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叫:“沒錢更應該理財”,口號喊得很響亮,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其理論的正確性,卻不知道具體方法。秉承著一切不給出方法論的講道理都是耍牛氓的原則,為了給那些準備等有錢了才開始理財卻與財富漸行漸遠的同學提個醒,這里想分享一些我從各種理財書籍和課程以及實踐中積累的一些心得:理財,真的早應該開始啦!
首先,我們來看拉動財富的三駕馬車:本金、利率、時間。
我們通常都給予了本金和利率足夠的關注,因為,我們認為,等我攢夠了錢,再買個利率不錯的理財產品,那我就是開始理財啦。財富的增長確實是依賴于一定量的本金,利息的高低也至關重要,但是我們卻忽略了影響財務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時間。
財富是需要通過時間來發揮它的復利效應的,如果你想盡早實現財務自由,那你的理財當然也是越早開始越好。那有人會說,我沒錢,你叫我理什么財?
這樣的反駁,咋一聽,總是讓人說不出哪里錯但是就是覺得不對,細思才發現,其實它忽略了:理財是一個過程,而不單指“投資”這個動作。也就是說“積攢本金——提升收益——時間累積”這個過程才叫理財,而這個過程中的每一步其實都包含了許多的內容,而沒錢就開始的理財其實就是指的“積攢本金”這一環。
可能會有人不以為然,“存錢嘛,誰不會呀”,很多人早早的開始了“實踐”,辛辛苦苦為積攢第一桶金而奮斗,但其中大部分人都只是在盲目的攢錢,攢到后究竟應該如何配置,其實是很模糊的。這跟我們的教育體系里缺少財商教育有關,很多人的理財意識永遠停留在“等我有了錢以后……”,卻沒有具體的目標和規劃,缺乏預先的學習積累,當真正有錢了,往往也守不住財富,更別說讓財富增值。
那在攢錢的這個階段,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開始理財呢?
第一,必須是學習理財基礎知識。
話說回來,存錢真的很簡單嗎?反正我是經歷了“入不敷出,財務狀況混亂,好不容易有一筆積蓄,又很快揮霍殆盡、追悔莫及”的這樣一個階段,所以,我是不相信,普通人不經過學習和努力,就自然而然把財務處理的非常好的。本金積累的過程是我們培養理財意識,學習投資知識的重要時機,因為他能讓我們在擁有財富之后,也能有條不紊、有策略的投資,而不是跟風或者追求不靠譜的超高收益,不會讓我們辛辛苦苦的攢夠了錢,卻守不住錢。
還有一點能體現儲備理財知識的重要性,那就是有了理財知識,我們在儲蓄的同時就可以開始有策略有目的的理財啦,比如開始基金定投,那可能就比你只知道放余額寶強很多,如果我們要靠自己無計劃地傻傻地存錢,那這樣的本金積累要等到猴年馬月呀?
第二,合理規劃收入
理財理的是收入,所以怎樣對待收入很關鍵。
這里特別強調對收入的合理規劃是因為,它正好與我們人性的兩個弱點相對抗:
一是,我們很難克服自身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欲望,特別是每天還要經受各種消費信息的刺激。
二是,我們精于計算卻缺乏耐性,我們經常掰著手指頭算,怎么每月存的這千八百離買個房子還有半輩子那么遠呀,我們很容易就沒了信心。
所以收入到手后如何合理的分配真的非常重要,這里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財富蓄水池的模型。
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財富想象成一個水池,流入的水是我們的收入,流出的水是我們的支出,水汽蒸發也會帶走水池里的水,那就是通貨膨脹,最后池子里剩余的水,就是我們積累下來的財富。
為了讓我們的水池成為活水,不至于枯竭,就需要管理,這里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把自己的水池分為若干個小池子,比如可以這樣分:
我對每個池的水流都進行了規劃:
? 1.日常現金池(水源:日常工資收入的60%,其中50%用于衣食住行等必要開支,10%用于享樂)
? ? 2.中長期目標池(水源:日常工資收入的20%,用于偶發支出——孝敬長輩、人情、保險金等;年中獎/其它獎金收入的50%,用于個人心愿達成——旅行、自我提升等)
? ? 3.長期金鵝池(水源:日常工資收入的20%+年中獎/其它獎金收入的50%,用于“養鵝下金蛋”即長期投資)
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就是當水流進池子,不會都流走,每次我們都會有計劃的儲存一些水,而且,排出的水流也是可控的,水池里的水就會越積越多。
如果大家完成了以上動作,覺得水池里的水還是不夠用怎么辦?那可能你就要考慮開源的問題了,給財富蓄水池再加一個水龍頭吧,升職加薪或者斜杠青年都可以是你的奮斗方向。
第三,聰明的消費
我討厭把日子過得苦哈哈的,即使在存錢的階段也不行。特別是因為,我覺得,人窮與消費意識有很大的關系,一味的節約只會讓我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一樣的貧瘠,我們花太多時間來省錢,反而耽誤了自己的認知升級。所以,聰明的消費,其實是更符合我們的天性也有助于自我發展的。
那怎樣才算聰明的消費呢?
