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桂孝樹
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離村不遠的河州上長滿了一排排桑樹。每每到了初夏,整個村子都被桑果散發(fā)出來的清香包圍著。在那一片皮片綠油油的桑葉中間,甜甜的桑果掛滿枝頭,一顆顆紅艷嬌俏、嬌艷欲滴的桑果分外誘人,這對于我們孩子來說無異于是人間天堂。
那時候很多人家都養(yǎng)蠶,我們小孩更不例外,那些嫩綠的桑葉油亮光潔,如同小手掌一般。為了讓蠶寶寶盡快長大,每天一大清早便去采摘嫩綠的桑葉,用來喂養(yǎng)蠶寶寶,在快樂的期盼中蠶寶寶不斷長大了。而掛在桑樹上的桑葚也有青色逐漸變成紅色,一顆顆桑樹上都掛滿了桑果,有的泛著紅,有紫得發(fā)黑。等到桑葚成熟時,那紅中發(fā)紫,紫中透亮,俏麗妖嬈的桑葚像翡翠般晶瑩透亮,又像羞羞答答小姑娘,躲在了綠葉后面欲言又止。
桑葚在我們老家的方言中叫“桑棗兒”,一般百姓稱為“民間圣果”,聽說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已經是皇室貢品。想不到我們這些小孩也有口福品嘗一下當年皇帝愛吃的桑果。桑葚成熟之際就是我們小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那一樹樹酸酸甜甜的桑果,總是讓人垂涎三尺。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每次摘桑葚吃,洗都不用洗直接往嘴里送,那味兒頓時讓人滿口生津,直把雙唇牙齒舌尖,染成一律的紫紅,吃完之后,每個人的臉上、手上、衣服上都是一片紫色。彼此間相互一看都是個大花臉,與戲曲里花旦無異。有的人吃得太多了,肚子便“嘰里咕嚕”地響起來,隨即找一個小的桑樹蹭在樹下拉屎,美其名曰給桑樹施肥。之后不久一大群小孩便在桑樹林里便玩起了捉迷藏,一旦被發(fā)現,沾滿桑葚的雙手直接抹到被抓到人的臉上,桑樹林里時不時傳來“埋伏”“打擊”歡聲笑語之聲。高興之余等到回家之后滿身洗不去的桑葚污跡,總是被母親罵得半死,不過下次再去吃桑葚時,又忘了母親的責罵。
記得那時候,熟透的桑葚經常會引來鳥兒前來偷食,被鳥兒啄落下的桑葚染紫了地面,為了驅趕和我們搶吃桑葚的小鳥,我們也學著大人們扎起稻草人,只是鳥兒早已熟視無睹了,沒辦法就用彈皮弓、竹棒來驅趕這些討厭的鳥兒,但也很難奏效。最終只好同鳥兒和平共處,共同分享桑葚。
如今在市場上買來的桑葚果的味道遠不如童年積淀下來的記憶美好,桑葚里的童年那份無憂無慮的幸福時光,每每想起總是讓人愜意。真的好想再一次去爬樹,再一次去和兒時的伙伴相約過去的桑樹林下。可是,童年時光再也回不去了。不僅是童年回不去,故鄉(xiāng)同樣是回不去的。昔日的故鄉(xiāng)早已變了模樣,物換人非,那些逝去的往事將只能在記憶中呈現。
在即將到來的五一節(jié)里,不如帶著孩子去農家桑葚基地采摘園里,踩著撒滿桑果的土地,披著葉縫里漏下的春光,和孩子們一起摘桑葚,收獲的不僅僅是美味與樂趣,還有那些桑葚染紅童年時代的美好回憶。
致讀者:如果您比較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轉發(fā)、點贊、收藏……
點關注,更豐富,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