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們對東西的認識,可能大多數都局限于它們的功用和商品名,比如,化妝品、沙發等等,這是我們從它們具體的功能來認識物品的。從物品自身的功用去理解,你無法更深入的洞察它們是如何滿足你的需求的。
了解物品的價值屬性,是更深的看到物品,跟你之間的關系,從而幫助你整理決策。
在整理收納領域,我把物品按照價值屬性分成五種:資產類物品、消耗品、存儲品、工具和精神類物品。不管是什么樣的東西,必然是這五種屬性之一,或者同時兼具,2到3個屬性。
第一種,資產類物品。
放在你家里,經過時間的流逝,它不僅沒有貶值,反而能夠保值和增值的東西。一般包括房產證、貴重金屬、理財產品、收藏品等。并不是所有的理財產品和所有的收藏品都是資產,你要看這個東西能不能真的保值增。
對于資產類物品應當怎么整理呢?
很多人會覺得,為了防賊,應該把它們分頭藏在家里各個隱秘的角落。我教給你的恰恰是要集中管理,可以找一個保險箱,把它們集中存儲起來。這樣你會更加清楚家庭當中真正扛得過時間,扛得過通貨膨脹的物品,究竟是哪些,只有對自己的資產狀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把握,才能更好的安排資產的增值。
第二種,消耗品。
這個東西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或者本身會用完,或者會大幅度地貶值。
除了常見的食物、洗發水、紙巾等,其實你的全部家居、家電,這種價格比較高的東西也都是消耗品。消耗品跟價格高低是沒有關系的,就算價格再高也是消耗品。
對于消耗品要怎么整理呢?
1.快進快出,它的使用周期到了,就要主動處理主動淘汰,不要留在家里。
2.在購物的時候,對于消耗品要主動的意識到它的時間周期。
食物和藥品有保質期,其他物品很少有使用周期的提示,這容易導致你在購買其他物品的時候,對這些物品沒有時間概念。比如一件T恤,使用周期其實在一年左右,可能就會洗變形。但是在買的時候,并沒有一個時間的標簽在上面,你可能很難意識到,它是一個只能使用1到2年的消耗品。
第三種,存儲品。
超過日常使用量的東西。
你的生活中什么樣的東西是存儲品呢?
一般人在生活中很少就在自己的使用量,剛剛好就買那么多。比如你不會買一個卷紙,你會買一提卷紙。人們總會在日常用量之外,多購買一些。在住房面積狹小的東亞,真的不適合大量存儲。
對于存儲品,你應當怎么整理呢?
要做到健康存儲,不因為打折和不安全感就囤貨。如果你留心觀察一下生活,就會發現,現在周圍都在減價,時時都在做活動。沒有必要因為一時的便宜就購買全年份的東西。這些多購買的東西,它會長期占據你的空間,從這個角度來看,也許你便宜的那一點點,價格并不劃算。同時因為電商和便利店的發展,現在中國的購物環境變得越來越方便,不夠的時候再補貨是很方便的,不要因為恐慌就過度存儲,現在房價很貴,把你家當成商家的倉庫,你就虧大了。
第四種,工具。
具有突出功能性的物品。
什么樣的東西是工具呢?
跟你日常理解的掃帚、螺絲刀不同,它的使用功能非常突出。比如還包括衣物里普通的襪子、保暖的秋褲等具有工具性的衣物;書里面會有一些工具書;廚房、浴室里絕大多數東西都是使用功能非常突出的。
對于工具,你應當怎么整理呢?
要做到花錢買好工具,不因為免費白拿不好用的工具。
促銷的時候往往都會送你一些小工具,比如說買個微波爐送你保鮮盒。這些保鮮盒可能跟你冰箱的大小,日常生活形態并不匹配,也可能質量一般,讓你用起來不舒服。
對于工具來講,你要明確自己的需求,花錢去買匹配自己需求的好工具。
第五種,精神類物品。
對你來說最大的價值不是功能本身,而是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的東西。
什么樣的東西是精神物品呢?
1.書籍,音像制品等文化物品。
2.給生活增加氣氛的香薰、蠟燭、抱枕等,還有給你帶來居家舒適感的居家服。
3.關鍵場合幫你提振信心的特殊物品或衣服、珠寶飾品、女性的彩妝等等,都蘊含著人們的精神滿足感。
舉個例子,你買了一張健身年卡,如果你天天去,它對你來說就是消耗品。但有的人一辦卡就獲得了一種已經健身完的愉悅感,此后就再也不去了,對他來說健身卡就是個精神物品,精神滿足能力大于實際功能。
人有時候以為自己在買一個功能性的物品,其實不然,人其實在圖精神滿足。
精神類物品應當怎么整理呢?
不要以實際上壞沒壞作為標準,而要以能不能滿足你的精神需求作為淘汰的標準。當這件物品不再滿足你的精神需求的時候,就是淘汰的時候。
如果你看到自己的精神追求里面的焦慮,你也可以放松一些,不要被新鮮的玩意兒無意識地綁架,讓物質變成自己的精神枷鎖。
小結:
這一講,我們講了物品的價值屬性,一共有五種,分別是資產類物品,消耗品,存儲品工具和精神類物品。資產類物品要集中保存,消耗品要快進快出不留戀,存儲品要健康存儲不囤貨,工具要花錢買趁手的用,精神類物品暫不能滿足精神需求的時候,要淘汰不要糾結。
思考:
對你來說,手機和耳機是工具類物品還是精神類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