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認識“粗心”那一篇里說明了,粗心是表象、是結果,根本的原因是態度。可是態度端正了,偶爾出差錯也屬于正常范圍。
怎么減少會做還做錯的情況,即大家所說的粗心?
首先,養成檢查的習慣,題目做完后立馬檢查,有些題目較復雜的情況可以在完成當下這一步就檢查,防止做無用功。
可是有時候自己的錯誤自己并不能檢查出來,也即“視而不見”。這種情況屬于注意力不夠專注。建議練習注意力時最好不要在學習方面練,因為那樣除了讓孩子反感沒有其它益處。在生活中去關注鍛煉提升注意力,比如,孩子很喜歡看動畫片,他們在看的時候是否足夠專注,如果不夠,可以硬性的要求坐端正、專注于電視,否則就不給看,這種時候孩子都會選擇“委屈”自己而去獲得他想要的東西。
其次,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常犯的“粗心”。這樣可以提升“見到錯誤點”的能力。
可是有這樣一種現象:看到打X后,突然意識到當時我好像隱隱約約看到過這個錯誤的點,可是沒有引起我的注意。這種情況稱為“見而不思”,屬于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不夠。建議平時多問問為什么,最好在孩子喜歡的點著手,因為喜歡所以不會覺得進一步的思考是那么難的,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再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知識層面不放過任何一個“感覺不對”的地方,深究到底;習慣層面增加問“為什么”的頻率;習慣要從生活中養成,請不要只盯著學習。
學習是輔助工具,學習又成最終是為了好的生活。源于生活、回饋生活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