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華北平原,一覽無遺,小草草露出了好奇的小腦袋,小麥苗脫去了雪裝,開始茁壯成長。十來歲的孩子們褪下笨重的棉衣棉褲,一人一輛自行車,開始在村頭的麥場里瘋狂學車。
為什么說瘋狂呢?90年代雖然趕上了計劃生育,但是農村,也沒有城市里管得那么苛嚴,經常老大老二差個一兩歲先后出生,所以我們這剝孩子特別多。天氣漸暖,學騎車真的成為了一道風景。
我推著我家那輛二八大杠的碩大自行車也加入了這個陣營。個頭好像比車把高不了多少。我記得我爸在中間那條單杠上給我綁了一塊海綿,因為坐在座位上夠不到腳蹬,為了讓我坐得舒服點,只能這樣了。
學得快的小孩子,一兩天就能學會了。女生大多一個禮拜也差不多了。那個時候不像現在,大人給在后面扶著,我們都自己推著車到處跑。先用右腳在腳蹬上杠著,等到熟練后,再換左腳,如果能站穩,滑行很長一段出去,就可以同時把右腳搭在另外的一個腳蹬上,使勁杠兩下,趕緊下來。因為人小車大,所以很難掌控得了,每每一兩分鐘就要摔倒。當然,學騎車就像學走路一樣,哪有不摔跤的呢?摔得跤多了,路會越來越好走。即便最開始不摔跤,后面肯定還是會摔跤的。
我從小就笨。笨手笨腳的。等到一起學騎車的孩子都學會了,我還是沒有學會。他們都開始開開心心騎車了,而我繼續在杠著滑著往前走。估計半個月后,我去很遠的地方買油條,不想走路,雖然不會騎車,仍然推著車出門。回來的路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心情大好,竟然出現了奇跡。我一下子騎了一條街那么長,只是在拐角的時候才停下來了。過了拐角,我迫不及待繼續往前騎行,比剛才表現還要好。2000年左右的北方,還沒有霧霾,整個天空通透,明朗。太陽公公溫暖地照著大地,給我們帶來了光明,而此時此刻的我,也心花怒放,單純美好的幸福來得太突然。到家第一句話就沖我媽喊:媽,我學會騎自行車了。
于我,幸福來得太不容易了。或許,從那個時候就奠定了未來亦是如此吧。可是,誰的幸福來得容易呢?唾手可及的東西反而更不被珍視吧。所以,我對自己擁有的東西都特別重視。所以,當我失去一些東西的時候,往往會放大痛苦,所以,我有時候會陷入極度悲觀的執念里。
2002年,五年級。我們要到隔壁村讀書了。老爸給我買了一輛女士單車。還沒開學。我騎車跟在媽媽后面去地里干活。第一次騎新車。第一次騎新車。第一次騎新車。因為一直騎的那種又大又重的二八大杠的車,所以我很自信覺得這種小單車對我來說肯定是小菜一碟。結果嘞,我迫不及待想學男生大撒把。剛開始,單手扶著車把,輕輕松松,等到我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大膽放開雙手,三秒后,“啪”一聲,我就倒在地上了。新車誒。特別心疼。悔得腸子都青了。還好人沒事。只能老老實實騎車。可是大撒把得男生真的很酷誒。我根本沒有抵抗力。
2003年.放學的路上有個地方有條岔路。一條路很平緩,而另一條路卻有一個極大的坡度,雖然這個坡只有三米左右,沒有90度,80度總差不多的吧。兩條路只相隔50米。男生都喜歡去沖坡。特別爽。我的心特別癢癢。想到大撒把的經歷,卻又直打退堂鼓,不知道過了幾個月,終于克服了心理障礙,敢于挑戰。提心吊膽。慶幸的是平安無事。你知道嗎?那一秒鐘的時間里,我聽到耳邊的風呼呼響,比坐過山車還要刺激,真的好玩,cool。
2004年到2010年,六年中學,住校,每個月回家待兩天,很少騎自行車了。
20歲之前的故事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