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誰值得你去追逐,本身就會形成意義。“愛是對你靈魂的映證”——是我最喜歡的一種對愛情的說明。人生過得快樂,就在于你找到了意義。而一切的不快樂,都是源于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憤怒。
松浦彌太郎在《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這本書里說,“我傾向于把壞了的東西繼續使用,甚至覺得東西壞掉的那一刻才是你們的關系真正開始的時候,不要急于馬上丟棄添購新品,而是下決心修好它。與人交往也是一樣,經過沖撞、摩擦、破裂產生嫌隙,然后慢慢修復它,這才是你們深層次關系的真正開始。”
這段話我深以為然,出現問題往往是感情和關系的一個新的突破口,是把關系升級、豐富化的契機。
問題往往是因為你們剝開了社交禮儀遮罩的禮貌和疏遠,深刻的觸及彼此的情境下才會暴露,它意味著你們不再是客套性交流,不再是把對方放在無足輕重可以忽略的位置上,它揭示著你們的關系已經探索到一個可以交換更豐富的信息的階段,那可能是更接近于真實自我的層面,直接影響著關系的緊密程度。
面對問題,你們可以借此機會建立共同應對問題的模式,用兩個人的合力抵御困難和爭執;你們可以更立體全面的認識對方,而一切親密感情都建立在彼此深刻的了解之上;經歷過沖突和風波的感情,它的耐受力和持久力有了更明確地保障,不再是未經考驗的、松散的、即興的沖動。
沒有出現分歧和矛盾的關系永遠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客氣和膚淺,難以沉入到深刻的心底;而拒絕處理分歧、解決矛盾的人,根本上并未打算建立真正親密的聯結,也并不想讓他人觸碰內心。
他們常常會用條條框框來衡量他人,一旦發現不符合標準和要求的,隨時甩手,表面上看是避免了沖突和感情的耗損,但實際上,他們并不打算為關系投入更多,也并不打算去改變自己,他們要的不過是現成的、仿佛為他量身定制好的一個朋友或者戀人,不用勞神費心的“天作之合”。
或許這樣的方式才能讓他們感到安全,沒有沖突亦沒有真正的親近,跟任何人都保持著一定距離,相處方式永遠以判斷對方是否完全符合自己的預期為基準,他們沒有跟任何人互相傷害,但同樣,他們也不會跟任何人真正相愛。
雖然常常感慨人心不古、世界變化太快,為什么昨天還好端端的朋友、說著甜言蜜語的戀人,今天就能一言不合鬧分手,關系說出問題就出問題,但這些都不足以致命,因為沒有哪段關系可以僥幸逃過矛盾和分歧,真正可怕的是不愿面對真實的人生,亦不愿呵護一段關系,而是出現問題只會輕易地分手換人,并且不為此感到抱歉。縱使你再深情,也敵不過這樣輕描淡寫的無情。
所有的人都有真的一面,每個人的稟賦也都在那里面,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它表現出來。有的人真的把生活當做秀場,被自己催眠慣了,連自己都能騙,就不知道怎么正經地說話和做事了;所有這樣的人其實起初的原因都是一致的,為了生存,收斂本性是為了向生活交易生存的空間。
金錢是腳下的板凳,讓人能站上去探到院里樹上的花,但即便板凳是紫檀材質的,也絲毫不能與春風十里帶來的花和花香匹敵。但板凳與花都很重要,金錢是真的,花香也是真的。但須俗事與佛法交織,出得了世,入得了定。
你來世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然后呢?想干嘛干嘛,不想干嘛,就可以不干嘛。自由不羈,極致真誠,我們永遠應該存著一個豐盈的初心殿堂,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除了從功利的角度之外,還能從一個更遼闊的生物本質角度來理解。
從愛到萬物本質,其實都一樣的,稍微看看歷史,你會發現人類也一直在尋找外星生物,宇宙中最令人感動的,就是遙遠星系的相似性。下一個地球,其實找的就是“同頻共振”,而從進化論到仿生學,從柏拉圖到性解放,從人類璀璨文明締造到私人肌膚情愛史,萬物都在尋找同頻共振里的“相似性”論證“唯一性”。
所以,與其說“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與其說“修煉愛情”,不如說“我們始終在尋找相似的自己”,尋找構成了我們所有情感流浪的初心與起點,當我們告別一段感情,會說“性格不合”,于是我們又開始了另一個尋找,尋找相似的人,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極致的愛情,是一個自己與另一個自己在光陰里的隔世重逢。
愿為對方毫無道理地盛開,會為對方無可救藥地投入,是生命內里的黏附和吸引,是靈魂深處的執著相守與深情對望。深刻的關系,來自于對彼此痛苦的理解。
一無所知的人什么都不愛。一無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無價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卻能愛,有見識,有眼光……對一件事了解得越深,愛的程度也越深。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愛情可以在對方身上喚起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而雙方都會因喚醒了內心的某種生命力而充滿快樂。
一個人究竟能給予別人什么呢?他可以把他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他的生命給予別人。但這并不一定意味著他一定要為別人獻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應該把他內心有生命力的東西給予別人。
他應該同別人分享他的歡樂、興趣、理解力、知識、幽默和悲傷—簡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東西。通過他的給,他豐富了他人,同時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時,他也提高了對方的生命感。他給并不是為了得,但是通過他的給,不可避免地會在對方身上喚起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因此他的給同時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為一個給的人,而雙方都會因為喚醒了內心的某種生命力而充滿快樂。在給的行為中誕生了新的東西,給和得的人都會感謝這新的力量。這一點表現在愛情上就是:沒有生命力就是沒有創造愛情的能力。
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TA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真正的愛是內在創造力的表現,包括關懷、尊重、了解和責任心諸多因素。愛不是一種消極的沖動情緒,而是積極追求被愛人的發展和幸福,這種追求的基礎是人的愛的能力。
同共生有機體結合相對立的是成熟的愛情,那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獨立性的條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個性的條件下與他人合二為一。人的愛情是一種積極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沖破人與人之間的高墻并使人與人結合。愛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與世隔絕感,但同時又使人保持對自己的忠誠,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來的面貌。在愛情中出現了兩個生命合為一體,卻依然保持兩體的怪現象。
人們只有認識對方,了解對方才能尊重對方。如果不以了解為基礎,關心和責任心都會是盲目的,而如果不是從關懷的角度出發去了解對方,這種了解也是無益的。了解的方式多種多樣。成為愛情唯一要素的了解是要深入事物的內部,而不是滿足于一知半解。我只有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對自己的興趣退居二位。我才能了解對方。
愛情的存在只有一個證明:那就是雙方聯系的深度和彼此所愛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
純粹的愛情,源于本質融匯,同類相惜。天長地久,則是因為適應于彼此的附加值。
你必然會叛逆、會反常、會歷盡艱難。會孤獨,會寂寞,會彷徨無助還得堅強。而靈魂伴侶就是那個可以和你一起進入生命的真相,疼惜你的獨特,你的叛逆,你的反常,你的艱難的人。與你一同進入和感受歡喜,一同品味苦澀和辛酸,即便相愛相殺,但彼此懂得。錯也和你一起,對也和你一起。世間惟有時間和生死,可以驗證是非與真偽。
(本文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