋),而且嘗試多次都失敗了,很多人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問題,退卻了。但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認真反思,總結經驗,重新挑戰,直至完成目標。
思考是人類最為重要的財富,沒有之一。深度思考是人類最為稀缺的資源。要想讓道理正真為我們所用,深度思考是關鍵鑰匙。首先,對道理進行深度的解剖分析,明白其概念和定義,追究其根本,深刻體會道理成立的條件是什么。再和自己實際結合,思考自己和道理之間到有什么關系,讓道理為我們所用。制定出自己的目標,然后分解目標,越細分越好,然后去執行小目標,若完成目標,形成的正反饋,會激勵自己。若失敗,負反饋,分析失敗的原因,進行調整,再次嘗試,直至成功。接著去完成下階段大目標。最為重要的,通過深度思考得到的結論,我們一定要篤信!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放棄自己的策略。但同時也要保持著主動開放思維,視情況改變自己執行策略。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但計劃還是得制定。在制定計劃過程中,也是在審閱內心的自己。
深度思考,深入問題本質,解剖問題的根源并解剖自我,可以讓自己清楚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什么,為自己的未來做決定,對自己負責。
這兩天我一直在思考,“作對的事情比把事情作對更重要”這一道理。但我遇到了很大的困擾,到底什么叫“對的事情”?“對的事情”,我在這里的理解是“符合規律的事情”。但什么叫“符合規律的事情”,也是個大難題(目前我還尚有結論)。其實本文就是,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寫出來的。
深度思考是件特別困難的事情,因為它是逆“人類的直覺天性”。但深度思考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任何一個有價值的,。而且思考和行動的平衡也是個難點。這世界到處都是不確定性,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時代秒殺了。所以我很惶恐啊。。。
再反思一下,很多道理,其實我們都知道,但為什么就是不去執行呢?上文只是我個人看法,可能我說的都是錯的呢。畢竟現在的我也很無知,很多東西都不懂。雖然現在的我無知,但我也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無知,也說不定。。。。。。
Mikevin Guo
2016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