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南人,我愛江南。
能不愛江南?!不說煙柳畫橋,夕陽桃花,單是江南的雨,就教人愛煞。
兒時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美則美矣,卻總有一絲遺憾,似乎并未道盡江南的風(fēng)韻。江南不像北國以冰雪取勝,也不像南海因椰林沙灘聞名。江南,以我看來,卻是以雨作為她的靈韻的。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梅雨是江南的特產(chǎn),有人厭煩它的纏綿,我卻以為非纏綿不能稱得上江南的雨。兒時愛雨天,雨帶著輕愁,薄薄地飄灑著,將青石板街洗得發(fā)亮,趴在窗口向外望,寥寥行人,或撐著油紙傘,或帶著大竹笠,并不慌張,卻象是在悠悠地品味著雨景,慢慢從石板上踏過,木屐兒“得、得”地敲,走遠(yuǎn)了,似乎還在耳邊回響。天蒙蒙地灰著,草潤潤地綠著,一陣涼風(fēng)吹來,草香、土香、花香,分外地醇、分外地甜。
江南橋多水多,小小的一個鎮(zhèn),數(shù)一數(shù),竟有二十來座橋,都是清一色的石板橋,卻各有不同。岸邊軟軟地垂著楊柳,落到水里,象在弄俏。可以說,少了綠水石橋,江南的韻味也會少了大半。然而最迷人的還是雨中的水與橋。雨水洗去石橋的塵埃,露出青白的質(zhì)地,堅(jiān)硬、蒼老而又光滑,撐傘佇立,看岸邊的柳絲在雨紗中,似遠(yuǎn)、似近,亦濃、亦淡,這時才真正體會出江南煙雨的風(fēng)情。一絲雨落,互勉泛起一圈圈漣漪,還未化開,便融入別的漣漪中。湖水似靜,似動,看著它,不覺醉在它的無窮變化中了。雨天泊船都歇在濃濃的樹蔭下,漁人青箬笠,綠蓑衣,蹲在船頭,點(diǎn)燃了煙袋,悠悠地噴出一口,化到雨里,一切那么地靜,只有偶爾飛濺到臉上的雨絲,才會喚醒你的夢。回頭望望,家里炊煙又起,該是晚飯的時候了。
?江南小吃是有名的,難得的是家常和精致集于一身,然而最好的小吃只有雨天才有。綿綿的雨給人安逸的籍口,自然要慢慢地調(diào)弄。小時候最愛就著綠豆湯吃藕餅。綠豆湯得耐著性子用文火煨爛,開花,才有香味。而藕餅也頗費(fèi)工夫,先將藕切成細(xì)絲,和上面糊,一勺勺放進(jìn)油鍋中煎。煎到金黃,才香脆可口。一切弄好了,打開院門,讓涼風(fēng)吹進(jìn)來,喝一口香香的豆湯,咬一口脆脆的藕餅,那滋味,讓我今天還饞呢。
雨夜,沒有了餛飩攤悠長的吆喝,也少了買花女清脆的叫賣聲,可多了幾分靜謐。躺在小竹床上,聽得見沙沙的雨打著窗欞,在低沉的蛙聲中想著玉蘭的甜香,在雨中份外地清,份外地濃,便沉沉地睡去了。一夜無夢,伴我而眠的,是那江南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