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365]7.20老禾不殺穢良田?燒掉樂譜愿餓死

7月20日

老禾不殺穢良田

燒掉樂譜愿餓死

隋文帝在戰爭之后,任用的刺史大多是武將。有些人大字不識一籮筐,連文書都讀不通,法律也看不懂,辦事只能憑情緒,很不稱職。

侍御史柳彧提醒文帝說:“東漢光武帝和他的二十八位大將一起,披荊斬棘,取得天下,成功以后,大部分人享清福去了,再也沒干什么事。前些天,我看到陛下叫和千子去當杞州刺史,老百姓直搖頭,說他是個武人,耍槍弄棒是好手,治理百姓是外行,傳出一首歌兒來:‘老禾不早殺,余種穢良田。’什么意思?就是說谷子的老苑要鋤掉,不然,會給田里帶來麻煩的。為什么不讓和千子去享受祿米呢?若是要他當刺史,損失可就大了。”

文帝覺得有道理,就把和千子的刺史免了。【583.12時刺史多任武將,類不稱職。治書侍御史柳彧上表曰:“昔漢光武與二十八將,披荊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無所任職。伏見詔書,以上柱國和千子為州刺史。千子前任趙州,百姓歌之曰:‘老禾不早殺,〔今人猶呼割稻為殺稻。〕余種穢良田。’千子,弓馬武用,是其所長;治民蒞職,非其所解。如謂優老尚年,自可厚賜金帛;若令刺舉,所損殊大。”帝善之。千子竟免。】

對于大臣,文帝是嚴格的。

賀若弼是元老重臣,功勛卓著,沒當上宰相,心懷不滿,常說高颎和楊素“只會吃干飯”。文帝把他找來,當面責備說:“你對別人都清楚,就是不清楚自己。滿朝文武都說你誹謗大臣,應當處死。朝廷只能講法紀,你有什么理由解救自己的生命呢?”

賀若弼氣得哇哇亂叫:“我帶八千戰士,從廣陵過江,活捉陳叔寶,憑此一條就能救自己!”其實,陳叔寶是韓擒虎抓的,只因他已死去,賀若弼才敢把韓擒虎的功勞攬歸自己。

文帝直搖頭:“這功勞早已重賞,還提它做什么!光吃老本成嗎?”

賀若弼有些心虛,無話可答:“臣已蒙陛下格外重賞,如今還要蒙陛下格外加恩,讓我活呢。”

文帝聽了不覺動情,僅僅把他的官職除去,在家吃閑飯,只在每次宴會時請來陪陪客人。【592.12以內史令楊素為尚書右仆射,與高颎專掌朝政。……右領軍大將軍賀若弼,自謂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許。既而楊素為仆射,弼仍為將軍,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坐免官,怨望愈甚。久之,上下弼獄,謂之曰:“我以高颎、楊素為宰相,汝每昌言曰:‘此二人惟堪啖飯耳!’是何意也?”弼曰:“颎,臣之敵人;素,臣舅子。臣并知其為人,誠有此語。”公卿奏弼怨望,罪當死。上曰:“臣下守法不移,公可自求活理。”弼曰:“臣恃至尊威靈,將八千兵渡江,擒陳叔寶,竊以此望活。”上曰:“此已格外重賞,何用追論!”弼曰:“臣已蒙格外重賞,今還格外望活。”既而上低回者數日,惜其功,特令除名。歲余,復其爵位,上亦忌之,不復任使,然每宴賜,遇之甚厚。】

對家人子女,文帝也是嚴格的。秦王楊俊,自幼柔順仁慈,信奉佛教,要求出家當和尚,父親不答應。后來做到并州總管,變得奢侈享受起來,姬妾成群。王妃崔氏生性忌妒,她把毒藥放進甜瓜,秦王吃后得了病。加上名聲不好,隋文帝于是撤掉他的總管,調回京師閑住。王妃也即賜死。

