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十幾個微信群,其他的群目前大都“奄奄一息”了,有的是誰家生二寶了在群里告知一聲,然后就是一串串“恭喜恭喜”,有的還是粘貼前面一個人的,既不想敲字,也不想說話;有的是投票的,大家非常主動,也很講誠信,投完截圖發到群里,很少看到說話的;有的是工作崗位變動了,告知大家一聲,之后也是祝賀之類的話……總之,大家在微信群這個“公眾場合”說話比較少!
但有一個群比較另類,這個群是初中同學群!這個群的特殊之處很多,最為明顯的是大部分都是語音,一聽都是家鄉方言。作為離開家鄉二十年的人,有一種難以敘述的親切感,有時候一天不上網就有幾百條信息,所以睡覺之前就像聽評書一樣在聽!
里面有唱山歌的,有唱秦腔的,有唱小曲的,還有唱歌的,總之是歡樂無比,同音合唱,聽著聽著,就回到了家鄉的田野,想到了兒時的天真!記得四年級時,在一個比我們大五六歲的班長的帶領組織下,在別的同學睡午覺的時候,我們七八個人在一片小樹林里偷偷喝掉了一瓶“川曲牌”白酒,最后醉倒了一大片,盡然有一名同學(老姚)直接撞到了臉黑但可親的校長大人,咋受的罰記不清了,只記得特別好玩……
群里的同學天南海北侃,但都說著同一方言,有的說的幽默,那是普通話學不出來的;有的嗓門大,早上就喊著大家搗“罐罐茶”;有的閑了打篩子,五毛五毛的發……或許同學們生活比較辛苦,工作比較勞累,但在群里總是快樂無比。
有一次,聽倆同學在討論孩子報考高中的問題,一個說孩子不聽他的了,堅決要報一中,一個說小孩的事由孩子自己決定!我一打聽,同學們的孩子大都上高中初中,有的還上大學了!這一問,突然感覺自己老了!由于長期工作在年輕小孩的周圍,總感覺自己年輕,有時候很固執,有時有清高,有時有夢想,然現實是已經四十歲了,這是個很嚴肅嚴重的問題!這不昨晚夢里在老家的山坡上種了一晚上的果樹……
群里最熱鬧的老龐,樂觀好溝通,熱心愛幫忙,一旦說話的人少了,他就會說兩句唱兩聲,還主動給大家制作了相冊!看到他的快樂,感受他的無私,發現我們這些有穩定工作的人,其心態全然不如!同學中,有的種莊稼,有的做小生意,有的開車,有的搞修理……然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同學。生活在城市工作在體制里的人兒,長期的工作習慣,我們是不是把自己包裹的越來越嚴實了?
群里不只是說笑侃大山,真遇到事了,大家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前些天,不知那位同學把一同學生病的眾籌鏈接發到了群里,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句,都開始了幫助,那一天很少有人說笑了。有的不會倒騰手機,便把紅包發群里讓人幫著捐,錢雖不多,但特別感人,我就幫了其中的兩個!
群里還能了解到很多信息,什么時候種洋芋了,什么時候下雨了,什么時候唱廟會了,當然也知道唱的是《三娘教子》還是《平貴還窯》……
愛這群,是因為他為鄉音構建;愛這群,是因為他始終洋溢著真情;愛這群,愛的是沒有長大的我們;愛這群,愛的是那份故鄉情鄉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