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譯文]
局面安定時容易保持和維護,事變沒有出現跡象時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事物細微時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發生以前就處理妥當;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有所作為的將會招致失敗,有所執著的將會遭受損害。因此圣人無所作為所以也不會招致失敗,無所執著所以也不遭受損害。人們做事情,總是在快要成功時失敗,所以當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也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難以得到的貨物,學習別人所不學習的,補救眾人所經常犯的過錯。這樣遵循萬物的自然本性而不會妄加干預。
[時空對話]
在這一章,老子主要說明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如何防止禍亂的發生;一個問題是人們如何才能做成事,避免失敗的發生。
首先說明如何防止禍亂的發生,采取如下方法:
1、為之于未有。(防止禍亂的發生要在它尚未發生以前就處理妥當。)
2、治之于未亂。(要在禍亂沒有爆發以前及時治理。)
為什么這樣做?原理就是:
1、其安易持。(局面安定時容易保持和維護)
2、其未兆易謀。(事變沒有出現跡象時容易圖謀)
3、其脆易泮。(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
4、其微易散。(事物細微時容易散失)
如何才能做成事 ?方法就是: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做事情要始終如一,小心謹慎,并且堅持到底,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這樣做的原理是: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
2、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做事情不敗只成的最好的榜樣就是得“道”的圣人,他們是這樣做的:
1、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難以得到的貨物。)
2、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學習別人所不學習的,用以補救眾人所經常犯的過錯。)
3、以輔萬物之自然。(遵循萬物的自然本性,僅僅是因勢利導,順勢而為,起到輔助的作用。)
4、而不敢為。(不會妄加干預事物的發展。)
總而言之,老子認為,大的事物總是始于小的東西而發展起來的,任何事物的出現,總有自身生成、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人們應該了解這個過程,對于在這個過程中事物有可能發生禍患的環節給予特別注意,杜絕它的的出現。
同時也告誡人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毅力,遵循萬物的自然本性,因勢利導,謹小慎微,從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業。
特別說明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此句高度疑為二十九章錯簡于本章。我因此忽略了該句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