我認為首先得有目標,只有你知道你希望把錢花在哪兒了,你才能避免把錢花在別的地方。俗話說,好鋼得用在刀刃上。
我通常是給自己建立一個年度消費目標,可以從:健康、旅行、自我提升、大件(房、車、平時買不起的手表、包)等方面進行思考,例如,出國旅行/1萬;健身私教/2萬 。不要太多,視自己的收入水平而定。
有了大的消費目標之后,我們還需要提前規劃好生活的其他必要開支。
有幾類我通常也是做好年度規劃的,比如:
? 1.保險金:車輛保險和人身保險,規避風險對生活水平帶來的不必要影響。
? 2.衣飾:這個我只能慚愧的捂臉,因為控制不住自己買買買,我每年會給自己一個限額,比如一萬,然后專款專用,避免自己超支。
? 3.化妝品、護膚品:這個也是女生很容易失控的一個項目,比如說囤口紅。你在存錢呢,口紅有幾只夠用就行啦。化妝品和護膚品的量其實是很好預估的,所以我通常也是做好年度規劃,這樣你就不會一聽推薦就隨便拔草啦。
? 4.書卡:家里看不進去書的時候我會到書店去看,有時候又不想自己太累,所以我每年都會適當預存點書卡,讓自己即使某個月經濟緊張也可以去書店安心的看書。
? 5.洗衣卡、美發卡:這個主要是預存折扣很高,我的洗衣卡就是7折。如果覺得自己平時都有固定消費,可以預存一些。
總結起來就是,不是每個月都會產生的花費(比如保險費)、自己覺得容易失控的花費、能給自己帶來方便的花費等,我都是做年度規劃。因為便于控制總量,也不至于讓某個月看起來超支嚴重(比如冬天某個月買了件大衣),打擊儲蓄的信心。
那么,現在月度規劃我們就只剩下那些非常好預估的生活必要開支了,可以按以下幾項分類:
1.日常開支:指高頻小額開支,如吃飯、乘車、買菜等
? 2.偶發支出:低頻大額支出,如房租/房貸、人情、孝敬長輩、旅行、課程等
? 3.非必要支出:星巴克、零食、逛街、聚會等
第四,記賬
最后,你會說,把收入支出都分得這么細,你不覺得很折騰,很浪費時間嗎?那我只能說,可能是你自己不懂得利用工具。
現在有很多理財app都做得非常好,兼具記賬功能。我自己堅持用的,就是大家其實已經熟知的記賬工具:隨手記,里面可以很方便的設置年度預算和月度預算,記賬起來也特別方便,還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每個賬戶的情況。
不管你選擇何種方式,記賬這個動作在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之前真的必不可少。并且,它帶來的這種對自己財務狀況的把控感真的是一種很棒的體驗。
第五,積累本金的同時也要追求合理的收益
獲得收益是個很大的話題,這里主要先跟大家溝通意識吧。
經常看到身邊的朋友存錢存得很努力,生活特別節約,但存下來的錢只是放在貨幣基金,獲得很零星的收益,覺得特別可惜。其實,適合小白的安全投資并不是沒有,個人覺得基金定投就非常好,可以平攤風險,收益也不低,最重要的是它的門檻很低,每月幾百塊就可以實現基金定投啦,特別適合沒錢又想有計劃的儲蓄的朋友。
最后還是要說,任何投資都需要你自己很了解才行,基金定投要真的賺大錢,也需要你會選擇基金,能判斷出場的時點,所以,還是好好的學習理財知識才是王道噢。那么,現在你已經清楚該如何行動了吧!
說明:歡迎轉載,但請注明作者及出處,并附上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