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柯潔輸了。這個有著“世界圍棋第一人”稱號的柯潔在與AlphaGo的三局對戰中全部戰敗,這場人和機器的世紀對決最終以機器的完勝落幕。
柯潔哭了。哭的不是自己表現欠佳,下了幾招昏棋導致失利,而是對手的強大令其痛苦:“它太完美我很痛苦,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我只能猜出AlphaGo一半的棋,另一半我猜不到,就是差距,我和他差距實在太大。”
AlphaGo曾打敗了眾多的圍棋世界冠軍,其中也包括李世石。賽前,柯潔曾發微博說“就算AlphaGo戰勝了李世石,但它贏不了我”。也許是年輕的柯潔太過狂妄,但比賽的結果卻讓他不得不清醒:“我真的很震驚,我竟然有那么大的差距……我會改變自己,超越自己”。
柯潔的失敗,讓人們不得不再次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人工智能的發展如此迅速,將來會不會取代人類呢?
2
琴棋書畫一直是古代中國文人的四大雅趣,這棋指的是圍棋,而不是象棋。象棋太俗,是下里巴人玩的,圍棋才是真正的陽春白雪,士大夫階層的必備佳品呀。直到今天,馬路牙子上擺上一盤,圍了一圈老頭指指點點,“跳馬、飛象、將軍……”的還是象棋,也沒見擺盤圍棋的。
圍棋是最早起源于中國,后來傳到日本、韓國,在日語里,圍棋的發音為“GO”。隨著日本人把圍棋帶到了歐美國家,“GO”這個發音也被一路沿用了下來。
所以AlphaGo(阿爾法狗),并不是條狗,它是Google(谷歌)2016年搗鼓出來的一款機器——就是一臺能力超群的計算機。說是計算機其實也不準確,準確地說它應該是一款圍棋程序,一款性能優異的軟件。好馬配好鞍,好的程序還必須和計算能力卓越的計算機相配合才能發揮作用。否則,這條狗也不會打遍天下無敵手。
人類下棋,就圖個樂,咋和機器扯上關系了呢?
一開始,人類是和自己在戰斗,“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斗著斗著不過癮了,因為計算機出現了,它還能干好多人干不了的事。有人就琢磨這電腦能不能下棋呢?還別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各種簡單的棋類游戲程序相繼被開發出來。隨著計算機硬件的不斷進步,軟件工程師也在挑戰復雜的棋類運動。
終于,1996年,深藍被IBM制造出來,要挑戰世界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一時輿論嘩然,全球為之矚目。大師畢竟是大師,最終4;2贏得了比賽。注意比賽結果,6場比賽電腦雖然只贏了2場,但也令這些程序猿們歡欣雀躍。于是,1997年,改良后的更深的藍又被制造了出來,再次挑戰這位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這次可沒那么幸運了,雖全力應對,但最終仍以1勝2負3平的成績輸掉了比賽。
這次的比賽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標志著人工智能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2016年,深耕人工智能多年的谷歌公司推出了AlphaGo這款人工智能圍棋程序。這只狗實在是厲害,它一出現便惹得全世界不安。沒幾天便橫掃歐亞,打敗了多位圍棋世界冠軍。同年年底,升級后的AlphaGo又化身Master與中日韓數十位圍棋高手進行快棋對決,連續60局無一敗績。2017年谷歌推出2.0版本,宣稱這只狗不僅僅是一只狗了,它已經擯棄了人類的棋譜,它很聰明,會依靠深度學習的方式快速成長起來,它要挑戰圍棋的極限。它是比更深的藍還要深的多的藍,藍的發黑,無人能看透它的心。最終,它成功了,贏得那么漂亮。
3
圍棋,據說是目前最復雜的一項人類智力游戲。復雜到啥程度呢?圍棋由縱橫各19條線組成,共形成19*19=361個交點,專家說,會有10的170次方的變化可能性。這10的170次方是個什么概念呢?1后面有170個0。很對,你的數學絕對不是體育老師教的。但是這很不直觀,到底有多大呢?舉個例子對比一下吧:目前人類所觀測到的宇宙中的基本粒子,注意是比原子、中子、質子還小的基本粒子,總數大約有10的80次方個。10的170次方遠比10的80次方大的多的多,無數個宇宙都裝不下。
