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文章有點長,耐心慢慢看哦
每一個對選擇的堅定都是對未來生活的執著;
每一個對目標的追逐都是對未來規劃的肯定;
每一個對生活努力的你,
都會有更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
-1-
翻看空間的時候,她發了一條奇怪的說說,寫著:
以后就分開了,哎,好傷心啊??????
。下面附著一個房間的配圖。想起前幾天恰好是她的生日,我忘記發生日祝福給她,所以就主動發消息給她。
“你發的說說怎么回事啊?前幾天的生日你過了沒有啊?”
“沒過,那天考試呢,也就沒有打算過。我這會兒在搬東西呢”
“你這是打算去……”
“我們實習啊”
“這么快,只學習兩年?”
對啊,我要去太原腫瘤醫院實習。
想著現在她已經要開始工作,自己突然也有了一種莫名的壓迫。
最后我們無論是誰都要面臨工作,或早或晚,總有那么一天,只是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去面對手中的工作。現在的我還在學校,暫時地逃避了工作的煩惱和憂慮,但終究會有不可逃避的那一天。
學校作為進入社會的最后一道關卡,不論最后修煉成怎樣的階段,學生的我們最后都得出關。
如果不是一年之前的聯系,或許我們彼此也會逐漸被遺忘,成為了時間過客。
談起一年之前,那時還是大一,在上午第二節大課著高數課的時候,QQ忽然彈出來一個對話框,里面寫著:“生日快樂啊!”那一天剛好是自己的生日,不過自己并沒有跟同學提起過。突然有一個人給我發生日祝福,而且還不在自己的好友列表里面,一下字就想到了她。之后確認了一下身份,證明自己的猜想是對的。
說起她,這又不得不相信緣分這種東西的存在。
初二分班,兩個人被分到了同一個班里,碰巧有段時間兩個人坐了同桌,聊天之間驚奇地發現彼此竟然是同一天生日。不過不是同一年出生的,男孩大了女孩整整一年。
在生日那天,兩個人一起給班里的同學和老師買糖吃。女孩買的是奶糖,還是喜羊羊的外包裝,而男孩買的是阿爾卑斯的咖啡糖。對于班里的人來說可以吃兩種口味的糖果無不是一種幸福,而對于過生日的兩個人,能夠同一天過生日也是一種幸福。
過完生日,一個15,一個14,現在看來那時候好小啊。
女孩長著一個絕對標準的瓜子臉,那尖尖的下巴就足以說明一切,誰都可以一眼認出來那是瓜子臉。她的臉很白,宛若貧血一般,說話的時候下巴還會往前輕輕翹起,讓人看著老想發笑。那時候覺得很神奇,同一天生日的人還有機緣巧合地遇到。但除了同學關系外,他們兩個沒有更多的故事。
在這初二的一年時光里,他們也整整相處了一年的時光,也是唯獨一次的一次過生日。到了初三的時候,年級組里對班級進行整改,調整為“3+2模式”,即3個素質班,2個普通版,不過那時候同學們習慣于叫做“快班”和“慢班”。
-2-
也就是這么一分,兩個人的命運軌跡也就在那一刻悄然地發生著改變。
那時候我在快班39班,而她在慢班42班,一個在樓道的盡頭,一個在樓道中間樓梯旁邊的位置,和樓道的大廳挨著。平日里上廁所或者上午跑操的時候可以碰面,那時她喜歡跟他們班的男生或是女生站在教室門口或是樓道里聊天,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其實這更像是下課之后出來透透氣,只是相對于她們班,我們班里的人很少出去透氣,從進入教室之后便一直待著了。
那時候同他們好幾個人會碰面打招呼,難免會聽說“人家是好學生嘛”之類的話。起初的時候,也就當做是一種玩笑話,不在意。但如果一直那樣說的話,誰都知道那是對一種不合群的身份的嘲諷,而不合群也只是不合他們的群而已。
現在看來對比你優秀的人進行譏諷,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自我放棄。因為在譏諷別人的同時,也是在潛意識承認自己要比對方失敗。雖得到一時之快,但丟失的可能是更大成功的幸福。
正如別人無法改變自己的想法一樣,對于這些言論我們其實也不必理會,不需要當回事。因為在別人的另類言語之中,我們自己并沒有失去任何東西。這個時候就體現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正確性。
隨著上了不一樣的高中,周圍的圈子不再一樣,也就不再聯系了。后來,她就在從我的聯系人中消失不見了。至于她在哪里上的高中,怎樣進入現在離開的這所學校,我也就不大清楚了。
