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來看你》上篇

80后女孩勇敢走進貴州山區支教,用筆記錄下最真實的鄉村生活與留守兒童的點點滴滴。在平凡人的故事中,體會到無數感動瞬間;在平凡人的苦難中,領悟到人生百味;在平凡人的快樂中,體驗到活著的意義。

和你們在一起

1.初衷

我出生在農村,后來家里遷到鎮上,到處租房住,很不穩定,常常搬家讓我很缺乏安全感!家里三個孩子,負擔很大,經濟條件自然好不了。父親那時候送煤炭,也沒賺到錢,后來還修過鐘表。母親開了一家服裝店,他們感情自我記事起就似乎沒好過。太多個夜晚是被他們的吵架打架聲驚醒的,幾個孩子總是哭成一團,家庭溫暖很少。再后來,大概是我讀三年級吧,母親無法忍受,便外出打工了。

我們三個孩子和父親留在家里,沒了母親的照顧,我們像野孩子一樣。我還記得我不會扎頭發,后來長了很多虱子,父親就帶我去把頭發剪了,像個男孩子。我們三個孩子生活大部分都是自理,我常常聽到門外傳來高跟鞋的聲音,都會興奮地沖出門去看,心想著是不是媽媽回來了,一次又一次失望,但又忍不住不去看!真是應了那句話,“沒媽的孩子像顆草”。

下雨天沒人到學校送傘,被留校沒人送飯,有時到了飯點,父親還在打牌,也不敢去叫,我從小很怕他,他脾氣很差,只能自己用剩飯拌著豬油或白糖來吃。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年級被留校的那一次,因為背不出乘法口訣表,而當時的數學老師是全校最兇最嚴厲的,他把我們這些背不出的同學留下,即使他沒守在教室,我們也都不敢走的。那個中午,一起被留校的同學,都陸續有家長來送飯,我一直盯著門口,多希望下一個出現的,就是爸爸的身影,可是就那么等啊等啊,渴望的那個人最終都沒有出現,我也就餓著肚子又上了一下午課。當時心里想著,為什么別的同學家里都會送飯來,而自己沒有,那種心理落差久久都跟隨著我。

這些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并不算什么,父親那個年代的人連飯都吃不飽,但對于當時年幼的我來說,真的很渴望和別人一樣得到父母的疼愛,家庭的溫暖。

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原因,讓我更加心疼和理解山區的留守兒童們,每次看到相關的新聞,或者微博上傳的那些視頻,心中都十分惆悵,早早下定決心,要為這些孩子們做點什么。幫不了全部,幫一個、兩個也能夠讓我寬慰!就這樣,似乎這個決定成了我內心的一個誓言,總有一天,要去完成和兌現。

記得5年前的圣誕節,和朋友在家錄視頻,內容是說給未來的自己的話。也就是30歲,我記得我說了這樣的話“30歲的你,如果還沒有去山區看望那些孩子們,那就趕快去行動吧!”很慶幸,現在我還沒有到30歲,就已經兌現了這個給自己的承諾。我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和一個愉快的童年。家庭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山區的這些孩子們,出生地是自己無法選擇的,他們的父母也大多是被生活所迫而背井離鄉的。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們的懂事往往更加令人心疼。我的初衷,就是想要給予這些孩子一份愛,讓他們的童年,心懷美好的記憶!



2.我以為爸爸不會哭

時光寫在父親的臉上

我在男友家,接到母親的電話,它告知我父親在家里哭,因為得知我已經辭掉家里的工作,準備外出。聽到的一瞬間,我淚如雨下,喉嚨哽咽,無法回答母親。掛了電話,我心中卻覺得溫暖,這是第一次吧,也是唯一一次,感覺到深沉的父愛,感受到自己在家人心中的重要。

給父親打電話,兩人都哭腔著說不清楚話。在家里工作三年了,三年沒有離開過家,突然說要走了,而且剛過完春節,似乎是讓他有些難以接受。第二天回到家里,原本準備了很多話要說,但一開口,眼淚就止不住往外冒,根本說不出話。父親也是悄悄抹淚,我從未見過他這個樣子,小時侯怕他,現在看他已然不是當初那個嚴厲恐怖的容貌了,時光如梭,歲月在他臉上溝壑縱橫。一瞬間所以兒時的記憶都在腦中放映著:趴在父親的腿上,他幫我掏耳朵;在母親要外出打工的那一天,他搭著我的肩,問我是不是也要隨母親去;夏天的夜晚,他搬回一個大西瓜,我們三個孩子在涼席上吃得衣服都被西瓜水染紅了;悠閑的午后,在家門口我為他拔白頭發,拔一根,他就念叨一句,“爸爸老了”……那些嚴厲挨打挨罵的畫面都消失了,想起的都是這些溫暖的瞬間。我最終也沒能說出內心想要表達的那份不舍,為了不讓他擔心,我沒有告訴他我是要到山區去支教,而是說和男友一起去北京。也交待了弟弟和姐姐,要他們保守秘密。

我們家的人都是不善于表達情感的,習慣把所有的情緒都隱藏起來,出門時,我們既沒有擁抱,也沒有握手,只是淚眼相看,他帶著哭腔說“在外面就自己多保重”,似乎是對一個多年的老朋友說的話,我連連點頭,看他沒有關門的意思,我就自己把門拉上了。一路上都在想象,父親一人在家,冰冷的畫面,猜想他應該正在哭泣吧,又想到自己平時對他的問東問西表現得極為不耐煩,一些現代化的電器教他很多次都不會使用,就對他抱怨,失去耐心。于是情緒無法控制,哭了一路!

