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花木蘭如何上戰場
古代女子纏足,“三寸金蓮”的花木蘭連走路都成問題如何真刀實槍的抗敵,并且取得了豐功偉績而歷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說到纏足眾口不一,但大量史料證據證明女子纏足起源于五代末
《周禮.天官冢宰》:“屨人掌王及后之服屨。為赤舄、黑舄、赤繶、青句、素屨、葛履。辨外內命夫命婦之命屨、功屨、散屨。”可見男女之屨形制是相同的。
《史記.滑稽列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纏足女子鞋不離腳,如何能與男鞋交錯雜陳?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裴松之注引恪別傳云:“母之于女,恩愛至矣,穿耳附珠,何傷于仁?”如果當時女子女子纏足纏足,哪里用得到用“穿耳”為喻!
《晉書.五行志下》說,成帝咸康五年(339年),有人詣止車門,言“王和女可右足下有七星,星皆有毛,長七寸,天今命可為天下母”。這個王可顯然也是不纏足的。
《南史.梁宗室列傳》:梁武帝時,臨川王蕭宏與梁武帝女兒永興公主私通,圖謀殺害武帝,答應事成之后立永興公主為皇后。永興公主“乃使二僮以婢服,僮逾閾失屨,閤帥疑之……(輿夫)八人抱而擒之,帝驚墜于扆。搜僮得刀,辭為蕭宏所使”。男子可穿婢女鞋履,而且鞋履還不小,竟會從腳上脫落,可見當時女子之足不小。
《通典》禮八十二述唐開元禮云,外命婦朝會至西階脫鞋置履,為便于命婦們脫鞋置履,還專門在東西階下設置席。如果是纏足,絕不會要求女子脫鞋。
唐朝女子又常常穿男子鞋履,顯然沒有纏足。《唐內典·內宮尙服注》:“皇后太子妃青襪,加金飾,開元時或著丈夫衣靴。”《新唐書.車服志》:“中宗時,后宮戴胡帽,穿丈夫衣靴。”《大唐新語》:“天寶中,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內外一貫。”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上圖是木蘭未入軍的時候,花木蘭是南北朝時候的人物,那個時間女子裹腳還沒完全流行裹腳。南唐李后主(公元937——978)因為喜歡宮嬪睿娘的小腳狀態,就讓她纏足做新月狀,并因此成為皇宮里最受寵的一個女人。于是皇宮里開始流行纏足。
受皇帝影響,中國的士大夫們都喜歡上這個病態的美了,有說:女人因為腳小,所以走起路來左右搖擺如風過楊柳,當時對女人要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所以裹腳就是最好的禁錮方法。而且,女人在裹腳之后,腳會發出一種難聞的氣味,可是不知道怎么的,那些古代的男人們卻很喜歡
而一旦纏足女子便不能夠干活,只能靠家人養著,所以只有官場上許多人家希望可以送自己的女兒入宮得到皇上的喜愛以便家族得到皇上的重用,才會讓家中女子纏足。所以宋朝時只有高貴女人才裹腳,普通婦女是不裹的。而且當時對裹腳的要求只是纖直,還不至于到后世傷筋動骨那么厲害。
而像花木蘭之所以可以上戰場打戰是因為她根本沒有生活在裹腳的年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