從一開始我并沒有覺得她是多么笨的人,其實只要努把力,她也可以選擇考上大學,而不是選擇一個專科。當然并不是說大學一定比專科要好,但最起碼一定會比她現在所上的這個專科要好許多。要我說,現在的情況只是源于從一開始她就降低了自己的標準。
也許就是在分快慢班之后,她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覺得自己就是學習不好,能力比不上快班的人,就應當被分在慢班里面,也就有理由不認真學習了。也正是放棄進步的那一個念頭起,她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慢班的出現并不是失敗的原因所在,只是它的出現為人們找到不去努力的借口,也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一部人的睿智。但其實快班的人那么努力,有時候也只是為了配得上那一個額外的身份。
越到最后越發現:生活原來從始至終只是自己的,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當我們放棄對生活的追求的同時,也在放棄我們自己。那個時候,我們只知道活在眼下,沒有什么未來和念想;而當我們認為有權利為自己選擇人生的時候,才發現我們也只剩下能活在當下,沒有了更多的余地供我們去選擇。
她說現在可辛苦了,都怪當初沒有好好學習,還不忘囑咐我要好好學習。我不知道她是以怎樣的心情打出這幾個字的,但我知道她已經開始了改變,不再隨波逐流。因為她說在實習之后要去試著考大學,要為自己的人生開始努力了。
她還說自己要去太原腫瘤醫院實習,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只是回了一句:“哪一天煩心了,想找個人發發牢騷,可以來找我。”她回復到:“真是個暖男。”我想:或許吧,因為除了可以陪你聊天,再多的事我也幫不了你。
-3-
我知道以后她一定還會遇到更多的事情,這些事情或許棘手,或許艱難,但相信經過實習期之后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而這些東西在學校里學不到,在自己的曾經的過去里也學不到。愿她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也愿她可以更加努力地享受生活。
突然發現人生就好像一張蹦蹦床,在跳起的那一剎那之前,蓄力越久蹦得越高,就越有可能到達更遠的目標。但實際上我們很多人都太著急那一跳了,渴望早早跳起,渴望見到新的高度。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快一點得到成功,卻忘記了成功之前所做的準備。而那些久久蓄力,很久才開始起跳的人,從離開蹦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比我們要到達更高的目標。成功不再是時間的問題,而是個人耐心的問題。
一些人始終在同一個地方起起伏伏,而有的人是一次比一次更高。生活并不是因為我們年輕不懂得如何考慮,而是在生活中我們缺少了用未來的眼光看現在問題的態度。
我們始終覺得過好現在就足夠了,未來那么遠自己真的顧及不到,在局限自己眼光的同時,也就局限了自己未來的方向。誰又能預知到自己未來的生活呢?我們所做的也只是讓未來比現在過得更好而已。
所以,我們需要活在眼下,還需要把眼光放在未來。就像我的這位同桌一樣,她打算實習結束后去考一下大學,考得上會繼續上學,之后再考慮工作的事情。你我的未來都在自己的手中,選擇怎樣的未來是自己當下的每一個決定所影響的。
沒有決定就沒有未來。
看著你手上的事業線,握緊拳頭,大聲告訴自己:My future is in my hands。
END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決定,如何走下去,最終還是自己去決定。
須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里是傻小子喜歡瘋丫頭,喜歡文字就點個贊,留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