這次分別,才讓我真正的體驗到了一次家的溫暖。以前,總感覺家人好遙遠,并不像別人說的那般,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甚至還和男友抱怨過,父親并不愛我,從沒為我做過什么這樣的話。此刻才明白,家人需要付出什么呢?做與不做,心都是系在一起的。父親的眼淚讓我推翻了以前的種種偏見和誤解,重新認識到了家庭的一切,也明白了作為兒女,要為家庭付出的一切。

生活中的感動無處不在,只是我們總是不經意間就忽略了。帶著久違的這份深沉的父愛,我將要去遠行,這路途遙遠,也許會有各種艱難困苦等著我,但我相信愛的力量可以抵擋一切洪水猛獸。我踏上這條為愛出發的路,無所畏懼,值得!


3.啟程,走進貴州


被山環抱的學校

到哈爾濱停留了數日,又折返北京,待了數日,為出發做了些準備,只等待著開學前兩天的日子到來,敲定了2月18號出發。頭天晚上有些失眠,想到即將要去到一個未知的地方,在那里度過數月的時光。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獨自從北京趕往天津,經歷了地鐵,高鐵,飛機,到達了貴陽,再坐動車到了三都縣,再轉公交車到了縣城街上。學校校長早早等在車站接我,校長是位面目慈善的中年男人,他的妻子和女兒也在車上,我們只在縣城吃過晚飯,沒有停留,又直接開往鎮上。雖然是水泥公路,但一直圍繞著兩邊的山盤旋而上,坡路很陡,彎道很窄,一整天的路途讓我有點暈車。在鎮上校主任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到村里的學校,學校離街上步行大概20多分鐘。所有的一切除了陌生,還是陌生,語言更是一字都聽不懂。也怪自己沒有做足功課,只在眾多支教招募中挑了一個,沒有去提前了解此地,就奔過來了!完全不知道自己來的這個地方,是個少數名族,叫水族,這里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服飾,生活方式。

紡線穿布衣的水族婦女

學校就在馬路邊上,因此去縣城去鎮上交通比較便利,每天都有很多班車從這里路過。學校附近有一些新建的磚瓦房,山坡上又有零零散散的木屋,那些大概就是水族傳統的居住屋。放眼望去,學校就是被青山和綠樹包圍著,因為還是春天,遍地都是金燦燦的油菜花,這些在城里都是很少見的。學校只有兩棟樓,一棟稍微新一點,三層,一棟舊一些,兩層,老師的宿舍就在舊一些的這棟的二樓。跟學校其他老師見過面后,就到宿舍收拾整理。房間是以前六年級的一個教室,大概8平米,里面擺著兩張課桌,一張舊的,一張新的,還有一張老式的長方形高腳桌,一把鐵制椅子,一張床,上面鋪著骯臟塌陷的床墊,地上堆著幾個鞋盒子,還有一層厚厚的灰塵,桌子里面也都還有些之前的老師留下的生活雜物。簡單打掃后,就是各種洗,用的是以前支教老師留下的被子,床單,枕頭。足足洗了三遍,水才清澈了。

還未打掃的宿舍

一切收拾完后,坐在椅子上,看著晾曬在竹竿上的床單,遠處一望無際的青山,腦中閃現出一個詞,跋山涉水。來的那天因為是晚上了,沒有看到這鄉村的樣貌,現在看著眼前的一切,才發覺自己已經身在何處,這就是我將要生活數月的地方,我將在這里留下足跡,留下與這里的孩子們的美好回憶!


4.初次見面

第一天見面時的留影

春寒料峭,山里的二月還格外的冷。好在這兩天都是晴天,還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因為這學期教育部門做了一些調整,把各個村小的四、五、六三個年級都統一歸到了街上的中心校。那是村里條件最好的學校,由深圳投資建的希望小學。所以本學期我們學校就只剩下了兩個學前班,一到三年級各一個班,老師也調走了5、6個,只剩下三個老教師,其中還包括了校長,這就意味著校長也將要任課,這在村小學里是常見的。

這次還有一位老師也是過來支教的,年紀和校長差不多。學校原來的老師們在等著這些高年級的學生來,帶他們一起過中心校那邊去,所以這兩天都無法正常上課。學生們零零散散沒人管,一些在操場玩,一些在教室等待。我走進了一間教室,孩子們見我這副新面孔,也有些好奇,我對她們也是充滿了期待。于是我和她們交流起來,得知了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只有少數幾個是家里有父母在家的,剩下的就是和老人在家。我很驚訝,驚訝的是這些孩子對于父母不在家,臉上所表現出來的平常姿態。問到一位三年級女生時,她難為情地笑著,其他學生這個一句那個一句,搶著替她回答,“她沒有爸媽的”。這個女孩立刻眼泛淚光,把頭低了下去,我趕緊替她解圍,結束了這個話題。

