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車廂里,耳機里現在播放的是2NE1的??,用羽絨服的大帽子把自己裹起來,就好像這列車上的一切人與物都跟我無關,慢慢的我就變成了這樣,10個小時不講一句話也特別享受。
一直想寫,只是這次,我只是想用寫的方式祭奠一下我的2016,順便著打發一下接下來的5個小時,難得時間剛剛好,心情剛剛好,環境也恰到好處。
這是我與韓語邂逅的第6年,時光改變了好多。6年前的我還是剛進大一無法適應一直在懷念高三好友的怪圈里走不出來,而現在,我卻坦然的在諾大的北京周圍的人陸陸續續踏上旅程只剩自己一個人時稍有悲涼卻還是堅持到最后。
不知不覺就習慣獨處,習慣下班后自己坐在書桌前3個小時寫啊寫,原來那個渴望接到朋友遠方打來問候電話的那個我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人上下班,一個人思考,一個人,嗯,不喜歡被打擾。
之前有同學說我的文字老是帶著哀傷,這成了我的一個痂,我覺得我只是用一種剖析自我相對理智而不是勵志的方式寫我的感悟,要的是理解,不是同情的色調;對,這是我的風格,希望你讀到的是“啊,我也有這種感覺?? ????."
(一)對韓國的總體感覺
提到韓國,也許自然而然聯想到的就是韓劇。畢竟網絡發達的當今時代,當國產劇的狗血劇情變得審美疲勞的同時,韓劇以它層出不窮的長腿歐巴,引人入勝的劇情成功的吸引了包括我在內的一大批迷妹。我的一個男神朋友曾經告誡我說不要看太多韓劇,畢竟太夢幻的設定可能會導致我的擇偶要求上去了實力跟不上只能活在劇情現實骨感的尷尬局面,后來我想了想,這話我持半肯定半否定狀態。之所以否定是因為我在自己單身的這些年慢慢意識到也許我單身的某種原因是接觸韓劇之后,我在努力把自己往優秀的方向靠攏的同時身邊的個別屌絲已經很難再進入我的視線了??隙ǖ脑蚵铮褪俏乙琅f是屌絲所以配不上現實生活中男神的標準。
在韓國留學過的我以及我的朋友,其實都有一個感覺—在韓國呆的越久越對那個國家失望,因為它是一個過分利益化反而沒有人情味的國家。初到韓國確實有認識一些韓國朋友,抱著怎么著出來了得與本土文化接軌最不濟也能提升一下韓語水平的初衷,后來的后來都淡了。韓國人和中國人不同,我們在火車上聊天聊的愉快加微信留電話的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韓國人意識中一般留電話就是對對方有意思的表示。韓國人老是覺得自己國家特別特別厲害,一大部分人有很明顯的有歧視中國人的趨向,我一個朋友說過“韓國人老是覺得他們什么都是香的,他們什么都厲害”,他們的食品會分國內產和外國產,但往往國內產賣的更多…
我仔細想了想,如果問我去韓國留學的這兩年后不后悔,我好像還是會毫不遲疑的說不后悔。但凡學韓語看韓劇看韓綜堅持了挺長一段時間的人,特別是韓綜 多少應該會有這種體會,看著看著有時候會多少被韓國人勤奮努力的樣子打動。韓國kpop文化的盛行導致韓國的職業比例與放送有關,每年出道的idol團上百,與之相關的放送pd,經紀人等等,這也就意味著僧多肉少,弱者淘汰,強者生存,你付出的多少與你收獲的成正比,這也就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韓國明星一旦酒駕性丑聞分分鐘可以要從節目下車甚至從頂壇墜落的原因,他們從不缺少明星,他們的意識好像就是民眾給予你名氣,你也必須完美無暇!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個人認為韓國人的拼搏奮斗和好求上進的態度是我們非常向他們學習的地方。韓國有一個文化是咖啡文化,咖啡就像是一日三餐一樣必不可少,所以咖啡店基本幾米距離就至少存在一家,而且,無論是鬧市還是居民區,咖啡店都會特別安靜,中國人更多的是喝咖啡聊天,但韓國人更多的是學習和辦公。另一個明顯的感覺是坐地鐵的時候,我們基本都是捧著手機,但他們很多人是在地鐵上看書。我自己的一個親身經歷就是在便利店打工時一個六七十歲的爺爺買東西聽出我是中國人然后下一秒就從口袋里掏出一張寫滿中文的紙要給我背誦,請注意大前提,我們素昧平生,這就意味著他每天都是隨身在學習中文。
另一個我贊賞的就是他們有明晰的規劃,無論多晚都會為之爭取。高麗大學學習的時候在圖書館認識一個84年的帥哥,畢業已經七八年了又回學校備考經濟類考試。我的另一個語言老師曾經講述過她的故事,畢業5年在一家知名時尚編輯公司工作,但覺得自己工作的不是特別開心,毅然決然辭職去英國留學,現在40歲未婚,但她說她現在做的教育工作自己特別喜歡,非常開心。她也是我特別喜歡的老師之一,敢于放棄安逸難道不是一種魄力嗎?
