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質量有了巨大的提升,然而,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會生病呢?社會上的高危疾病、慢性病不斷出現,年輕化趨勢不減,死亡率逐年遞增。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30年前少有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腦血管病等富貴病,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現代人的作息規律、飲食習慣等越來越“放縱”,慢性病如今在每個家庭里早已屢見不鮮。據有關資料顯示,在中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中,與“三高”相關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27%!
其中心腦血管病卻成為死亡率非常高的病,占病人死亡率的70%,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
《黃帝內經》記:“一臟損則百病生,五臟損則百形滅”。也就是說慢性疾病、人體系統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等都是五臟衰退、人體機能不能正常運行造成。
五臟,指人體的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只有人體五臟健康,五經暢通,氣血充盈,人體機能才能正常穩定地運行。反之,如果五臟衰退,五經受阻,氣血不通,人體機能無法正常運行,人體五大系統就會出現各種疾病。
五臟不健康,具體對人體有哪些傷害呢?
五臟初衰者,五經不暢,引發小病不斷,心功能衰退引起心悸胸悶、氣短乏力;
肝功能衰退出現目澀模糊、消化吸收調節障礙;
脾功能衰退出現食欲減退、肌肉彈性下降;
肺功能衰退導致呼吸道病變,輕者咳嗽、呼吸困難,重者哮喘、肺炎等;
腎功能衰退出現體力下降、牙齒松動、腰膝酸軟、夜尿頻多等。五臟重衰者,將導致人體機能長期阻滯,造成各種慢性疾病發作。
測一測五臟健康情況
那么,我們如何可以通過觀察氣色和脈象來判斷人的五臟健康情況呢?
1.面部呈現紅色,脈象急促而堅實的,可診為邪氣積聚于腹中,常表現為妨害飲食,此病名為心痹。這種病的發生是由于思慮過度致使心氣虛弱,邪氣趁機侵入;
2.面部呈現白色,脈象急促而浮大的,上虛下實,所以常出現驚恐的癥狀,病邪積聚于胸中,迫使肺氣喘,但肺氣本身是虛弱的,病名叫肺痹。這種病是發寒熱引起的。
3.面部呈現青色,脈象長并左右彈擊手指的,是病邪積聚于心下,支撐兩側脅肋,此病叫肝痹。通常由寒濕引起,它的癥狀是腰痛、足冷、頭痛等。
4.面部呈現黃色,脈象上大而虛的,是病邪積聚于腹中,有逆氣產生,一般女子身上會出現這種情況。多由四肢過勞,出汗后感受風邪所致。
5.面部呈現黑色,脈象下堅實而大,是病邪積聚于小腹與前陰,病名叫腎痹,多因冷水沐浴后睡覺受涼所致。
根據中醫理念,慢性病的早期癥狀是人體元氣不足,邪氣內侵所致。
補充心、肺、肝、脾、腎大循環的元氣是防病的基礎;清除血液和五臟中殘留的毒素,通達五經是調病的關鍵;恢復五臟活性,提升人體免疫力則是防治的根本。
夏天,外面天氣很炎熱,而內臟恰恰是最寒濕的,人體的五臟六腑很虛弱,所以夏天一定要吃溫熱的東西。因此,【媽媽學點醫】提醒大家白天湯里加上姜這種辛溫的東西,會對人體起到一定保護的作用。
除此之外,均衡營養才是維持五臟正常運轉之本,也是人體健康之本。營養過剩,不僅是身體肥胖,更“要命”的是內臟肥胖,導致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一系列疾病的產生。只有給人體補充均衡營養,才能保證五臟的正常運轉,提高人體免疫力,修復身體受損細胞,恢復臟器功能,防治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