對于“孤兒”,我還沒有過真實的接觸,只是從去年起就一直和甘肅的一位小朋友聯系著,給他寫過幾封信,平時寄點學習用品過去,也偶爾打個電話。男孩也許沒有那么重的心思,女孩就不一樣了,她們成熟得比男孩早。特別是這種沒有父母關愛的孩子,敏感,自尊心強,有時候對她過分的關注,于她反而是一種歧視,她更希望能得到和所有人一樣的待遇吧!異樣的眼神,會令她不自在,我內心提醒著自己,一定要用對的方式去對待這樣的學生,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大多數時候,這些孩子是熱情,頑皮的,男孩們不好意思靠近我,卻又都圍在邊上,偷偷瞄幾眼,當你眼睛望過去時,他又很快的躲閃。有時他們用“水話”交流幾句,一會兒又發出“哈哈”的笑聲,讓你搞不清楚他們在商量著什么小把戲。女孩們對我手里的手機很感興趣,我打開相機功能,給她們拍照,出乎我意料的是,竟沒有人躲開,還很配合。于是我和她們一起玩起了自拍,換著拍照軟件里各種好玩的動物表情,大家都樂呵呵的,我心里也踏實了一些。今后要一起相處的孩子們,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害羞和沉默,孤僻,她們的笑臉,都如這二月里的陽光般溫暖著我的心。


5.關于吃


國旗臺下午餐

上網查看了才知道,水族人民幾乎一年四季都是吃火鍋,很少炒菜。把生肉生菜都往燒開的水里放,煮一煮,再蘸點辣椒,圍著一張不到膝蓋高的大圓桌,中間一個電磁爐,上面放一口鍋,搬張小板凳坐著,就開始吃。這對于一年都難得吃一回火鍋的我來說,真是一件新鮮事。吃了一次兩次后,還感覺味道挺不錯,但接下來的日子天天如此,便很不習慣了,渴望著吃上一頓炒菜。沒辦法,得入鄉隨俗!伙食倒是比想象的要好很多,每天都有肉,不是傳說中的頓頓土豆青菜。

學生們有營養餐,不用交伙食費了,每天一樣蔬菜和肉一起煮一大盆,大家都在一樓的一個教室統一吃。幾個人一組,人沒到齊就不能動筷。每天最后一節課的下課鈴聲一響,學生們就一窩蜂似的從樓梯間涌出來,拿好自己的碗和筷子,在吃飯教室門口排起了長隊,那興奮勁仿佛馬上就能嘗到人間美味一般。打好飯菜后,有的學生不愿站在教室里面吃,就端著到操場上來,國旗臺下坐幾個,教室外墻角邊蹲幾個,食堂后門口臺階上坐兩個。 只見她們大口大口扒拉碗里的飯,那樣子真是滿足。我問她們,“好吃嗎?”“好吃好吃,太好吃了!”幾個男生塞了滿嘴的飯搶著回答,我都被逗樂了!還有的一邊吃飯一邊玩剪刀石頭布,誰贏了就吃一口,輸了的不能吃,比賽誰先吃完,孩子們尋找快樂的方式是我們想象不到的,吃飯這么平常的事,在她們身上也變得特別有趣了。

墻角午餐


教室午餐


樓梯間午餐

對于物質,這里的孩子很容易滿足,也很知足。一些學生穿著破爛,也依然快樂的笑著。他們平時沒有什么糖果巧克力漢堡薯條這樣的零食吃,她們當然也渴望擁有這些,但沒有,也不會憂傷,這就是他們最平常的狀態!所有我并沒有給他們買各種零食,我們沒有必要去刻意改變他們的這種生活常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們想要的一切,都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物質多了,有時并不是一件好事。孩子,最重要的是快樂和開心!


6.關于穿

寧波小朋友的愛心

本地一位老師說,“貴州這個地方,天無三日晴,地無三畝平,人無三兩銀?!币呀涍B續下了兩周的雨,潮濕陰冷的空氣,衣物都不會干。在家時,冬天也要每天洗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換家居服,顯然這天氣和住宿條件無法滿足我的需求。只好到街上買來吹風機,每天吹干襪子和內衣褲,環境不會來適應你,所以你只能去適應它了!

