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商學院》中針對戰略咨詢梳理的10個分析工具:MECE原則、波特五力模型、波士頓矩陣、SCQA結構、通用電氣矩陣、正態分布&冪律分布、PEST模型、平衡計分卡、SWOT分析、商業模式畫布。
1.MECE法則
在分析問題時,把整體層層分解為要素的過程中,要遵循“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基本法則,確保每一層的要素之間“不重疊,不遺漏”。
MECE法則是“結構化思維”的基本功。訓練MECE法則時,要注意三個心法:謹記分解目的、避免層次混淆、和借鑒成熟模型。
第一,謹記分解目的。
把整體層層結構化分解為要素時,要謹記分解目的,找到最佳分解角度。
對于同一個項目,如果目標是分析進度,那就按照過程階段來分解;如果目標是分析成本,那就按照工作項來分解;如果目標是分析客戶消費特征,那就按照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等來分解。
第二,避免層次混淆。
你和團隊一起頭腦風暴,探討一個問題:如何賣出更多的衣服。大家提出了很多想法:一、開拓電商渠道;二、開展網絡營銷;三、減少服裝的成本以降低價格;四、改進服裝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
這些想法中的第四項“改進服裝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是第三項“減少服裝的成本以降低價格”的具體方法之一,把它和前三項列在一起,會造成邏輯層次的不清晰,會給思維帶來混亂。
用MECE法則做層層分解時,要確保每一層都不能與其他層次混淆。
第三,借鑒成熟模型。
前人已經對商業、管理、個人做過大量研究,并形成了很多結構分解模型,除了我在這兩周會講到的之外,還有PEST分析、營銷4P、戰略分析3C、麥肯錫7S分析等等等等。大家可以直接拿來用,不要重新發明輪子。
2.波特五力模型
任何一家公司,在商業世界中都同時受到五種“競爭作用力”的影響。除了顯而易見的直接競爭對手外,另外四種是:下游的顧客,和上游的供應商;顯性的潛在新進公司,和隱性的替代性產品。
3.波士頓矩陣
波士頓咨詢的創立者布魯斯用“相對市場份額”作橫軸,“市場增長率”作縱軸,畫了一個“二維四象限矩陣圖”,把公司的業務組合,分為現金牛業務、明星業務、問題業務,和瘦狗業務。
4.SCQA結構-“結構化表達”
麥肯錫咨詢顧問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除了提出MECE法則之外,還提出了“結構化表達”工具:SCQA架構。
S,即情境(Situation);
C,即復雜性,常意譯為沖突(Complication);
Q,即問題(Question);
A,即答案(Answer)。
標準式(SCA):背景 - 沖突 - 答案。
開門見山式(ASC):答案 - 背景 - 沖突
突出憂慮式(CSA):沖突 - 背景 - 答案,列:有病一能治一貴
突出信心式(QSCA):問題 - 背景 - 沖突 - 答案
5.通用電氣矩陣
在“簡單粗暴”的波士頓矩陣的基礎上,通用電氣公司開發了一個新的業務組合分析工具:做了兩個重大的“改變”
第一,用“競爭實力”代替了“相對市場份額”作為橫軸;用“行業吸引力”代替了“市場增長率”作為縱軸。
競爭實力,是包括了相對市場份額、市場增長率、買方增長率、產品差別化、生產技術、生產能力、管理水平等等這些指標的綜合指標。
行業吸引力,是包括了產業增長率、市場價格、市場規模、獲利能力、市場結構、競爭結構、技術及社會政治因素的綜合指標。
橫軸,叫競爭實力;縱軸,叫市場吸引力。
第二, 把2x2的四象限矩陣,拓展為了3x3的九宮格。
競爭實力,分為強中弱;行業吸引力,分為高中低。這樣,通用電氣矩陣變成了九宮格。
三種對應的業務組合戰略:
第一、發展戰略。
對于競爭實力,和行業吸引力都是中等以上的業務,應該采取“發展戰略”,以投資、成長、收獲為主。
第二、保持戰略。
對于競爭實力,和行業吸引力有一個明顯弱,但所幸另一個比較強的業務,應該采取“保持戰略”,以收獲、細分、剝離為主。
第三、放棄戰略。
對于競爭實力,和行業吸引力都是中等以下的業務,那就應該采取“放棄戰略”了,以剝離、退出、攻擊為主。
6.正態分布&冪律分布
什么是正態分布?在商業世界中,正態分布,就是因為“邊際交付時間”等等因素導致的,好的少,差的也少,大部分企業趨向中間的一種“倒鐘型”分布;
什么叫冪律分布?在商業世界中,冪律分布,就是因為“網絡效應”等等因素導致的,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大部分企業走向極端的一種“尖刀型”分布。
掌握正態分布,和冪律分布這兩種工具,有助于我們理解商業世界的基本業態,并能夠在不同的業態分布中,用不同的商業邏輯,順勢而為,尋求成功。
7.PEST模型
PEST模型的四個字母,P-E-S-T,分別代表“俯視宏觀”的四個角度:Political(政治/法律),Economic(經濟),Social(社會文化),Technological(技術)。
俯視政治/法律的角度包括:環保制度,稅收政策,國際貿易章程與限制,合同法,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政府組織/態度,競爭規則,政治穩定性,安全規定等等。簡單來說就是:國家想讓你干什么。這些制度,都體現了國家意志,而國家意志,就是政策紅利。
俯視經濟的角度包括:經濟增長,利率與貨幣政策,政府開支,失業政策,稅收,匯率,通貨膨脹率,商業周期的所處階段,消費者信心等等。簡單來說,就是:經濟的海洋中,你看到哪里在潮起,哪里在潮落。
俯視社會文化的角度包括:收入分布與生活水平,社會福利與安全感,人口結構與趨勢,勞動力供需關系,企業家精神,潮流與風尚,消費升級,大健康,新生代生活態度等等。
俯視技術的角度包括:新能源,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技術,技術采用生命周期等等。
從政治法律來看政治紅利。
從經濟起落判斷是否有浪潮。
從社會文化看出將來主力消費和勞動人群。
從發展技術觀察未來行業動向提早布局。
8.平衡計分卡
就是在“財務,客戶,過程,創新與學習”四個維度分別設定指標,平衡管理的一套戰略工具。平衡計分卡,用“共贏”指標來平衡外部與內部;用“因果”指標來平衡過程與結果;用“遠近”指標來平衡短期與長期。
財務,收入 成本 利潤(毛利/凈利)
客戶,設定與客戶“共贏”的平衡指標,中和對利潤的貪婪。
過程,要設定與結果有“因果”關系的過程指標,通過過程,控制結果。
創新與學習,用“遠近”來平衡急功近利。
9.SWOT分析
通過對內部優勢和劣勢,外部機會和威脅的分析,產生四大場景,以及對應的四大戰略的分析工具。這些場景和戰略:
在“優勢+機會”的杠桿效應下,采取增長型戰略;在“劣勢+機會”的抑制性場景中,采取扭轉型戰略;在“優勢+威脅”的脆弱性場景中,采取多元化戰略;在“劣勢+威脅”的問題性場景中,采取防御型戰略。
10.商業模式畫布
4個視角:為誰提供,提供什么,如何提供,如何賺錢;
9個模塊:客戶細分,價值主張,渠道通道,客戶關系,收入來源,核心資源,關鍵業務,重要合作,和成本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