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考試、工作,就算是普通人也有想記錄的青春,因為真實的存在過,有笑有淚,本連載收集了吳嘻哈小盆友(也就是本人啦)從上學時看過的劇、寫過的字、好玩的東西等等等等,通過圖文點滴青春的記錄,裝載滿滿的回憶。我想通過自己半幽默詼諧半情感獨白的文字,闡述觀影背后、每次經歷的事件之后,現在的自己所悟出的小小人生物語,也想與有和我一起經歷這段歲月的80后年輕一代們產生共鳴。因為有回憶,我們才能從中感悟生命的歷程,然后繼續在人生的道路上奮斗、成長!
明日がくるなら(11年,春)
這是當年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的電影《生命中最后一個月的新娘》的主題曲,由榮倉奈奈和瑛太主演,講述的是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凄美的愛情故事:男主陪著女主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我一向對于這類題材的影視片是沒有抵抗力的。影片的開頭,看到男女主角一起在夜間寂靜的街道上騎著單車游哉的并行的畫面,那個開心勁兒,在配合著這首主題曲,就把感情上升了一個高點,然后,在快結尾的地方,男主騙女主只是照張結婚照,結果是讓女主和他一起舉行婚禮,你完全可以想象,當時我那個眼淚水流的,止都止不住啊。而且看到影片介紹的時候,說是發生在當地的真人真事,更是為之感動,全片沒有通過任何西方的片子里慣用的Sexy部分去表達愛情的濃烈,情感完全通過細節、語言以及情節轉和、場景變換,來烘托男女主在病魔面前仍炙熱的愛。而主題曲也恰如其分的(我感覺就是為這部片子創作的)揭示整個片子所要傳遞的情感。看這部片子的時候突然讓我想起了,許久之前聽到過的一段話:魚說:“你看不見我眼中的淚,因為我在水里。”水說:“我能感覺得到你的淚,因為你在我心里。”只有真正的愛著對方,才可以讓病房也可以溫暖的像家一樣。那個時候,我就在想,我也想寫一個像這樣把人家都感動的稀里嘩啦的故事(PS:關目前大致的內容雛形已經有了,名字也已經想好了,等這篇連載完了,就著手寫這個故事了,小小期待下哈。)
那一年,電影里描繪的愛與生命的話題在現實中延續……
那一年,那個島國發生了一場另全世界都矚目的海嘯所引發的地震,看到電視畫面里,泥漿經過的地方立刻化為廢墟的樣子,才真切的感受到人類在自然的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但當我看到記錄這次災難的影像,那些圍繞著地震所表現的秩序、關愛、幫助等等等等(PS:雖然那時候有漫畫表現說那些親愛的美少女戰士、機器貓、圣斗士、奧特曼等等地球的救星都去哪了?)發現原來愛,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給我們力量去抵抗負能量。
2011年春,全面進入畢業論文撰寫階段。這是我第二次寫畢業論文,和大專的那次不同的是,這次是全英文。這是我第一次用全英文寫畢業論文,共27頁,除去封面、摘要、目錄,8881字,這是我活這么大第一次在一個項目上寫這么多字兒的英文。從確立論文題目、撰寫開題報告開始,一次次的去圖書館查找資料,從找到的不下20本的資料的中搜尋相關的內容為論點佐證,一點一點開始撰寫、修改,直至完成。那段時候,我什么都沒想,只是想一門心思的把論文寫好,順利畢業,不望未來,活在當下。幾個月后,當我捧起打印好的厚厚的一本論文的時候,我聞著仍有些燙燙的油墨未干的紙香,頓時想為自己翹一下大拇指。回望過去,從只識幾個英文字的小丫頭片子,2年時間,我也可以很自然的聽老師全英文上課,不再向最初那樣感到羞怯,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發表自己的觀點。我也可以自信的翻閱英文資料,然后找出相關論據、進行批注為我的論文進行旁征博引,我也可以在自己的論文上勾勾畫畫,進行修改與補充。我也可以在畢業答辯的時候,用英文自信、有理有節的陳述我的觀點。這是在2年前,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兒。我記得那時候,在備考這個學校的時,老哥問我,畢業的時候要寫畢業論文,你基礎都不牢,這關你怎么過?
Time goes by,時間,除了是把殺豬刀以外,有時更像是會慢慢發芽的向日葵,向著陽光、持續澆灌,然后靜靜等待明天來臨。終有一天,它會綻放成為美麗的花。
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故鄉》
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花》,一首只能旋律就能哼唱的歌+1,歌美,唱歌的組合有魅力,立意也特別高,特別是在那年那場地震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