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贊同這句話:缺少時間和金錢,表面上看是資源問題,本質(zhì)上其實是心理原因。人是問題的主觀因素,思想指導行為,行為最終決定了只是現(xiàn)在缺少時間和金錢還是一直都缺少時間和金錢。
匱乏陷阱
局限于眼前的事情,忽略了長遠的發(fā)展。
每天晚上的計劃是練吉他,看書,寫晨讀感悟。假如一切順利是最好的結(jié)果,但過程往往是在某一項中花費的過多的時間,導致完成下來的時間超過預算,最終不得不放棄某些計劃。比如練吉他時,習慣性的練到十點鐘,寫晨讀感悟,要花上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但其實很多時候是在發(fā)呆,這是考試寫作文養(yǎng)成的壞習慣了。要不是今晚同桌朋艷催著快交晨讀,明天早起爭取留言,今晚估計又得拖到兩點鐘。但這樣下去的狀態(tài)其實并不好,效率低并且影響第二天的工作。今晚試著調(diào)整心態(tài),提醒自己以完成總體計劃為主要目標。于是看書更認真了,決定以后一本書爭取看到一個讓自己眼前一亮的東西就停止閱讀,帶到睡前慢慢消化。
今天是和朋艷成為同桌的第一天,在這里十分感謝同桌朋艷一直以來的支持,愿我們在未來的日子相互幫助,一起剽悍成長。ok,今晚先這樣吧,給自己多點富足的時間睡覺,明天爭取晨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