學校沒有可以洗澡的房間,只發了一個大塑料盆,可以在宿舍燒一桶水,想辦法解決。目前我已適應了五天不洗澡,四天不洗頭,一套衣服穿了整整一周,對于處女座的我來說,這是最大的極限了!學生們大部分都穿著破舊單薄的衣服,下雨天就更糟糕,鞋子全部濕答答的,因為從家來學校,要走上幾十分鐘,遠的要一個多小時。她們的日常生活也是自理,熱水,洗衣,做飯,洗澡,……她們身上都會有難聞的氣味,女孩子們的長頭發,因為是自己綁的,都亂七八糟,長滿了虱子。甚至有一些人自己剪頭發,剪得殘缺難看,老人們可舍不得花幾塊錢去理發店給孩子剪。破洞的衣服也照樣穿,沒有拉鏈了就用繩子綁在腰上,這些衣物在城市里扔在路上,別人也會嫌臟而繞路走吧!看著讓人心疼,沒有溫暖的御寒衣物,也沒有父母的精心照料。有些孩子的穿著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不足為過。我是知道在中國,有很多地方有著這樣的一部分人存在的,但你不去親眼看一看,也就只是唏噓感嘆幾句,而沒有人會再去關注了。這個社會的形態就是如此,所有的不幸,不發生在自己身上,就不會引起更大的波瀾,這樣想來是很殘酷的,可這就是真實的。

我們班的孩子

遠在寧波的好友宇,聽說了我這里的情況,她組織了學校幾個班主任,與班級學生的家長溝通,捐贈了十大麻袋的舊衣物,一袋將近20公斤,這有如雪中送碳。

十個20公斤重的麻袋

快遞到的那天是婦女節,校長帶著我們幾個老師到堯人山森林公園去搞燒烤了。郵政的送貨人員打電話來,我們才剛到達那里,于是只能和他溝通,花20塊錢,讓他送貨到學校去。原本以為他會負責任的放到學校里面,在微信里也再三叮囑了他,但因為沒有人在學校接收,回來后一看,十個大麻袋橫七豎八的堆在學校外面的空地上,那天還下著毛毛細雨,地上都是濕的。我又急又氣,心里抱怨著那個快遞人員,一邊還是趕緊一個一個麻袋往學校里面拖,另一位支教老師也來幫忙,因為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本地老師都回家了,只剩下我們兩位老師,我還是擔心衣服會不會已經弄濕弄臟了,于是堅持把麻袋拖到二樓的儲物間里。另一位支教老師幫著一起扛,等全部弄完后,兩個人都滿頭大汗,我有點于心不忍,就勸他先去休息了,畢竟這是我聯系過來的,他也沒有義務一起受累,他說了幾句明天再整理,一下子弄不完的話后,就回房間去了!可是我想最近正好是陰雨不斷的天氣,這些衣服孩子們是多么需要呀!就一個一個拆開來檢查,幸好都沒有被雨水打濕。然后挽起袖子開始一個一個麻袋整理,分類男生和女生的,再分類衣服,褲子,鞋子,還有大小,長短,這樣明天就可以直接按照班級發下去。在把衣服拿出來的過程中,也是一邊盤算著哪件適合哪個學生穿,學生的高矮胖瘦都印刻在我腦中了。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一點多,可是還有5個麻袋沒有整理出來,體力不夠了,只好等著第二天再來弄了!雖然很累了,但是心情卻很興奮。摸著一件件散發著清香的衣服,心里感到無比的滿足,想象著第二天孩子們拿到衣服后那一張張歡樂的笑臉!

整理的衣服


整理的衣服

我們二年級是第一個發放衣物的班,女孩們都發出一句句的感嘆,“太漂亮了!”“好香呀,這件還是新的呀老師!”“我好喜歡這件呀!”“老師,我覺得這件好看!”……不管是新的還是舊的,孩子們都愛不釋手,樂開了花。這些衣服從遙遠的寧波,從彼此互不相識的人身上,傳遞到了這大山里的孩子們手中,陪伴了一群孩子成長,現在又將延續下去,陪伴著另一群孩子,這樣想著,讓我熱淚盈眶。說到懂事,農村孩子無一例外,她們不會挑剔,也沒有那么多選擇!我看著每一個學生都拿著發到手里的衣服在身上比劃,跟同學們嘰嘰喳喳聊著,有心酸,更有感動。我讓她們挑一件最喜歡的穿上,然后給她們拍照,如此難得的瞬間,我想留下一些看得到的回憶!

二年級的男生

之后的幾天里,陸續讓在校的學生都得到了衣服。有時在操場上碰上個穿著特別破爛的孩子,就再到剩余的衣物里去翻翻找找,大一些也都無所謂了,總比穿著單薄的衣服受凍要好得多!

穿什么,于這些孩子來說,也是在意的。只是她們也懂得自己的父母在外辛勞賺錢的不容易,長大也并不會因為穿著的破舊而停止。她們身邊都是和自己一樣處境的孩子,沒有攀比,沒有炫耀,相比起我在城市接觸過的孩子,他們小小年紀就開始談論著班上誰家里最有錢,誰穿的是什么名牌,拿著蘋果手機到處展示,各種高級的玩具從不愛惜,甚至還會排斥班上最貧窮的孩子,哪里的孩子心靈都是一樣單純的,不能因此就判定這些孩子是壞的那一類,只是受所處環境的影響。“一樣的瓷片,有的貼在了灶臺上,有的貼在了廁所里?!蔽矣X得用在這里最為合適,在這里,物質的貧乏,有富裕的精神世界來填補!


