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據劉潤老師的《商業洞察力》整理而來。
變量,是節點;因果鏈,是線段。把結尾和開頭用因果鏈連接起來,形成閉環,這就構成了回路,回路相對于線段,有著完全不同的特性,它會一圈圈不斷自我增強,一圈圈不斷自我調節。增強回路是這個系統中最強大的結構模塊,也是系統動力學中最核心的部分。
什么是增強回路?
因增強果,果反過來又增強因,形成回路,一圈一圈循環增強,就是增強回路。
記得在潤總的《商業洞察力》的畢業酒會上,脫不花說了一句話,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另一半是什么呢?脫不花說自從學習了商業洞察力的課程后,她 就明白了另一半就是增強回路,拿創業這件事來說,創業是件特別苦逼的事情,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樂此不疲呢?因為通過創業,在獲得物質回報的同時,創業者本身也獲得了成就感和價值感,這種成就感和價值感又反過來增強了創業者繼續前進。
在比如,騰訊的社交,用戶數量越多,對其他用戶的價值就越大;越有價值,用戶數量就越多,一圈一圈的循環增強,這就是社交增強回路。
比如,阿里的電商,買家越多,賣家就愿意來賣東西;賣家越多,賣家就越愿意來買東西。一圈一圈的循環增強,這就是電商增強回路。
比如,百度的搜索,收錄的網頁越多,來搜索的用戶就越多;來的用戶越多,廣告商就越多;廣告商越多,就有錢收錄更多的網頁,一圈一圈循環增強,這就是搜索增強回路。
如何建立增強回路呢?
第一,找到自己的飛輪
1994年,杰夫貝佐斯準備開始創業,他在紙上,寫下了創業必須面對的一些變量:
客戶體驗、流量、供應商、低成本結構、更低的價格。
什么帶來了客戶體驗?更低的價格,誰都想用更低的價格買更多更好的商品,什么帶來了更低的價格?低成本結構。成本低,價格才能低。什么帶來了低成本結構?規模效應。向供應商進更多的貨,怎樣才能向供應商進更多的貨呢?巨大的流量,足夠的用戶。什么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更好的用戶體驗。
這就是一個閉環的增強回路。于是杰夫貝佐斯靠著這個飛輪創辦了亞馬遜。今天大獲成功。Facebook的高管出來做基金,都大舉買入亞馬遜,而不是Facebook,因為亞馬遜的成功是靠模式驅動的,而Facebook的是靠用戶行為驅動的。亞馬遜會越來越成功,而用戶行為一直在變。
小成功靠聰明才智,大成就靠增強回路。找到自己的飛輪。
第二,確定第一推動力。
第三,堅持不懈的推動。
增強回路的判斷特征就是越來越。。。增強回路不只是有正向的,還有負向的。
增強回路還有很多其它的名字,比如宗教學家叫它馬太效應,經濟學家叫它贏家通吃,金融專家叫它復利效應,互聯網公司叫它指數型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