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離預測成功是那么近,可有是那么遠。投資世界里最基本的能力是,預測趨勢。
《教父》里有句臺詞是這樣說的“花半秒鐘就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楚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這段話放在本周的話題我覺得非常適用。對于投機者而言,不停的跟漲殺跌不光浪費了注意力還賠了錢(猜贏硬幣<50%)。怎么跟那些堅守在能力圈內不懂不投的“巴菲特們”比呢!
能夠做到趨勢判斷是活在未來的前提,做到趨勢判斷先要搞懂“周期”這個概念。一個人的成長一個企業的發展甚至一個國家的興衰歷程都能離不開“周期”這個概念。一個上升加一個下降就是一個周期。不同的是周期的主體概念越大周期時間很可能就越長。經過了1個以上的周期才會形成了趨勢。
對于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現在距離投資股票或創業還太遠。但并不意味著你就不需要清晰“周期”這個概念。
就拿職場發展來說,選擇一家企業就像投資一支股票是一樣的。表面上看股票每天都在波動,想掙一筆塊錢是不可能的。因為你不可能每次都賭對。長期來看注定是虧損的。而哪些通過跳槽獲得漲薪的人,如果你只是因為對方開出薪水更高或這家企業最近特別火,那你跟上面的投機者結果是一樣的。
事實上,企業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順境和逆境,員工薪水也會不斷波動,就像股票的波動是一樣的。眼前的順境和逆境一定不能成為你來不來或走不走的理由。從更長期的視角了解清楚企業的發展周期(比如“創業期”“發展期”“轉型期”)目前所在位置。通過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然后選擇我是否長期專注這個工作還是要堅決選擇離開。
也就是說,我長期專注這個工作的原因是給予對它長期的趨勢判斷,僅此而已。
說到這里對于職業的選擇我覺得有兩點值得思考。
一是,從長期來看你選擇的職業注定價值增長的,而且的“長期”的距離對你來說可以承受。做一項“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事業不是不可以,但要想清楚做的意義。
二是,企業組織將要去的地方與你想要去的地方一定是一致的,而且當前的目標都是圍繞這個方向。“將要去”和“想去”不一定“一定去”“一定到”。有些彎路是躲不開的,但就怕繞不回來。
我們常說“選擇大于努力”、“做對的事比把事多對更重要”。過去沒有仔細研究,現在看來選擇不只是重要而且是每個人都需要。
靠!怎么才想明白,嗯,好在還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