7.廁所風波


廁所

來到這里最難適應的,那就是上廁所了。學校的廁所是開放性的,沒有門,沒有燈,在出學校側門的一個斜坡上,一層的水泥房。里面是幾個蹲坑,每個蹲坑之間有一堵墻間隔,每個蹲坑的兩邊各一塊磚,用來站腳。北方的朋友說這叫“旱廁”,他們曾經和我說過一個關于旱廁的故事。讀小學時幾個調皮的學生為了報復一位老師,就乘這老師上廁所時,往他經常蹲的那個坑里放炮仗,然后那老師被炸了一身屎。先不說環境衛生,就那個氣味,還沒走到門口就能聞到。我第一次進去時,只看了一眼,就馬上出來了,胃里一陣翻滾,干嘔了幾下。接觸這樣的廁所,好像還是10幾年前。大概經過了一個寒假,廁所沒有人打掃,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臟的程度。于是就到處去找廁所,附近村民家里去問,心里還想著,再也不要進去學校的廁所了。那天吃午飯時,忽然腦中閃現廁所的畫面,然后碗里的飯就再也吃不進去了……

就這樣,前兩個星期,就到學生家里去上廁所,附近有幾個學生家是那種陶瓷的蹲坑,沒有水箱沖水,要自己接了水來沖洗,不過比起學校的廁所來說,這種就是最好的待遇了。不好意思總去同一個學生家里,就今天這個學生家,明天那個學生家,有時候晚上想上廁所,就忍到第二天早上。擔心學生家里的老人會有想法,因為農村的人都很節儉,特別是老人,所以我每次都自己帶著紙去??扇f萬沒想到的是,就因為這樣到處去學生家借廁所,引來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那天我又跟班上一個學生說要去她家上廁所,平時她都很爽快的答應著,還會帶我去,但這次她卻沒有立刻回答我。我就問她怎么了,她才敢說,“我奶奶說不讓你去我家上廁所了!她還問是誰帶你去的,你怎么就知道我家的廁所在哪里。”我一下懵了,不理解這是為什么。學生又說“她不讓你用我家的紙?!蔽荫R上告訴她每次我都自己帶了紙,從沒用過她家里的。然后另外兩個三年級的女孩也過來了,說她們也知道這件事,是昨天在學校對面小商店里聽到那奶奶跟別人說的,還告訴我這奶奶還去了誰家里說這事。我又氣又急,對著那學生說“你回去告訴你奶奶,我以后都不會去你家里上廁所了。”她有點不好意思的笑著點了點頭,可我回到辦公室后,心情怎么也平靜不下來了,腦子里全是那些學生說的話。越想越生氣,又覺得委屈,千里迢迢來到這里義務支教,就連個廁所也不肯讓我上,這是什么人啊,心里不免這樣抱怨起來!于是又跑下樓去,拉著那學生,讓她帶我去找那位奶奶。奶奶其實是她家隔壁的鄰居,我和學生去她家里找,她不在自己家里。學生就說“可能在我家里,我姐姐在家煮飯?!蔽覀內タ?,她果然在那里,正和學生的姐姐說這事。奶奶年紀看起來很大,滿臉的皺紋,彎曲著身體坐在小板凳上,見我們進來,她也沒有笑臉,還是坐在那里,嘴里嘟囔著什么,可我聽不懂水話。我讓我的學生幫我翻譯給她聽,“奶奶,我沒有用過這里的紙,我每次都自己帶了,還有我以后都不會到這里來上廁所了,你不要再到處去說了?!比缓竽棠陶f了一些話,學生卻只翻譯出一句“不來了就好!”其實我聽了后挺難過的,又認為她的行為會影響我的學生。就對著奶奶說,“奶奶,其實我是來這里義務教書的,我們在外地需要別人的幫助,以后這里的人出去了,也可能需要幫助,遇到困難時,大家都應該互相理解,你幫助了別人,別人將來也會回報你。”其實這話我是說給我的學生們聽的,學生還是想了一會,替我翻譯了幾句,也不知道奶奶能否聽懂。看她臉上還是一臉不高興的表情,我就再三叮囑了她不要再去外面談論此事,然后回學校了。

然而第二天,學生又來告訴我,那奶奶又在商店說這件事給別人聽,這次還有新內容,說我是不是想偷東西,大人都不在家,我也跑到別人家里去。我欲哭無淚,能拿老人家怎么辦呢?現在的社會,很多這樣的現象,年輕人被老人欺負,老人永遠是有理的那方,你就必須要尊重她們。心里十分無奈,又很無助,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沒有朋友,想上個廁所都那么難,還要被當成壞人。這樣的情境下,還有些后悔來到這里支教了。帶著這樣的情緒,我跑到商店,對著那奶奶說了一通,“奶奶,我都已經和你解釋了,你這樣到處去亂說,是很不對的,你不可以再這樣了。我怎么是想偷東西呢,我來這里教書,連工資都不要的,怎么可能偷東西呢!”很生氣的要求我的學生幫我翻譯,奶奶卻說“不要就不要??!”我想和她已經說不通道理了,就沒有再解釋了??蛇@件事影響了我幾天的心情,我也沒有告訴校長和其它老師,怕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會鬧大。后來只能是自己去想通了,這些老人一輩子就在這樣的山里,見識淺薄,也沒有讀過什么書,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只是生活的環境促使了她們很多這樣的行為,精打細算過日子,我又何必去計較太多呢,是自己太認真了!

