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的都是畢業班初中生。
家長的年齡一般都在三十多到四十多之間。好多家長都已是政界、或企事業單位里的干部或領導。
無論官職大小,多多少少都掌管著,一些20~30歲左右的年輕下屬。
越有管理經驗的家長,在管理自家孩子方面,一定會更得心應手、觸類旁通嗎?
但現實是:絕大部分家長,,其實很有能力,但是在管自家孩子,卻不知從何入手,且沒啥耐心。
先說耐心:
沒耐心的原因,不是性格問題,而是,大城市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事兒太多,生活節奏、工作節奏都很快。
家長既要辛苦工作,應付各種人,還要養家照顧孩子,每天要干的事兒太多!自然感到壓力大,節奏快!
(而教育本來就是慢工作,教育行業也是個慢行業!
因為教育的本質是:做好自己,影響他人。無論是“影響”,還是“學習”本身,都是一個緩慢過程!)
孩子本身,并無太大生存壓力,頂多有點學習壓力,所以日子節奏,相對來說慢。
因此,家長和學生,是處于不同的頻道上。
再說能力:
工作多年的家長,有一個非常強大的能力,若運用到管孩子上,則超級強大。
但一般家長沒意識到!
啥能力,就是:高情商!!!
30多到40多歲的家長,尤其男性家長,什么大場面沒見過?什么棘手的破事兒沒處理過?
尤其是自己的領域,干的風生水起的家長,則一定在為人處事方面,剛柔相濟,很有分寸!
尤其是在琢磨“人”這方面,一定有很多心得和體會!
情商是啥?我自己的理解是:
第一是:控制情緒;
第二是:會站在別人角度想問題。
但現實是:
我們在外面,比較高情商的原因是,外面是工作環境,會本能的控制。而經常和自己家小孩,有矛盾時,是在家里,是處于精神松弛的狀態。
松弛狀態下,情緒就容易占上峰,理智就容易站下風!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和家長都會有多多少少的一些矛盾。
所以,這時候家長用的最多的一個詞兒,就是:”逆反!“
試問:在工作單位時,我們絕大部分的家長朋友,會當著一個人的面,說另一個人的缺點嗎?
當然不會!
可在教室里,在和老師溝通時,這種事情,就經常發生!
好多家長,都有過,當著老師的面,或者好多同學的面,在嘈雜的教室里,對老師說:”我們家孩子上課,容易走神,學習不踏實,麻煩您多盯著點兒,多提問提問,您多費心!“(甚至,還有懷疑自己孩子腦瓜兒笨的)
孩子心理咋想:太傷人了!媽,你趕緊走吧!
很多事兒,可以理解。家長們每天工作,都很累,各種考核,各種競爭對手,各種O2O移動互聯網紅利,各種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對自己行業的影響。
畢竟”變化“,就意味著”機會“!不管哪個行業,我們成年人都知道,發財,不是每天收入增加,而是某極短時間內,財富急劇增長,就那么一段時間,機會稍縱即逝!
所以,回到家中,往往很少心思放到自己的孩子上。
每晚回家,都八九、甚至十點了,孩子擱自己屋,閉著門做功課呢。一天也說不了幾句話!
等到快中考、才突然想到:得趕緊找找人,看看教育口兒的XXX,能不能幫上忙???
其實,就是在孩子身上的心思用的太少!尤其父親!
當然,我所說的花心思,不是花”情緒“在孩子身上。不是督促他們完成作業,不是陪他們一起學。
而是運用,我們在社會上磨練出的高情商,即使看到自己孩子有很多不足,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且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問題。
說的接地氣一點:要向揣摩上級一樣揣摩孩子的心思,要向管理下級一樣,引導孩子的思想,并點燃他們的斗志。
首先,第一步就是改善關系。弱化矛盾。
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會聽和自己有矛盾的人的意見。。。
人都是理性+感性的綜合動物。
青少年,尤其年級越小的孩子,都是感性遠大于理性的。(真正非常理性的人,都是30歲以上的人,尤其是商人。)
即使,孩子認為爸媽說的對,但若與父母有矛盾,也不會照著去做。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若單位里有一個人和我們是競爭對手,競爭副局長的位置,他給我們的意見,我們會聽從并執行嗎?
咋改善關系?
第一是:看待孩子的眼光,要與時俱進。我們都會有一個錯覺。就是孩子天天在身邊,看不出變化。總是會突發一件事兒,讓家長意識到:啊,原來孩子長大了。
若是有用,歡迎轉載。
我是一名數學老師,每天都會發一到兩篇文章
1..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怎么樣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2.在保證學習的同時,如何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品學兼優、積極向上的棟梁之才。
3.我二十幾年的教學經驗,考試的提分方法
4.優秀家長將落后孩子培養進步的真實經歷,經驗總結
5..學霸孩子自己的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