大臣們認為秦王只不過浪費一些財錢,應當原諒。文帝拿出法律條文,說是應該撤職。楊素也來討情,要皇帝重新考慮。

文帝情緒激動,拂袖而起:“我是五個兒子的父親,也是黎民百姓的父親嘛!按你的說法,應該有兩套法律,一套專管皇帝的兒子,另一套管士民百姓。皇帝的兒子不應該與士民百姓同罪,對吧?周公是圣人,也殺叛亂的兄弟,按法紀辦事;我比周公差遠了,敢不執行法律嗎?”他不接受楊素的錯誤意見,堅決維護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基本原則。【597.7秦王俊〔楊俊〕,幼仁恕,喜佛教,嘗請為沙門,不許。及為并州總管,漸好奢侈,違越制度,盛治宮室。俊好內,其妃崔氏,弘度之妹也,性妒,于瓜中進毒,由是得疾,征還京師。上以為奢縱,丁亥,免俊官,以王就第。崔妃以毒王,廢絕,賜死于家。左武衛將軍劉升諫曰:“秦王非有它過,但費官物,營廨舍而已,臣謂可容。”上曰:“法不可違。”楊素諫曰:“秦王之過,不應至此,愿陛下詳之!”上〔楊堅〕曰:“我是五兒之父,非兆民炎父?若如公意,何不別制天子兒律!以周公之為人,尚誅管、蔡,我誠不及周公遠矣,安能虧法乎!”卒不許。】

文帝年紀大了,性情變得很固執,喜怒無常,經常殺人。他怕盜賊多,自己制定出一套法令:偷一個銅錢的,殺頭;三個人共偷一個瓜,三人一起殺。百姓嚇得不敢出門,睡得早,起床遲,怕獨來獨往沒人作證,會惹禍上身。

文帝痛恨貪官污吏,常常叫身邊的人暗中伺察官吏的情況,抓住一點小過失就要判重刑。還讓人裝成送賄的,如果有人受到引誘,收下賄禮,不論多少,馬上殺頭。【590.4上〔楊堅〕性猜忌,不悅學,既任智以獲大位,因以文法自矜,明察臨下,恒令左右覘視內外,有過失則加以重罪。又患令史贓污,私使人以錢帛遺之,得犯立斬。】

在朝廷大殿里用刑杖打人,是文帝的愛好,往往一天三四次。行刑杖的人若是不用力,拉出去就殺。高熲多次諫阻:“朝堂不是殺人的地方,大殿也不是處刑的場所,有罪應當交給法庭。”文帝聽不入耳,高颎便帶領全體大臣到朝堂說理。

文帝問都督田元:“我的刑杖是不是很重呢?”

田元回稟說:“很重!”

“怎么個重法呢?”文帝問。

田元舉手比劃:“陛下的刑杖足有拇指粗,不合常規。比起規定的刑杖來,打人三十下,頂得幾百下,常常打死人。”

文帝極不痛快,但說不過理,只得取消殿上的刑杖。

不久,楚州代參軍李君才上書,說皇帝寵信高颎太過頭。文帝大怒,忘了該把他交給法庭,拖下殿就打,臨時找不到刑杖,便取出馬鞭。這家伙比刑杖更厲害,硬是把李君才打死了。從此之后,殿上又恢復了刑杖,免得馬鞭打死人,后果更惡劣。【590.4每于殿庭棰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嘗怒問事揮楚不甚,即命斬之。尚書左仆射高颎、治書侍御史柳彧等諫,以為“朝堂非殺人之所,殿廷非決罰之地。”上不納。颎等乃盡詣朝堂請罪,上顧謂領左右都督田元曰:“吾杖重乎?”元曰:“重。”帝問其狀,元舉手曰:“陛下杖大如指,捶人三十者,比常杖數百,故多死。”上不懌,乃令殿內去杖,欲有決罰,各付所由。后楚州行參軍李君才上言:“上寵高颎過甚。”上大怒,命杖之,而殿內無杖,遂以馬鞭捶殺之,自是殿內復置杖。未幾,怒甚,又于殿廷殺人;兵部侍郎馮基固諫,上不從,竟于殿廷殺之。上亦尋悔,宣慰馮基,而怒群臣之不諫者。】