從那以后,我再沒有去過任何一個學生家里上廁所了,鼓足了勇氣,再次踏進了學校的廁所。戴上口罩和帽子,男友還建議我戴個墨鏡去,就看不清楚了,這也只是玩笑話了,那樣就太夸張了!整整用了一個月時間,才慢慢適應了,現在去也不用戴口罩和帽子了。上廁所的過程中,那可以是一堂生動的生物課。你可以觀察蛆的爬行,還有母雞帶著小雞們組團來覓食,小鳥也會來湊熱鬧,和她們搶食物,村里的狗來了,她們就都四處逃散,我最怕的就是蛆有時候會怕到站腳的磚上來,所以總是死死的盯著看蛆爬到哪里了。學生1、3、5都會來打掃一次,沖水。和家里朋友說起這個情況,有人表示可能自己一天都待不了!來到鄉下,要適應各種糟糕的環境,這是在所難免的。雖然那位奶奶讓我對這里的老人產生了一些看法,但我也有遇到過很好很熱情的老人。那是住在學校旁邊的一位老爺爺,我也去他家里上過廁所。他每次還叫我留下吃飯,主動拿紙給我,還說只要他在家里,我來就是。有一次還把自己孫女買給他的牛奶要拿給我,我怎么也不肯收,后來給他送過兩次水果,都沒進家門,隔著窗戶遞給他的。經過上次奶奶的事,我也多留了一個心眼,怕村里人看到,又要引起什么風波。

生活中我總是愿意去相信人性本善,心里美好,看什么都能美好一些,來到這里也一樣,即使發生了這不愉快的事,但終將煙消云散。我們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就要做好適應各種困難的準備,這是對自己的一種考驗,而在經歷了之后,便會發現有失也有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這種認知只能在生活中去體驗到,學習到。


8.畫媽媽

我特別想了解這些常年沒有媽媽陪在身邊的孩子,媽媽在她們心中,會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所以,我用一節美術課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畫出自己心中媽媽的樣子。剛一說出來,大家都顯得很為難,嘰嘰喳喳,你一言我一語,“可是我都忘記媽媽的樣子了?!薄拔也粫嬔剑蠋?,媽媽的頭發怎么畫呀?”“老師,高跟鞋怎么畫?。俊薄鞣N問題冒出來,這里沒有藝術課老師,學生都很少上美術課。我告訴她們,先想一想媽媽的樣子,頭發、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穿什么樣的衣服,在家里時她做什么事情,然后再去畫。學生們就都閉起眼睛,皺著眉頭,好像要很用力,才能想起媽媽的樣子來。我覺得又好笑,又心酸。

媽媽


估計沒有哪個學生,完全享受過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吧!比如生病了,媽媽不會在身邊,睡覺也是獨自睡,什么睡前故事這樣的在鄉下家庭中大概是不會有,家長都忙著干活了。過生日時可能也是像最平常的一天那樣度過了,等等這些小關愛,對她們都是奢侈的。

打工很累

我還讓她們在畫的旁邊寫上自己想對媽媽說的話,下課后,我翻看起來,幾個三年級的學生也把臉湊過來看。有的寫著“媽媽,你什么時候回來”,有的寫著“媽媽,我好想你,你早點回來。”有的寫著“媽媽,我愛你!”……看著這些五顏六色的畫,一副副媽媽的面孔,雖然有很多錯別字,畫也不是那么精致,但卻是如此打動著我,多想這些畫都能夠被孩子們的媽媽看見,孩子們是這般想念著媽媽!本來應該是最熟悉的一個人,卻要靠想象才能夠畫出來。突然,一個三年級的學生對我說“老師,你以后不要叫海蝦畫媽媽了,她沒有媽媽的?!蔽夷眠^她手上那幅畫,那畫上明明畫著一位長頭發穿著裙子的女人,旁邊還寫著,“媽媽,我愛你!”我久久沉默著,只是盯著那幅畫看。我一直不知道這學生沒有媽媽,但她還是畫出了自己的媽媽。后來我也沒有找她問,我想,在她心里,媽媽一直都在,她腦中有媽媽的樣子。過了很長一段日子,我又知道了班上另外一個學生,也沒有媽媽,而再去翻看她當時的畫,那畫上是一位美麗的媽媽,她寫著,“媽媽,我好想你!”。

被媽媽拋棄的孩子


表達愛


早點回來

我太能理解這些孩子想念媽媽的那份心情了,自己兒時也像她們這般,默默數著日子,盼望著媽媽回來。孩子的世界很純真,從她們的畫里,我看到了那些美好的東西。當我離開這里時,我一定會把她們的畫都帶上,這些情感太寶貴了,每一幅畫里,都有一個屬于她們的故事,而這也已經成為了我的故事。


