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產業的選擇、導入與培育
小鎮要堅持“以產立鎮、以產帶鎮、以產興鎮”,促進從小鎮資源到小鎮產業,小鎮產業到小鎮經濟,小鎮經濟到小鎮發展,最終實現產鎮一體、協調發展,為中國特色小鎮提供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和支撐。但特色小鎮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的全產業體系,,聚焦某個優勢產業。因此,確保某一產業在小鎮中的獨特及主導地位,圍繞其來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圈,是激活小鎮經濟,促進小鎮特色形成的重中之重。
(一)特色產業的發展路徑
產業選擇——科學論證進行選擇,重在尊重現實基礎、尊重市場需求;
產業規劃——把握產業發展戰略,重在空間布局規劃、分階段發展目標;
產業培育——發展壯大核心支撐,重在龍頭企業的招商和培育、產業鏈的打造;
產業集群——強化產業輻射帶動,重在圍繞特色產業“補鏈補強”;
產業品牌——增強特色城鎮競爭力,重在產業文化和整體形象。
(二)特色產業如何選擇選擇原則
適應原則——要與小鎮發展相適應,做到因地制宜、適應市場;
特色原則——特色要明顯,優勢要突出;
關聯原則——產業關聯度要大,經濟帶動性要強;
創新原則——創新能力要強,技術進步要快;
生態原則——要平衡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需求原則——產業的現實市場需求要大,未來需求潛力可觀。
七大指標體系產業發展基礎、產業關聯度、技術創新性、產業特色性、產業環境影響、市場需求、外部支撐。整體采用專家評分法與客觀數據賦分法,最終通過加權計算,選取得分最高的產業為特色產業。
(三)特色產業的培育“集中突破”
小鎮的特色產業選定之后,就要遵循特色小鎮的培育要求,將主導產業做精做強。先采取“集中”策略,重點突破,將戰略的注意力集中于產業鏈思維上,挖掘深加工潛力,延伸產業鏈條,把特色產業逐步做精做強,發展產業的核心優勢。
特色產業的產業鏈可以比作是特色小鎮的線形核心,核心的重點在于產業主體項目的培育,像栽培樹木一樣,做到“選得準”,重點突擊,保障“立得住”、“長得大”。
“選得準”就是要符合產業的整體發展戰略,找到最適合的項目/企業種子;“立得住”就是要重點培護,保證龍頭項目/企業能夠在小鎮扎根,做到本土化運營;“長得大”就是要最優化成長,能輻射帶動新枝,也具備良好的可持續發展效益。
產業核心產業鏈的完善發展,就要梳理產業鏈思維,強化產業鏈配套,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
“規模發展”
規模效益是在產業發展基礎上,全面提高“低成本生產優勢”和“低成本運作優勢”,在產業研究、產業應用、產業服務、產業營銷方面形成集群發展,在市場競爭中形成規模優勢,保持競爭優勢,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
特色產業的規模發展優勢除了自身“縱向”產業鏈的壯大完善外,還要在“橫向”完成資金、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端要素的集聚,挖掘歷史人文要素的集聚,充分體現特色小鎮的創新導向,推動經濟要素與人文歷史要素的高度契合,融合產業鏈和創新鏈于一體,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圈,增強區域內生發展動力,從而保證特色小鎮的特色化、創新化和可持續性發展。
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不同于產業園區,更具有開放性和系統性。一方面對外通過與創新網絡的連接,可以將最新的產業創新信息、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甚至創新人才源源不斷的引進到特色小鎮來,推動產業生態圈的實現。另一方面,對內通過協同機制推進特色產業創新戰略平臺的建設,不斷完善特色小鎮企業主體的創新合作交流機制,促進信息和成果的互通共享。通過內外合力推動產業生態系統的創新增長極。
通過橫縱聯合、內外合力,推動特色產業集聚生態圈的形成,進而將實現特色小鎮產業功能、創新功能、生態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現代社區功能的有機融合。
特色小鎮的IP選擇和導入
文旅產業IP時代已經到來自去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等部門提出加快發展特色小鎮以來,各地正通過投資、補貼、獎勵等方式大舉興建特色小鎮。一些地方不顧實際,趕時髦重金打造特色小鎮,只注重“名”,一哄而上、你爭我搶一頂“帽子”、一個“頭銜”,機械式地“復制”,在產業根植性都沒有的情況下就建設特色小鎮,必將造成人力、財力的巨大浪費。特色小鎮如果沒有理念內容(IP)的植入,難有“特色”,就只是鋼筋水泥的混合體而已,也無法避免同質化競爭的厄運。因此今后一段時間里,中國的文旅產業項目都將順應大勢,進行內容(IP)上的角力與競爭。
特色小鎮的IP代表著個性和稀缺性,是特色小鎮獨特屬性的標簽,是簡單鮮明有特色的元素和符號。一個成功的IP,必然具有獨特的核心吸引力及主題,與其他同類IP能形成鮮明的區隔,與自身產業特色完美契合,對市場能夠形成一定的激活效用,并有利于塑造品牌知名度,提升產業引入能力和客戶黏性。
那么IP應如何選擇?又該從何入手呢?