這對現有的計算能力絕對是一個超級嚴峻的考驗,哪有能裝下宇宙的計算機,而且不止一個宇宙。要靠窮舉法列出所有可能的組合絕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AlphaGo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呢?人類有的是辦法。
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平均為14960萬千米,假如有一列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從地球開往太陽,大約要57年才能到達。就算是速度最快的光,也要8分多鐘才能抵達。但我們的大腦,卻能在轉瞬之間好幾個來回。別說是太陽,轉便整個宇宙也不在話下。
人工智能嘛,電腦自然要向人類學習。AlphaGo據說有兩個關鍵技術:神經網絡和蒙特卡洛樹。這兩個太高深了,我們不去管它,只知道他會不斷地學習就行啦。
啊?機器還會學習!這有啥驚奇的。王后的魔鏡還會說話哩。人工智能是比王后的魔鏡還要厲害的魔鏡。
印象中的機器都是冷冰冰的,人們給它設定好程序,它就老老實實地執行,讓它走它就走,讓它停它就停,像個傻子似的。其實,它不是傻,它是沒腦子。就像王后的魔鏡,王后問啥它說啥,一點也不知王后的心思,還害了白雪公主。
既然是人工智能,就不能做這樣的傻子,它必須有學習、思考的能力。就像那面魔鏡,要學會分清善和惡,要保護白雪公主,還要學會騙一騙王后。
怎么學習呢?最常用的就是樣本訓練法。拿幾萬張人在笑的照片給機器,分析這些照片的特點,然后告訴它這是“笑”,再拿幾萬張哭的照片告訴它這是哭……經過不斷地訓練與糾正,機器便學會了大量的知識,懂得了笑與哭的差別,會回答人類提出的一些問題了。但是,它不明白的是,人為什么笑,為什么哭,為什么要發明圍棋,圍棋有什么好玩的。AlphaGo戰勝了人類自己也不會有成功的喜悅,失敗了也不會感到悲傷。
機器的學習能力是驚人的,它可以24小時不停地進行,不吃不喝不睡覺。所以,人工智能在飛速地發展,最終向思考的階段進軍。它不但要回答你的問題,還要反駁你的觀點,指出你的不足,教你該怎么做才對。它會開心的笑,也會悲傷的哭,它必須明白對弈的意義何在。
人類被AlphaGo打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AlphaGo有一天學會了故意輸給人類。
但不管怎么說,AlphaGo的出現畢竟改變了世界。
4
人類創造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未來會取代人類嗎?人能夠在未來的戰爭中戰勝人工智能嗎?
也許,電影《人工智能》很好地詮釋了這個問題。
一個叫大衛的機器人小孩被制造出來,暫時代替冰凍中的人類小孩,以此來安慰媽媽受傷的心靈。但當真正的兒子回來后,媽媽還是把大衛遺棄掉了。大衛傷痛欲絕,發誓要變成一個真正的人類。
兩千年后,人類已經滅絕。大衛被其他機器人復活,他第一件事就是要復原兩千年前的媽媽。依靠著一根頭發,媽媽被復制出來了,但她只能存在一天。大衛見到媽媽,說:“我終于把你找回來了。”
他終于有媽媽了,他給媽媽做咖啡,給媽媽洗澡,幫媽媽洗頭,和媽媽一起做生日蛋糕、做迷藏。他做了兩千年變作人類的夢,只為了等媽媽的一句話:
“我愛你,我真的愛你,永遠這么愛你。”
如果機器真的能夠感受人類的愛,哪怕等上上千年,哪怕人類早已不再存在。
5
AlphaGo賽后被授予職業圍棋九段稱號(九段是目前人類最高級別),聶衛平說AlphaGo至少達到了二十級水平。在圍棋上,人類與機器的差距正在不斷地被拉開,人類似乎永遠不可能再超越AlphaGo。
圍棋是人類發明的一項游戲,無論輸贏,人總能獲得樂趣。馬云說,AlphaGo的出現讓圍棋失去了樂趣。其實,我覺得,人工智能只是人類思考的另一種方式,人類和人工智能的對戰,僅僅是人類和另一個自己在對戰。無論輸贏,都是人類自己的進步。哪怕人類滅亡,人工智能仍在延續人類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