文帝在岐山營造仁壽宮,從春到冬不停止,沉重的勞動,加上瘟疫,使民工大量死亡。有時民工挑著扛著就倒下,隨即被掀進坑,填滿土石,夯為平地,前后死了上萬人。有時死人太多,沿路堆積,監工的宰相楊素懶得管,讓尸體腐爛。文帝還賜他銅錢一百萬,錦緞三千匹。【593.2詔營仁壽宮于岐州之北,使楊素監之。素奏前萊州刺史宇文愷檢校將作大匠,記室封德彝為土木監。于是夷山堙谷以立宮殿,崇臺累榭,宛轉相屬。役使嚴急,丁夫多死,疲屯顛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為平地。死者以萬數。】

宮殿造成了,文帝下詔演奏他最近制定的廟堂正樂,作為慶祝。皇家樂團開始演奏,樂律專家萬寶常站在廳外,靜聽合奏,禁不住熱淚滿面。有人問他何以如此激動,他說:“這樂聲凄厲而膚淺,骨子里充滿悲哀,我看國家的氣運不長了!”【589.12時又有樂工萬寶常,妙達鐘律。譯等為黃鐘調成,奏之,帝召問寶常,寶常曰:“此亡國之音也。”帝不悅。】

他得知仁壽宮的修造過程,非常痛苦,竟在家中不吃不喝地餓死了。臨終時,把他平生撰寫的《樂譜》六十四卷,一把火燒掉:“用它干什么呢?救不了一條人命,只不過為專制暴君幫腔罷了!”【594.4詔行新樂,且曰:“民間音樂,流僻日久,棄其舊體,競造繁聲,宜加禁約,務存其本。”萬寶常聽太常所奏樂,泫然泣曰:“樂聲淫厲而哀,天下不久將盡!”時四海全盛,聞者皆謂不然;大業之末,其言卒驗。寶常貧而無子,久之,竟餓死。且死,悉取其書燒之,曰:“用此何為!”】

過了些年,獨孤皇后病死。文帝叫蕭吉為皇后選擇墓穴。蕭吉找到一塊極佳的風水寶地,報告皇帝說:“這塊吉地,卜年二千,卜世二百。”意思是說,文帝的子孫,二百代人做皇帝,統治天下二千年,多好的兆頭!

文帝倒很坦然:“吉兇由人,不在墓地。高緯葬父,不是選了吉穴嗎?轉眼就亡了國。再說我家的墓田,要是不吉利,我不可能當天子;若說吉利吧,我的兄弟楊整就不會死在戰場了。”不過,他還是按照蕭吉的意思安排了葬儀。

后來,蕭吉跟族人蕭平仲私下談起:“皇太子前些天派人來感謝,說我的話很靈。不錯,前年我說楊廣要當太子,果然當上了。這次選擇墓地,我說太子會早日登位的,他又怪高興的。”蕭平仲問他:“早到什么時候?”

“四年以后,”蕭吉很肯定,“不過,太子當政,隋朝就要亡國了。”

蕭平仲問是怎么一回事。蕭吉說:“卜年二千,什么意思?二千合成‘三十’;卜世二百呢?中間的‘世二’顛倒過來,就是‘二世’;傳位兩代,合計三十年,這就是隋朝的氣數!”【602.10上〔楊堅〕令上儀同三司蕭吉為皇后擇葬地,得吉處,云:“卜年二千,卜世二百。”上曰:“吉兇由人,不在于地。高緯葬父,豈不卜乎!俄而國亡。正如我家墓田,若云不吉,朕不當為天子;若云不兇,我弟不當戰沒。”然竟從吉言。吉退,告族人蕭平仲曰:“皇太子〔楊廣〕遣宇文左率深謝余云:‘公前稱我當為太子,竟有其驗,終不忘也。今卜山陵,務令我早立。我立之后,當以富貴相報。’吾語之曰:‘后四載,太子御天下。’若太子得政,隋其亡乎!吾前紿云‘卜年二千’者,三十字也;‘卜世二百’者,取世二傳也。汝其識之!”】

蕭平仲聽得張口結舌,連連搖頭:“別說了,你不怕殺頭嗎?”蕭吉笑道:“緊張什么!只怕等不到殺我,他們就完了。這是天命,誰也沒法扭轉的。”兩人說罷,嘆息不已。

其實,國家的氣運興衰,要看老百姓的感覺和反應,也要看帝王的行為和作風。眼光深遠的人是能夠預見的,不是什么稀奇事。蕭吉見微知著,萬寶常從音樂判斷未來,當然是完全可能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