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說走就走,但我更喜歡l歷經時間的沉淀后才凸顯的沖動!想要去南京很多年了,高中的時候聽叔叔家的姐姐說南京人炒土豆絲只放咸鹽,后來《曉說》后面的南京解說聽的我也是覺得全身帶感,再后來認識一個南京的男生,看到他為先前心愛的姑娘拍的短視頻,越發的對這個既有歷史、又萬分文藝的城市充滿的期待和好奇。終于時間如火候一般一切都成了我想要的樣子的時候,我開始整日的趴在那張陌生的地圖上,殷勤的攀爬著陌生的高山、將房舍擴展到最大,認真的游走在街頭巷尾,說來也真是要感謝昔日的自己,能夠在一千公里以外有一個可以信得過的朋友指路,才使得如此的行程顯得不那么淺薄。
還記得當年被一句話觸動:“終有一日,你會有選擇性的開始你的旅程。”但我知道,有選擇性的主動一定是需要經歷很多的被動和盲目,這也是一路修行般旅程給予我最大的成長。從對未知世界的無限好奇到款款而談的自信,再到對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理性,我的骨子里沒有了自卑,同樣也沒有了當年莫名的自信,經歷了生活里最好的積淀,我喜歡上了一個詞——從容。但從容并不是不再對生命的細微處而感動、也不是一副老成的樣子去評判每一種類似的現象,至于是什么,我還沒有想好,如果你有答案,請告訴我!
早上六點,我蠕動著微麻的身體,對的,這是我喜歡的旅行方式——在睡夢中達到身體遷移的目的,從生理上說就是在將旅途完美的與睡眠結合,達到時間成本的最優化,從心理上說就是喜歡睡眼惺忪的未知世界,聽一種不曾熟知的言語,品一種并不了解的文化,任由空間的擺布。憑借自身的感覺,并沒有倒混前后廣場的方向,昨夜的風肆虐的侵襲了整個南京城,每格幾米就是一個梧桐葉堆,雖然稱不上是寒風刺骨,但是想到晚上沒有暖氣,還有一陣透心涼。騎一個小車到了KFC,將雙肩背一陣倒騰,簡單的刷牙洗臉并沒有被服務人員驅逐也算慶幸,最喜歡開封菜的一點就是包容,不點餐也不會被歧視,就像深夜食堂的包容一樣溫暖,充滿的溫馨和故事,那盞永遠為了等待而常亮的燈,是每一顆漂泊的心最好的棲息地。旁坐的小黃貓貪婪的向主人索要著漢堡里的肉,主人無奈的沖我笑笑:“它吃的比我吃的還多!”如此溜貓成了這個城市最初的開端!
走在滿是梧桐葉的大街上,快門捕捉著落葉,開始了老鴨粉絲湯的旅程,小Z說她已經睡醒了,一會出來找我,我倒也不急,走在大街上,聽風、看葉、鎖緊脖頸處的圍巾,一個小時的路途下來我開始饑餓難耐,走在一片早點攤前,端詳著未曾見過的菜單“蛋黃+肉松”“蛋黃+火腿”點了一份,阿姨熟練地用袋子在桶里挖出一把黏紫米,捏碎了雞蛋黃、撒上肉松、擱上咸菜,最后用卷壽司的蓮子一卷就成了形,反著一套袋子放在我手里,
一個叫蒸飯的神奇早點就做好了。一口咬下去粘粘的糯糯的很好吃,走不動了我就找一個小車,三兩下就到了玄武門,旅游團已經在門口等候多時,徑直走進去便是一群跳著交誼舞的爺爺奶奶,找一個小凳落座,看著這男男女女,哪里還顧得上想他們亦是銀絲白發,一個老爺爺端起雙手自己跳著,像極了《相約星期二》里主人公在一片空地上旋轉的舞步,輕盈而莊重。
穿過杉樹又是一片法桐,如此的大風,歡樂的學生,碧波蕩漾的湖水,還有遠處的紫金山,構成一幅絕美的畫面,似乎很少有一個城市的中心如此視野開闊,秋風瑟瑟,沿著道路一路向前,呼吸著另一個城市的空氣,一張張陌生的面孔從眼前經過,你是否也曾經想過“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去哪兒?”這樣的哲學問題呢?一個人一個人生一段故事,如果就此定格,該多好?
約好和朋友在解放門前見面,于是才算開始做一個正經的游客,也不忘先感受一下南京的日常“一碗老鴨粉絲湯+赤豆元宵+糖芋苗+灌湯包”,一桌甜甜咸咸下來,真的是鄙視自己的飯量,突然腦子一怔,想起去年和一個吃貨朋友去旅行,我負責嘗,他負責發現好吃的和不聽的吃,還細心的將我不愛的蔥都吃掉,總是這樣,因為那么一點點的生活細節就回味好久,也或者是一個人太久了,所以才會懷念兩個人的路上,可是兩個人好難,時間不契合,生活角色不契合,那些曾經陪你走過的人啊,終將切換成了另一種角色,只得互相祝福,各自安好。寵溺當下,成為那個最好的人,不自卑不驕傲,才會遇到能相伴前行的人!飽腹后直奔南京博物院,途徑江寧織造博物館沒有進去,但心中一直對于曹雪芹的家庭背景頗有興趣,或者這個城市還需要下次再來吧!南京博物院的藏品真的是多到不行,巴不得把所有的出土文物都一一展示,不過相較精美自然比不上國博,當然還是有很多并不曾見過的器皿,是暗自感嘆古人的智慧了,關于信仰、關于果腹、關于那些曾有的廝殺,和朋友一面聊天一面粗略的瀏覽著,突然提起元旦的行程,她試圖開始研究路線,希望能夠同行,她查交通,我開始了對南京第一個歷史片刻的認識——【三國時期之東吳——孫權】,接連又走向了【民國時代】,香粉、唱片機、黃包車、旗袍應有盡有,只可惜時間有些緊,沒能將所有地件一一看全就離開了,回瞻園的國際青旅住下后,吃了午餐,又趕往老東門,因朋友第二日要考試,就先行去查勘考場了,留我一人四處游蕩,直到天黑,茶香靜謐,誤入一美術館,扇子、油紙傘,走得越遠,你看到的風景就越發不同,幸好我一路循序漸進,才使得沒有張開血盆大口將這多彩世界并同西北風一同招攬進腹,從先鋒書店帶著兩本書出來的時候已經天色漸暗,走在那白墻灰瓦之間,試圖妄想可以隨意推開哪一家緊閉的大門,從容的邁進一家煙火,體味一次水鄉生活。再次經過青年旅社的大門并無任何上樓之意,穿過【晉代?烏衣巷】聽身旁導游一遍遍重復著“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個人的秦淮河畔,燈火通明的街頭巷尾,帶有觸感的石板路,除了人多,一切都還算好,只可惜我并沒有想好究竟要吃什么,所以只能用饑餓的享受作為對南京美食最好的渴望詮釋!回到床上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七點,12小時的暴走已經是對第二日體力最好的包養,洗過熱水澡,看上一小會兒電視劇,就可以美美入睡了,更值得慶幸得是我在青旅里找到了明日的伙伴,一位祖籍河南在上海工作剛從蘇州過來的小姐姐。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