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主要寫了華為服務崗的面試經驗,一轉眼已經三月中旬,今年華為新的一屆校內各大賽已經開始。我實現之前的一個打算,把這兩篇給寫完整。
話不多說。華為網絡技術大賽一共分為三個節點,初賽,復賽,全國性的決賽。賽制為淘汰制,初賽復賽是在華為按地區劃分的賽區里各自角逐,賽出賽區的 前十五強。像我在武漢,所以我參加的是以武漢長沙為代表的武長賽區。這個階段也是以個人名義參賽。而到了全國決賽,每個賽區的15個人,五個人一組,各自為隊,到華為深圳總部進行參加最后一輪,賽出一二三等獎,拿綠卡,獎金和獎品。
初賽,因為報名人數較多,所以初試主要為機試的選擇題判斷題,稱作網絡,主要比的就是網絡方面的一些基礎知識,最終進100個到復賽。網絡IT方面的知識比較多而雜,華為也算比較人性,知道大家基礎各不一樣,所以他給每個報名初賽的人準備了一個學習賬號,華為有自己的網絡學習平臺,我們就可以在用這個賬號去平臺上學習,為初賽做準備。
一般,初賽的報名開始到正是比賽之間有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可以用這段時間好好的去觀看這些視頻和做筆記,按我的經驗,認真學完學習平臺上的這些知識,過初賽問題是不大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初賽的內容,對后面的復賽和決賽有絕對性的幫助,利用初賽前的一個月好好消化這些網絡IT知識,自己再進行一些拓展,會增加最后拿獎的機會,想想最終十萬塊錢的大獎,你就會覺得去學這些知識有值得。而對于一些基礎不好的同學也不需要擔心,華為作為技術大廠,對這些知識有很好歸納,趁著這個機會拿個賬號好好學一下,哪怕過不了初賽,對自己也是大有裨益的。
復賽,初賽后一個賽區有100個人進入復賽。其實每一年比賽的機制都會有所區別,我參加的18屆的這屆大賽,復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ensp軟件進行組網,一個小時內根據題目要求完成組網任務,第二部分則是相當于求職面試的群面,無領導小組討論,不過討論的內容會更偏向技術方面。
ensp組網不用說,復賽QQ群里會發講義,在自己學完《計算機網絡》,了解路由交換大致原理的前提下,按照講義下ensp軟件,自己一步一步做實驗,做最后的組網題目問題不會太大。有點遺憾的是,復賽時間其實比較緊,大家又是抽課余時間來搞這個比賽,之前沒接觸過這些東西的同學可能稍微難入門一點。我們那個時候有個比較好的做法,復賽群里華科的小伙伴約了個討論會,我們在比賽前幾天到圖書館互相講討論了一些網上的模擬題,現在回想,這次討論其實促進了我當時的學習和理解。
技術性群面就不太好說了,你得知道一些群面的發言技巧,關鍵的是初賽和復賽的知識點你還要熟。總之我們那組群面十幾個人,只有我和另一個人一共兩個人晉級了。最終從100個人決出的15個人就可以去深圳總部參加決賽了。
決賽部分。前面說了,決賽是五個人一隊。決賽的內容其實很復雜又有很大的靈活性,有點類似于售前去給一家企業或者運營商設計方案招標一樣,所以啊,這就決定了決賽要求的知識越多越好,同時,你答辯的技巧,PPT的可觀程度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是否能贏得比賽。這里我們就不多說了,畢竟最終我們隊沒能夠拿到獎金。這其中免費參觀華為,吃大餐,住2000元一晚的酒店,和隊友一起熬夜做方案,一起騎小黃車夜游深圳還是很開心的,所以大家加油進決賽吧。
畢竟隔得時間長了,寫得簡單了一點,下面貼幾張圖彌補一下。
住的酒店,其實一般,但是這個洗手間就很大了。
比賽前一天晚上,和全國來的選手的晚宴。
比賽當天做方案做到中午12點,下午第一個答辯,緊張得一桌的飯菜都沒心情吃。
海鮮自助和粵菜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