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的沉重

文|大金

瓦的沉重

下雨了,雨水沿著屋檐從高樓摔下來,在地上重重地打出一個瓢。還沒來得及反應,瓢就消失了。就在那一瞬間,一片長滿青苔的瓦失足掉了下來,“啪”一聲,瓦被摔碎了。坐在旁邊的爺爺奶奶嘆了一口氣,奶奶說:“老咯老咯”。

爺爺奶奶住的房子是上個世紀的土房子,每次談到這幢房子爺爺最感驕傲。每一片瓦、每一塊磚、每一根橫梁都是爺爺和奶奶血汗的結晶,那個時候窮,請不起木匠和泥匠,所以什么都得靠自己。聽爺爺說做房子的時候奶奶正好懷上了大伯父,生產隊上還有忙不完的生產活動。盡管如此,吃飯問題依舊是一個重要棘手的問題。太婆(爺爺的媽媽)對奶奶和爺爺很不好,總是克扣家里的食物,就連奶奶懷孕她也不來幫忙。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爺爺東撿一塊磚西撿一片瓦把這棟土房子建了起來。現在爺爺奶奶老了,土房子也老了。在紅磚房的面前,土房子就像一個佝僂的老人,背著沉重包袱蹣跚地行走在路上,仿佛下一秒,就在下一秒就會像那片瓦一樣,重重地摔在地方再也不會起來。

爺爺對我說:“走,我們去把屋頂修整一下”

我有點不愿意,假裝沒聽到。

“現在下雨,等雨停了再去補漏吧”奶奶站出來幫我說話

“再不修,房子就要坍塌了!”爺爺生氣說

無奈我只好答應了。爺爺很快就爬上了屋頂,叫我用竹筐裝著瓦把瓦提上屋頂。我一只手提著竹筐一只手扶著木梯,到屋檐下時,我被屋頂深深地吸引了—太美了—一片一片的瓦緊緊地靠在一起,像魚鱗一樣整齊排列著。對于瓦,一直是遠遠地看著,這么近的接觸還是第一次。我拿起一片瓦,手顫抖了,這就是瓦啊!這片瓦承載的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辛酸與榮辱,更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見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變遷。我手中的瓦是小青瓦,顏色是青色的,就像以前人們穿的衣服一樣的顏色。瓦不重,輕盈又堅固,形狀是弧形的,就像展翅的蝴蝶。我手中的瓦,和屋頂上的瓦表面差異很大。我手中的瓦很粗糙,就像爺爺長滿老繭的手。而屋頂上的瓦,經過的風吹雨打變得光滑了許多,也變得更單薄了,就像奶奶纖瘦的身體,仿佛一陣風就能把她吹起。

城市的狂風已經吹向了農村,琉璃瓦取代了小青瓦、紅磚房取代了土房子。爺爺的土房子是村里為數不多的一幢,在城市的狂風之中,它還能屹立多久能?我的下一輩是否只能通過《康熙詞典》或者去博物館才能了解到瓦?

想瓦一樣堅守著的還有很多,他們又能抵擋多久的風雨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水下捆綁。高樓捆綁。懸崖漂浮。箭去心臟。日暮冰面。
    這里Cc閱讀 89評論 0 0
  •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就覺得很有道理,但為什么有道理全憑感覺,說不清晰,直到周六去了貓老師的讀書會。 因為銘印。 如果...
    李墨墨閱讀 421評論 0 5
  • 文|余語于隅 花開了,葉綠了。 花開了,總要謝,謝了,也總還要開,葉綠了,總要黃,黃了,也總還要綠。不會總是白天,...
    余語于隅閱讀 697評論 0 4
  • 這是轉載我個人博客大馬人文少爺系列:boonthemalaysian.wordpress.com的文章,這將是一個...
    矮小紅閱讀 28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