9.回家的路

我們班有個學生的家在高本村,離學校步行需要1個半小時。這男孩叫承劍,長得黑黑瘦瘦的,門牙掉了兩顆,笑起來就露出那兩個缺口處的牙齦來。他學習成績優異,性格也很活躍,我私底下給他取了個名字叫“砍柴哥”,因為他的日常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砍柴。他的右手掌已經長了厚厚的老繭,那是握著鐮刀的手。一日我跟他說,“老師周六到你家去找你,你會在家吧?”他很奇怪,問我,“來我家做什么?老師,我家很遠的。”我說我想體驗一下走這么遠的路來學校是什么樣的感受,他就笑了笑,我便當他同意了。

砍柴哥
一雙有能量的手

周六那天,我找了班上一個男孩帶我去承劍家,他說他去過,他知道路。我背著帆布包,裝了幾包餅干和一壺水,就跟著學生出發了。這學生叫承雷,笑起來眼睛都瞇成一條縫,話也比較多。路上他總是主動和我聊天,他帶我走的是山路,他說走這條路會比較近,但山路很不好走,上坡路多,野草也高,路窄,我很擔心會從草叢里鉆出蛇來。走到一片樹林時,承雷說,“以前我和天寧到這個森林里來玩過?!蔽揖托α耍λ堰@小樹林叫做森林。他又說“以前這里會有野豬的,老師你怕野豬嗎?”我說“當然怕呀,現在沒有了吧?你們碰到過野豬嗎?”他說沒有。走過了小樹林,又翻過一個山坡,遇到一位在地里干活的女人,那女人沖著我說話,但是我聽不懂,就看著承雷,讓他翻譯,他嗯嗯了半天,也沒有翻譯出來,我就笑他,“你是不是不知道怎么用普通話說?。 彼檬肿チ俗ヮ^,又瞇起了一雙小眼睛笑著點頭,我覺得特別可愛。過了山坡,又是空曠的平地了,承雷說走過這里就能到大路上了,他說的大路就是遠處可以望見的水泥公路。我們經過了班上好幾個學生的家,才走到了公路上。我就想,承劍平時是走的公路還是山路呢?這個問題得等我到了他家找到他再問了。出發前我看了時間,為的是記錄自己要走多久能到他家。當看到寫著“高本信用村”的路牌時,承雷說馬上就要到承劍家了。我們拐進了一條土路,經過了一個水塘,水塘里沒有魚,水又黃又渾濁,承雷撿了一顆石頭扔進去,平靜的水面泛起了波紋。他擔心著承劍不在家,我說他一定會在家的,因為我告訴了他今天會來找他。當看到承劍家屋子的時候,承雷就跑了起來,把我扔在了后面。我趕緊看了一下時間,離一個小時還剩3分鐘,我們一路上都沒有停下來休息。走公路的話,必定需要一個半小時了。

穿越小樹林

承劍的家是兩層的磚房,外墻和內墻都沒有粉刷,屋檐下吊著一排金黃的玉米,屋里很凌亂,幾乎沒有家具,就幾張竹質的椅子。承劍和鄰居家的孩子們在玩,見我來了,他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我讓他領我參觀他的家,他的奶奶迎出來,對我說著話,我當然是一句也聽不懂的,就一直笑著點頭。奶奶告訴我家里房頂漏水,沒有人幫著修,又說小孩可憐,沒有什么吃。這些話是承劍的堂哥翻譯給我聽的,附近的孩子知道有一位老師來了,就都圍過來看。我讓承劍帶我去看他砍柴的地方,他拿起一把彎弓鐮刀,就往家附近的山上跑,那一群孩子就都跟著去了。我們到了一片杉樹林,他選中了一顆不太粗的樹就砍起來,我趕快拿出手機來記錄。不一會兒,這顆樹就被砍出了一個大缺口,承劍左右換著手砍,當樹快要斷時,就用手去推倒,倒下后,一群孩子就都站到樹干上去,拼命踩,樹就完全脫離了樹根。我是想要來親眼看一看他砍柴的,果然不虛此行。把一些大的樹枝砍掉后,他就拖著長長的樹干下山去了。后來我們又聊了一些他父母的事,周圍的孩子一直在鬧,也就沒有多聊。

玉米棒子的家
砍柴的樂趣

我和承雷回去的路上,就吃餅干,問他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他連連搖頭,也不肯同我喝一壺水,就一直吃餅干,我怕他渴,總勸他喝水。遇到一片油菜花地時,我叫他站進去拍照,他站在花叢中愣愣的,也沒表情,我就叫他笑一下,他立刻瞇縫起眼睛,嘴里還一邊發出“呵呵”的聲音,我一下就被逗樂啦。就是因為他的笑容,以至于后來他考試不及格,作業沒完成,我都不忍心責備他,他并不是調皮的孩子,而且他畫的畫很有意思,我很喜歡,想著他將來要在別的方面有所發展就好了!對于孩子,我們不能因為成績的好壞而去肯定和否定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而這潛力又不是人人都有幸運被發掘到的,但我們應該極力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油菜花地里的笑容