(二)韓語帶給我的
韓語教會我的其實挺多,韓國留學經濟壓力還是挺大的,因為隨便吃一頓是韓幣6000(人民幣27左右),地鐵公交是單次7元人民幣左右,這個例子你可以多少體會月開銷。
所以包括我在內的很大一批留學生會選擇兼職打工,我大概有半年時間每周一到每周六都在一家炸雞店打工,后來兩個月因為想攢錢在這個兼職基礎上,我又找了一個便利店周末兼職。所以那兩個月,每周一到周五炸雞店兼職5個小時回到家時間是凌晨12點,周六早8點便利店到下午3點,炸雞店從下午5點到凌晨一點,周日早6點就要起床準備便利店兼職。那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兼職要飛起來,也是那段時間我發朋友圈的次數最多,凌晨一點總是會冒出抑或懷疑抑或感概的念頭,更多的還是內心暗暗給自己打氣,畢竟20多歲的年紀拼命代替享受提前體會靠自己會覺得自己活的特別純粹特別有骨氣特別有意義!
要說最大的收獲,我覺得是認識了一批價值觀相似的小伙伴,異國他鄉相互取暖相互打氣,至今忘不了每天和安迪去泡圖書館,也是從那時候我開始接受學霸這個詞,覺得做一個學霸,每天充實一些語言知識是種 課題,后來演變成一種樂趣。到現在我變成一個特別能坐得住的人,可以自己默默坐一天去學習~ 認識史晨,從她身上明顯感覺到的是舒服,就是那種朋友,幫你忙時不會給你負擔,平時不講臟話的為了我可以去跟傷我心的男生理論。認識oliviva,這個喜歡黑泡喜歡自己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看電影然后又特別會照顧人的???,再或者結交一個特別投緣的馬來西亞朋友,現在我們偶爾寒暄,每次她都會跟我說??.你以后一定要來馬來西亞找我玩... 這么一想,我突然覺得即便現在更多時候我是一個人,但是曾經她們教會我的帶給我的不知不覺中足以讓我負重獨自前行。
(三)韓語學習
其實我一直不好定義自己的韓語水平,如果用語言登記證去做參考標準,沒有去韓國前瘋狂做topik真題直接考了個四級,在韓國呆了一年半,六級,過了。但真的,口語著實短板……然而,語言學習的人會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到口語其實是語言學習的重中之重,畢竟我的初衷就是可以像本土人那樣了解當地文化和當地人正常交流。
下面涉及的方法更適合有一定基礎的中高級童鞋。
三個月前,我入職了一家以韓國為主市場的外貿公司,一個偶然機會和公司前輩約定每天學習韓語相互打卡監督,用的是一款叫做“韓語魔方秀”的配音軟件,三個月過去了,除了前期一兩天,你每天都在堅持配音練習,慢慢的就覺得連音什么的不是什么難事了,公司還有一個朝鮮族,以前我基本不會參與前輩和朝鮮族的韓語對話,現在偶爾我會自己主動用韓語跟她們聊,我其實想表達的意思是口語最重要,臉皮要厚,然后潛移默化中你會發現你之前潛意識中特別恐懼的發音啊對話啊沒有那么難!
上下班時間各自需要1個小時,這2小時時間我都會邊聽韓語歌邊看滬江韓語(中韓對照),前兩天手機上的滬江帖子看完了,我直接去看naver(純韓語),發現純韓語閱讀除了個別單詞意思定不準別的都沒問題,所以看的多了聽的多了實力就上去了。
這一個月又開始通過聽寫練習提升韓語水平,主要是看v-live app看一些小片段,發現其實直接看都看得懂,自己動手拼寫其實是記憶中模糊內容的一個強化環節,現在看韓劇娛樂我可以提前根據中文說韓語 也可以 很清楚的聽到演員用的語法以及具體怎么描述這句話。
在培養韓語寫日記習慣,純粹是養成習慣,是一個輸出過程,我有想過換工作,所以我做這個當時的想法就是,試想我去面試,面試官用韓語提問我要怎么回答,當然現場臨時發揮可以,但是以寫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的心情每天組織一下語言表達方式,難道不是一種提前預防準備行為嗎?寫的時候都是根據感覺寫的…不會太追究語法
其他的一個必須要做的就是每天必須保證自己看一些韓劇韓綜,這是培養語感的過程,也是一個休息的過程,所以希望可以???? ???.我嘗試過hello-talk(交友軟件),加韓國人為好友,但是現在放棄了,可能是我不太擅長聊天,每次無非是問一下對方的興趣啊這種一二級語法,對于高級表達沒有太明顯的提升效果。
還有一個是我下階段的計劃,通過看中韓字幕的電視?。ㄌ詫殻瑐€人覺得等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可以嘗試看中文自己腦中回想韓語表達的方式,聽韓語腦中自動翻譯,其實就是雙向強化過程。前兩天開始了中文好書閱讀計劃,看到好的文章會做筆記感想,這時候我會用韓語寫,會有那種感覺,韓語就像是自己手中的一把劍,別人看不懂,所以哪怕是我吐槽的話不想讓別人看到的話我也可以用韓語寫,好賤,我就要寫你看不懂,你能耐我何?!
總而言之,就是我用自己能想到的所有方式去練習使用的這個過程。當初我用2個月的時間,專攻topik真題從連發音都不會到結果考了4級的經歷,說這個不是想表達自己多牛多厲害,就是想說韓語學習其實只要你定準目標愿意付出比你想象的要回報來的快很多。鬼怪???不是有那一幕嗎?一個尿急的普通人竟然闖進了只有鬼怪,地獄使者和亡者才能進去的地獄使者的辦公區,鬼怪大叔當時說:原來人的迫切感可以打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門??!
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人生前期越嫌麻煩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狈胚^自己容易,讓生活放過你很難。 ? 這段話是我當初學習韓語的“座右銘”現在我還在努力堅持的原因就是不想未來一年后我還是想運用韓語工作的時候后悔現在的自己為什么沒有再努力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