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篇文章核心論點是:承上啟下的中層,目的是讓中層做得更心里有底。
文章字數500字左右,需要2~3分鐘閱讀時間。
以下為正文:
中層,我個人覺得是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介于執行和管理之間,執行向純管理的過渡期,沒有真正的實權。
提出如何做好中層管理這個問題之前,應該思考管理這個概念?
其實事事都能跟管理挨上邊,時間管理、財務管理、營銷管理等等,所以管理放在任何角色都是在發揮著作用,不要太把管理這個詞看得太重,這樣會讓你工作重心走偏。
其實對于中層,沒有太多的決策權,除非領導放權,中層行使的其實是傳達領導指令的“權力”,也就是意味著我們除了思考怎么管理之余,還要思考怎么處理“上”與“下”的關系,同時領導又會把一些棘手的橫向部門的問題扔給你,所以還要處理橫向部門的關系。
我們思考這個事情的時候,其實首先要回答,這個崗位需要怎樣的一個角色,是管理者嗎?還是一個溝通協調者?還是一個中轉站?
這個答案就決定了中層的角色定位,不是要求你有多強的專業能力,不是要求你有多強的管理能力,而是你有多強的承上啟下、上傳下達的角色扮演能力。
這樣一分析,我們就知道自己要面對的對象有三個:領導、下屬和橫向部門。我們再看看這三個角色的需求是什么?
首先是領導,他需要什么?壓力分擔者、問題解決者、視野高度差不多能聊上幾句、替他樹立威信的人、鞍前馬后等,所以這就要求你有一定得專業能力、察言觀色的能力以及能聊天的能力。
其次是下屬,他們需要什么?升職、加薪、表現機會、贊揚的機會、賞識的眼光、清晰的工作方向、能解決問題的領導、為他們謀福利的領導等,所以這就要求你懂的把領導的要求清晰傳遞、贊美別人的能力等。
最后是橫向部門,他們需要什么?尊重、小便宜、下午茶等,所以這就要你懂的怎么在合適的時間做一些小甜頭的事情,去潤滑部門間關系。
所以做好中層管理的三個要點是:
1、格局,沒有大格局,你只會在你的崗位上糾結“管理”這兩個詞,只有格局才能讓你看到領導看到的東西,才能跟領導有共同的話題,有話聊才會有溝通,有溝通才會有指示,有指示才會有中層的工作,有工作才會給到下屬方向。提升自己的格局,這是中層的基礎要求,也是向上走的第一步。
2、溝通,有些人天生適合做中層,原因是具有很強的溝通能力。上級溝通通暢,下級傳達到位,這都是溝通能力強的好處。至于怎么提升溝通能力,首先我不表示溝通能力就是表達能力,我所認為的溝通能力更多的是讓對方接受你意見、想法的能力,所以不要為自己表達能力弱找借口不溝通,溝通其實是一種心態,走出溝通第一步,你才能在管理崗走的下去。
3、表現,中層有時會讓人覺得是一個很空的崗位,這是因為你沒有把這個崗位的貢獻或者成果表現出來,你只是在默默的低頭做事,做完了就覺得事情就這樣了。這樣的中層,可能就此一直做中層下去很難有再升職的機會。相反,你事情做完了,還要適當的表現一下,讓領導下屬都看到你在做事,而且做的還不錯,這樣可以為升職做好鋪墊。這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地方,你不表現,就只能默默無聞下去了,不要再相信書本里的“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俗話,他讓你走太多冤枉路了。
以上是一些還不算很成熟的觀點,拋磚引玉吧,如有這方面見解的朋友可以在留言區留言一起探討下。
站高點,看遠點,想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