一是從核心產業入手。
特色小鎮的關鍵在于選取具有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因此可以從核心產業的類型作為項目的IP價值點。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依托自身差異化的產業特點,形成了各自差別化的特色小鎮類型。
二是從區域發展熱點入手。
第一類是科創小鎮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哪個地方創新,在哪個地方創業。余杭的夢想小鎮就是科創小鎮,就是為人才創業做的一個小鎮。這個小鎮需要有基金公司的支持,需要有其他的一些優惠政策。夢想小鎮里面很多的基金公司,它的金融和產業形成了對接。沒有金融的支持,創新創業都是假的,創新創業是靠資本市場來做的,因此我們需要有一批科創類的小鎮。在全國推進特色小鎮過程當中,這個可以作為一類來推進,但不會多,它一定是在大城市,在能夠接觸高端人才的地方才能做。
第二類是高新小鎮高新小鎮是未來創新的發動機,主要依托高新技術園區。全國每一個省都有一批高新技術園區,在高新技術園區里面我們必須考慮是不是通過一批高新小鎮來集聚一批人才,成為高新園區里面的發動機。
第三類是金融小鎮山南基金小鎮和運河財富小鎮等都屬于這類。金融產業是創新的基礎,是資本市場的主力軍,所以要選擇一批做特色小鎮,當然這個布局也是要有特色的開展。
第四類是高鐵經濟的發展我們能不能謀劃一批高鐵小鎮?不少省份已經在開始考慮要建設一批依托高鐵的小鎮。首選要明確都市區是什么?浙江省里提出都市區的三個“一”特征,即一個小時的通勤距離,一百萬的創新人才,一萬億的GDP。那么在有了高鐵之后,如果按照一小時通勤距離計算的話,一定有一個人才集聚區的,高鐵小鎮就是要為了人才的因素而做。在高鐵沿線做特色小鎮,讓大城市的人才在一個小時的距離里面解決工作問題。
第五類是風情小鎮即旅游與特色小鎮結合的一類小鎮——風情小鎮,這類小鎮做得越多越好,就是做旅游,投資比較低。
第六類是制造小鎮。
什么叫制造小鎮呢?就是要用小鎮的理念去改造傳統的開發區。傳統的開發區現在面臨著三大難題:第一土地資源吃緊,開發區的土地基本上用得差不多了;第二債務沉重,開發區原來就是一個融資平臺,現在錢也融不到了,土地資源也沒有了;第三體制僵化,原來開發區是一級政府,現在開發區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在這樣的體制下,我們認為開發區內部要升級改革,必須要以小鎮的理念去升級改革,要選擇部分開發區的核心區塊來打造一批制造小鎮。
引入高人氣的品牌IP
旅游品牌IP:旅游景區一般擁有獨特識別物,優質的旅游IP一定有著才華與人品作為IP的發散才能支撐!迪斯尼有效地利用自己的IP資產,將IP引入到商品、游樂設施和其他周邊產品,最終實現豐厚的盈利。同樣北京故宮也非常重視自身IP,如皇家文化、傳世珍寶和頂級宮殿,使旅游商品朝著“萌、呆、嗨”發展。主動尋找生命力較長,足以攤平投資的最佳IP,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影視文化IP:海南亞龍灣的熱帶天堂公園引入葛優舒淇主演的《非誠勿擾2》,最后所有的游客去到熱帶天堂公園都要走一走那個吊橋,看一看他們拍攝的那個鳥巢酒店的房間,這樣的小景點其實早已演變成了這個景區的香餑餑!小說《盜墓筆記》非常火爆,而在小說中提及,2015年的8月17日是“張起靈回歸的日子”。于是,很多粉絲開始在網上邀約,共赴“長白山十年之約”,見證“張起靈回歸”,一度引發吉林長白山景區的擁堵。2008年,英國AstleyBakerDavies公司動畫片《粉紅豬小妹》(Peppa Pig)進駐保爾敦斯主題公園(Paultons Park)。結果非常受游客歡迎而且也符合該主題公園品牌內涵,因而也就有了2011年開業的粉紅豬小妹主題公園。英國比尤利國家汽車博物館舉辦了一場“邦德在行動”的主題活動,活動吸引力早已超出了比尤利汽車愛好者圈子,成功建立了品牌與汽車聯結。
其他可導入的IP資源:根據IP在特色小鎮開發中所起的作用,可分為項目IP、運營IP及服務IP三種類型。只要其中一個或者多個IP在市場中擁有較高的品牌效應,都可以作為特色小鎮的重要IP進行導入和延伸。
IP類型具體領域項目IP產業項目特色產業產業園區、產業科研基地、產業孵化基地、產業雙創基地等旅游產業旅游綜合開發項目、營地、夜間旅游、禪修、親子游樂、節慶活動、主題公園、旅游休閑餐飲、旅游商品設計/生產、旅游咨詢等文化創意產業文化演藝、文化劇場、文化創意、藝術、博物館/特色展覽、文創產業基地等健康養老產業康復療養醫院、護理中心、健康產業人才培養機構、美容養生中心、老年社群團體等教育產業學校、培訓機構、親子教育、老年教育、特殊教育、智慧教育等體育產業賽事、活動、體育場館、裝備制造等地產項目居住地產智慧社區、特色公寓、主題酒店、民宿客棧、養老住區等商業辦公地產眾創空間、聯合辦公、大師工作室等運營IP園區運營、景區運營、商業運營、房產運營、會議運營、產業運營、營銷創新等服務IP社區教育、親子、社區商業、裝修服務、創意家居、社區金融、母嬰服務、綠色食品、物業管理及其他社區生活類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