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管理,我們總覺得是有不自信的疑惑的。所以,我自己也總是在告誡自己:“寧肯走些彎路,也不能出現錯誤;寧肯委屈一下自己,也不要冤枉別人;寧肯自己多干一些,也不強求別人被動響應;寧肯坦誠簡約,也不勉強虛偽復雜”。
我也贊成:“管理的要義,首先是理順人心,然后是激發善行,接著是完善制度,最后才是追求效益?!?/p>
所以,兩年的時間里,我們就是在溝通關系。溝通“高層”,讓大家的責任與權利匹配;溝通中層,力爭通過所作所為使大家觀察自己的行動與結果是相通的;溝通班主任和所有的同事們,力爭大部分的人認同“新的人新的事和新的制度”。過程一定是復雜而又漫長的,我們不奢求。即使是再難,也從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角度思考考慮并落實。
不過,這幾天有好幾個熱心的同志告誡我,說我是“心腸好的人”——本來我是存著良好的意愿去理解的,“層次就應該是有差異的,該高則高,該低則低”?可是兩個新知心的慢慢相知的弟兄明確的告知我說“你要硬朗些”……我于是乎在兩三天的時間里反思了很多……
無獨有偶,今天。我又接觸到這樣一則事例,輕輕寫下一起分享與思考:
一個董事長問下屬:“誰能說說公司目前存在什么問題?”于是,就跑出100多個人上來搶話筒;第二階段,董事長又問:“誰能說說背后原因?”這時剛才搶話筒人員的一半的人立馬消失;第三階段,他再問:“誰能告訴我解決方案有哪些?”他發現這時已經不到20人舉手了;第四階段他問“那么有誰想動手試一下?”,哈哈,他發現結果竟然只剩下了五個人。
嗚呼,古人云,罵者眾,思慮者少,獻計者寡,擔當者無幾,這是當下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原來的我是萬萬沒想到也想不到的,更不愿意去想。從不惑之年到知天命的時段里,思來想去,也能慢慢理解很多了。
大小單位,高低平臺,要想管理科學,措施規范,風清氣正,絕非易事。但是,要只說干好分內之事,責任明確些,無非很多人會有如此過程或者是言行舉止——挑毛病、找原因者有之;給方法、擔責任也是另一種。
哪個含金量更高?我們大家一定是心知肚明——哪怕是有萬種途徑,解決問題才是真能力,唯有勇于擔當才是王道。
原來的人們說,管理,管理,你不管,人家不理。要我說,管不好自己,何談管別人!請先管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