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上一如既往地刷著朋友圈,動態一欄忽然有了小紅點提示,點開來,是同班同學劉拍的一張照片。
對角線構圖,攤開的白色詩集上覆蓋了大面積的陰影,明暗對比十分明顯,將圖片放大,是我看不懂的晦澀難懂的詩句。
我嘆了口氣,關掉朋友圈。
這個劉同學,我是前不久才開始漸漸關注起來的。她好像時時刻刻都很忙,沒有課的時候就騎著自行車到處溜達,每次我去宿舍找她填表格或是商量班級事宜,她的舍友都會告訴我“不在”或是“不知道去哪兒了”。
比起她來,我似乎非常清閑,每天三點一線的大學生活已經徹底麻痹了我,偶爾發的動態也不過是網上新出的段子照搬過來。
哪兒來這么多詩和遠方?這城市走過千萬遍,再美的風景也變得平常。
可是這個女孩子,她似乎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了熱情,她相機里穿著棉布衣裳的老人,人來人往的天橋,窗臺上匍匐前進的小昆蟲,似乎都被賦予了生命的力量,即便是經過了后期處理的黑白照,也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個攝影者留下美好畫面那一刻的喜悅。
究竟為什么,同一片土地,她走過的就都是風景?
寫到這里我也不得不承認,對于這個女孩,我很嫉妒。我嫉妒她有無限的精力去探尋生活里的驚喜,我更嫉妒她根本不屑于他人的眼光,在同齡人都沉浸在肥皂劇和網購世界里無法自拔,對她的行為不理解甚至露出鄙夷神色的時候,她依舊自如。去哪兒都是自在客,她偶爾發的朋友圈,常常不帶一字,更像是把照片存起來的時刻順便發表了一下,至于你們怎么點贊怎么評論,我管不著。
這樣灑脫明朗的人生態度,真真切切地出現在一個剛滿二十歲的姑娘身上,她身上的光芒太耀眼,以至于只要靠近她我便感到自己的黯淡無光,這樣的感覺可真是糟糕。
于是不服輸的我做了一件比嫉妒更為愚蠢的事情,模仿。模仿她寫毛筆字,模仿她每天清晨去操場上散步,模仿她時刻用相機記錄生活。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這些事就像“每天必須要做的十件事清單”一樣壓著我,本該是享受,我卻生生將它們變成了繁重的任務。
疲憊不堪。
說到底,究竟是她太正面太積極,還是我太無趣太被動?
果然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再怎樣努力都是徒勞嗎?可是,我分明還記得,幾年前的那些夏天,我還是拼搏在高考前線的準考生,那個時候繁重的學業和長期的睡眠不足幾乎要將我壓垮,但是,當每天完成了應有的學習量,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了的時候,我還是拿起書柜里那一本本被珍藏的詩集,在夜深人靜里放在嘴邊細細品讀。
這是我不為人知的小秘密,曾經的我那樣執著地想成為一名詩人,或是一位小說家,夢想著有一天能用筆改變世界。即使是高考當頭也不肯放棄。
那時的我,會不會,和這位劉同學有些相像呢?活在一個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快樂著,卻又在更廣闊更美麗的大世界里徜徉,我的喜悅,我的快樂,全都和自己息息相關,別人不懂,也常會問我,你哪兒來這么多精力?
這才不是精力,這是意志,是一直向往著前方不肯停下的意志,即使筋疲力盡也不肯放棄。
我想,那個女孩,她也一定有一個和我一樣的小秘密,她用這個秘密,陪伴她走過了漫長的時光。
這樣的人太耀眼,而且終有一天,會變得更加光芒四射,如果有一天,你和我一樣碰到了這樣的人,記得不要靠得太近,因為你終有一天會無所遁形。
除非你,也變成了這樣一個發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