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2016年3月中旬,在市馬拉松協會微信跑群中由一個叫“學生哥”的跑友發出了一條信息:有意向于近期想去徒步攀登廣東第一峰的跑友請加入一臨時微信群。
我見到立馬加入了,陸續進了有十多人,大家共同了解目的地情況,也包括近期天氣情況和攀登計劃,由于幾個周末老天總下雨,也還有出行工具和大家相互還不認識等原因,到臨行時的4月16日前幾天,群里包括我只剩四人還在堅持。本來我在群里已表過態了,少于八個人我就不會去,因為人少不熱鬧,不好玩,但現在的情況是:如我也不去,那這次計劃就可能難產了,那以后如再有人在群里喊登山,也就沒人會相信了。這對于我想在群里發展、結識一些驢友的計劃是很不利的,基于這一長遠的考慮,我決定不退,就是當天下大雨也要成行,并且要吃好、玩好、將一些歡快的照片發到群里去,好告訴一些人,一起去徒步攀登也是一好玩的、不錯的娛樂煅練方式、這樣一來,或許以后就可以發展一支有些規模的登上隊伍了。
四人在微信中,經商量、比較后,決定開我的車去,路上輪換駕駛。
16號這一天終于來到,早晨七點鐘,天色還是陰沉沉,烏云密布,我駕車到北江邊,將整齊穿戴著登山服的三人接上車,緊接著穿過清城與清新縣城,上到一零七國道,來到濱江邊的清連高速公路上,路上車也不少,江面水漲滿且泛黃。兩邊高高的青山一路不間斷地護住這江、這路,也護住我們一路前行,二十來公里后,峽谷才開始松開,我們的視線也可以望向稍遠一些的村莊和各具特色的險峻山頭。
連續經過了禾云、浸潭、石潭三個鎮后,路兩邊山的形狀也有些變異了,青山變禿山了。
能見到獨立的石頭和短淺的茅草,我們真正進入了石灰巖地區了,兩邊遠近、奇峰異石,排排相連、陣型強大,其俊秀對比桂林漓江兩岸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知不覺,我們進入陽山縣境內的渡步、水口等鎮地段,公路一直都在爬升,有時還很陡,彎又急,當然也少不了有些山霧,待爬到離田地、村子高出百多米的半山腰上,往四周稍低處望去,景物立體感更強,更為壯觀,行駛在一長排橋墩都有百多米高的特長空中橋時,總覺得橋在隨風搖晃,我如往時經過一樣,減速到如人跑步的速度慢行通過,總覺得在這高空中剎車和方向盤都沒有原先那樣靈敏,過完后長松一口氣,之后又連著過橋和隧道相連的幾座“艄公嶺”了,總算通過了最險要的路段,通過一長的下坡,我們接近了陽山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