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再次引爆了人們對詩詞的關注,將中國詩詞拉回大眾視野。
《中國詩詞大會》可以說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一面旗幟,無論是 在夢想和現實之間穿梭的白茹云,溫文爾雅口吐蓮花的武亦姝,還是落落大方,眼角眉梢帶著盈盈笑意,各種詩詞信手拈來的主持人董卿 ,都向觀眾展示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很多人會問詩詞有什么用的?生活里吃不用它,穿也用不上它。和人談話滿嘴都是詩詞歌賦豈不是太裝了?
其實我們日常中接觸詩詞,學習詩詞并非是為了物質方面有一些提高或者現實中的賣弄。
可能詩詞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心靈的感悟和無形的內在氣質的提升。
就像有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個笑話:失戀時你可以在心中默嘆: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而不是只會說:藍瘦,香菇;看見夕陽余暉時你的眼前頓時浮現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畫面,而不是只會說:哎嘛、這夕陽!我的天哪、還有鳥!
對于正在成長期的中學生來說,認識到詩詞的重要性又是多么的重要!
首先 :學習詩詞, 贏在高考。
新一年的高考綱要可以在語文科目中這樣概括“得語文者得高考”,眾所周知語文是百科之母。所以如果把其他的科目比喻成高考的工具的話,那么語文就像一雙手,詩詞就是其中的一根手指。只有靈活的運用手指,讓雙手協調工作,才能更好的使用工具,創造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最起碼的中高考的古詩詞我們都要熟練地掌握,對于千古名句或者意義深刻的句子更要做到每寫必對,這樣才不會在過考試這座獨木橋時踉踉蹌蹌,膽戰心驚。
其次:分析詩詞 合理使用
不同時代的作家,由于寫作背景和個人經歷的不同,向我們呈現出來的作品也不盡相同,那么很好的分析作者,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借物喻人, 借景抒情的不同意向,可以讓你更好的做出詩詞鑒賞這道題,百戰不殆才能百戰百勝。不要等到書到用時方恨少。
對于閱讀中出現的引用的詩詞,一般都會有兩種作用:一是說明某個事物已經歷史悠久 引用詩詞可以增強文章的歷史厚重感。二是引用詩詞可以讓文章更具有美感。不過,具體的問題還要具體分析,多讀詩詞,理解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最深層次,才是王道。
如果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合適的位置,在情感的涌動中,適當的引用兩句優美的詩詞,亦或是在作文中提到關于詩詞中涉及的典故和軼事。想一想,真的能給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腹有詩書氣自華,何樂而不為呢?
最后:讀“無用”之詩詞 潛有涯之人生
? ?
周國平說過“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鐘無用之情,終于成一無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
很多看似無用的東西對人生卻有著妙不可言的好處。
希望同學們能在認識詩詞,學習詩詞中體味到人間真味,能在詩詞的洗禮中成長成自己理想的樣子。
建議有空的孩子們多看看《中國詩詞大會》,多讀讀課內外的詩詞,去書店買本《詩詞鑒賞》往小了說可以陶冶個人情操,往長遠了說那是在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從青少年開始,終其一生,終會有所收獲。
畢竟: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詞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