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想要一個夢想。我羨慕那些可以計劃自己一生并且可以落實到每一天的人。曾經(jīng)我以為那是一種一眼望到底的人生,乏味而無趣。然而計劃一生和一眼望到底不是一會事啊!計劃一生那是自己制定與執(zhí)行,而一樣望到底是執(zhí)行著別人制定的方針。前者會隨時間的推移會收獲到別人不知道的快樂和成就感。而后者等到的只是別人期許自己得到的,所以會懷疑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2017年,我想要一個夢想。但是我這種人不配擁有夢想,因為沒有夢想是可以憑空產(chǎn)生的,可以憑空產(chǎn)生的只有臆想。我所受的教育告訴我說夢想是一顆種子,你要用的你的汗水去澆灌他,才能生根發(fā)芽,最終長出成功的果實。“我的夢想是當科學家,我的夢想是當醫(yī)生,我的夢想是當律師..….”。尤記得在課堂上的師生提答如斯的繁花似錦。縱觀今天還記得自己曾經(jīng)夢想的有何人?成就自己夢想的又有何人?那些都是臆想嗎?沒有人為之努力過嗎?不,那不是臆想。努力過的大有人在,只是堅持下來的微乎其微,成就的無限趨向于零。為什么會這樣呢?為什么夢想的種子能開花結(jié)果的概率會如斯的低下?是的,是我不夠努力,是我沒有定期的用汗水去澆灌。但這也解釋不了為什么成功的概率會那么的低。好比一畝花生地,我種下種子,不管不顧來年也會所收成,即使并不多。萬類桑天競自由,種子本上是具有生命力的。那是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種下的根本就不是夢想種子,而成功果實。“我要當科學家”,這是成功果實,把它當成種下去誰也無法確定這能重新長出果實來。只有少部分人,把果實還原成果樹,然后去葉減枝,追根溯源。盡可能找到那顆種子,然后種下去。即使最后長出來的果實,跟自己想像中不一樣,也無關(guān)緊要,因為最后長出來的果實就是自己想要的不是嗎?
2017年,我想要一個夢想。我沒有“夢想”,也不知道借用哪一位成功者的果實來追根溯源。但我想種下一顆種子,我并不知道這顆種子是草,還是樹,最終能否生根發(fā)芽,最終能否會結(jié)出果實。我也不知道它需要的營養(yǎng)是什么,這一切都是未知,唯一可以做的只有用知識的光和努力的汗水去澆灌它。2017年,我有一個夢想,哪怕它是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