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逸結合,是古往今來的圣人與賢者推崇備至的成功的必要秘訣。古有圣者曰一張一弛為文武之道,現有革命先驅列寧說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當然,現代人也不例外。可是,捫心自問,你自己口中的勞逸結合真的是勞逸結合嗎?圣人賢者的勞逸結合自然成就了一番千秋偉業。那么你呢?又有什么收獲了呢?
(一)你的“勞”真的需要逸嗎?##
大學里的期末考總是密集又頻繁地出現在一個短小的時間段里。
這個學期也不例外。一個星期里我們考了三門試。
考完試的那天下午,室友突然提議:“考了這么久,終于考完了,我們出去浪一波吧,放松放松心情,勞逸結合才是真理。”
他們興高采烈地討論地點與活動,而我卻興致缺缺。一是因為最近手頭資金實在緊缺,二是因為這樣的考試還談不上勞逸結合。
我們總是喜歡,在深夜凌晨,或者在某個deadline前快馬加鞭地沖刺,用這樣得到的感動來安慰自己之前因為無為而積攢的巨大焦慮和不安。
考試周也不例外,大多數的我們都不會在考試前一個月就開始復習,循序漸進,只會在考前一個星期,考前五天甚至兩天前,才會端坐于書前。然后每天花上兩三個小時去報這佛腳,借以安慰自己,同時暗暗禱告各處神明。
你當然會感覺到累,因為你努力不夠,緊張與焦慮日益增加到你的心里形成巨大的壓力,可這卻談不上真正需要逸的“勞”。
真正需要“逸”的勞,在時間長度和純度兩個方面,至少得滿足其一。
時間長度很好理解,就是你做一件事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毫不間斷的。
而純度,卻不是簡單的每日工作時間或者每日工作量能夠描述,更準確來說,應該是始終保持高效率地在一天里花上大量時間勞作,是毫無雜念的、純凈無暇的“勞”。
顯而易見,考試周前所謂辛苦的沖刺滿足不了任何一個條件。
我們口中大多數的“勞”通常時間長度和強度都不夠,所以根本不需要“逸”。所謂勞逸結合,只是我們偷懶的最佳借口。
(二)注意逸的方法和程度##
村上春樹,每天早上4點起床,寫作4個小時,跑步10公里。
富蘭克林,每天早上5點起床,工作8個小時,閱讀和聽音樂3個小時。
巴爾扎克,每天凌晨1點起床,寫作13個小時,運動和打盹2個小時。
這樣勞逸結合的作息時間,他們堅持了幾十年,甚至將之貫徹了一生。這自然值得我們學習,但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們的自我放松。即使是“逸”,是放松,也要講究方法和程度。
前段時間我參加了一個比賽。兩個星期里,要完成一個比賽項目。時間真的是很緊,所以我每天都一直熬夜到凌晨三四點,只睡兩三個小時,我夢里夢到的都是項目策劃書。
后來比賽終于結束了,我決定用一天好好放松一下自己。看小說,看電視劇,刷手機。一天的時間很快過去,我迎來了第二天。
可是卻沒有迎來我想要的第二天,因為第二天里我照舊看小說,看電視劇,刷手機。
這樣的狀態持續到了第三天。直到第四天,我才開始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好像總是這樣,說好的刷半個小時手機,結果卻玩了1個小時2個小時;說好的看一集電視劇,結果卻看了兩集三集;說好的再打一局游戲,卻又不知不覺地開始了第二局第三局。這就是我們不注重“逸”的方法和程度的結果。
“逸”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你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做的,能夠持之以恒的事來放松自己。只有自己真正喜歡,才能徹底放松自己,也才能堅持下去。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那樣,跑步和意志沒多大關聯,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事怎么也長久不了。
但是任何事都要服從適度這個原則,“逸”也不例外。一旦你定好了放松時間,就應該要切實完成它。不要到放松時間已過,你卻突然懶惰,想繼續放松,更確切的來說,應該是放縱。
其實懶惰就像生銹一樣,更能操勞身體,它一次又一次地消耗著你的熱情和耐心。
(三)你真的想要改變,才能成就真正的勞逸結合##
勞逸結合,就是該努力的時候你就應該花上十二分力氣去努力,該玩的時候,你也應該花上十二分力氣去盡情的玩。勞與逸的界限,一定要足夠清晰分明。同時也只有你才能使這條界限足夠清晰分明。
我們為什么總是會模糊“勞”這個概念?會分不清勞與逸的界限?
其實原因很簡單,勞逸結合是自律的另一種體現,一切都是因為我們自己不夠自律。
更深層次地追究就是我們想要改變自己,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意愿不夠迫切。一個人想要改變,除非深刻地意識到,并且發自內心的改變,不然是改變不了自己的。
所以只有你真正想要改變,才能足夠自律,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勞逸結合。
我們每一個人都幻想過自己有超能力,只要使出它,就能把自己想要的東西變成自己的。
跺跺腳,我們就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走一走穿著高跟鞋走不到的路,聞一聞抹著香水聞不見的空氣,見一見坐在寫字樓里見不到的人。
拍拍手,我們就有足夠的能力,讓爸媽在給自己買東西的時候就像給我買東西一樣毫不猶豫。
可超能力從來不會存在于現實里,不管我們怎么拍手跺腳,天上都不會有掉下來的餡餅。
這個世界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等價交換。我們想要這些,就一定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使出十八般武藝才能取得成功這部經書。而勞逸結合是必經之難,是必使之藝。
也許有人會質疑,如果我真的想要改變,真的足夠自律,也做到了勞逸結合,我的未來,就一定是光明璀璨的嗎?
這是肯定的,只是或早或晚,端看你堅不堅持得到那一天。
怕什么未來美不美好,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
希望各位看官堅持著真正的勞逸結合,在不久的未來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