這一次“走路”的體驗,讓我收獲很多。曾經在某城市,經過一所小學的門口,正好遇到放學。校門口各種小汽車在等候著孩子們,家長伸長了脖子往學校里面看,自己的孩子出來后,就抱在懷里又親又摸。有一位家長是騎自行車來接孩子的,那孩子坐在車后座上,摟著父親的腰,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我被這一幕所感動。然而現在我在這大山里,想起了曾經被感動的瞬間,卻令我心酸哀傷了。回家的路再漫長,再險峻,山里的孩子也是要自己走的,沒有在校門口翹首企盼的身影,也沒有那舒適的汽車,刮風下雨,還是寒冬酷暑,這路途都不會例外變的短暫而輕松。這對于承劍來說,是一種生活常態,對于其他孩子來說也一樣。如果你懷著一種沉重的心情來看待這件事,那么這些孩子必然是可憐的,但如果你是這些孩子,又大可不必去在意了,他們有自己的思維,和伙伴一起回家的路途中他們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也許是折一根樹枝,也許是捉一只蝴蝶,又或者是在樹林里拉一次尿……平凡的人總有平凡的快樂!


10.你還記得兒時的游戲嗎?

你追我跑

我生于89年,趕上了80年代的這趟末班車。我的童年很豐富,放養式的家庭教育讓我擁有了完全自由發揮天性的空間。上山入水,摸爬滾打,一點沒有女孩樣。而我的姐姐卻是一個特別文靜的孩子,她總是待在自己的房間里,看書、寫字、畫畫,完全是一個女孩樣。可我覺得我的童年過的比她開心,比大部分人都快樂。孩子要會玩,才有創造力。80后的你們,還記得兒時玩過的游戲嗎?

在這個沒有任何游樂設施的校園里,我找回了兒時的記憶。女孩們跳皮筋,各種花樣換著跳,歌謠也大不相同。我還記得一些,“小熊貓,上學校,老師講課他睡覺……"“小燕子飛,五阿哥追,爾康喜歡夏紫薇,金鎖可憐沒人愛,柳青柳紅在一塊兒……”“高老師高,高老師高,高老師教我們做早操……”“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等等。那時候是張口就來的,而且我的皮筋跳得很有技術,總是留在最后一個不用當掛皮筋的人。現在看到這里的孩子玩起跳皮筋,我也主動加入,學著她們這一代人的跳法和歌謠。男生也偶爾來參與一下,但他們對于跳皮筋的熱衷程度就大大降低了不少,一會兒就覺得沒什么意思了。

拍貼畫


跳皮筋

他們喜愛的游戲是彈彈珠,這也屬于80后的記憶。不管地上有多臟,為了瞄準目標,全身心投入,整個身體都伏在了地上,如果彈中了,就立刻爬起來去撿,旁邊看熱鬧的孩子們就歡呼起來,往往那些厲害的孩子總是贏的口袋都裝不下了,一彎腰彈珠就直往地上滾。校長是不允許孩子帶彈珠來學校的,我也沒有去問什么原因,但周末依然能看到來玩彈珠的男孩們,他們并沒有因為校長的制止而失去熱情。我是愿意讓他們玩的,每次也要在旁邊看熱鬧,觀察著他們臉上的表情,這是我的樂趣。還沒上一年級的小娃娃們,就圍在樹底下玩泥巴,玩沙子。這我也是玩過的,用泥巴捏成各種形狀,來充當過家家的菜肴。有一次和弟弟玩沙子,中間隔著一條路,一人在一邊,你扔我,我扔你,卻一不小心扔到了一個過路人的身上,而這人是腦子有點問題的,經常愛發脾氣愛打人罵人。看他嘴里碎碎念著什么,很兇的樣子,我和弟弟嚇得趕緊跑回了家。大人是不能理解為什么孩子喜歡這樣臟的東西,而孩子在沒有人提供玩具和引導玩什么的時候,就會自己去找樂子,孩子總是有一雙善于發現新事物的眼睛,對于任何沒有接觸過的東西都感興趣,都想去嘗試,等我們長大了,卻漸漸失去了這些天性。

爬樹也是這里的孩子們娛樂的方式,他們能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各種昆蟲,也不失為一種知識的收獲。有的孩子喜歡到學校旁邊的田地里去抓小蝌蚪,抓到小瓶子里,玩一陣,又倒進田地里,重復著,又依然樂此不疲。你追我跑的游戲都大同小異,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黑貓警長”。一個人扮警察,剩下的人當小偷,警察抓小偷時,小偷跑不動了快被抓住時,可以喊“嘀嘀”停在原地,警察就不可以再抓他了,小偷要等著同伴來救,其實就是碰一下,“嘀嘀”就解除了,又可以跑起來?,F在想來當警察的小朋友是最可憐的,可能玩到爸媽喊回家吃飯,他還在抓小偷,但那時候卻很多人樂意當,或許是可以在抓人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吧!這里的孩子也玩抓人游戲,不過他們是讓一個人閉著眼睛,其他人固定在一個范圍內跑,抓的人聽他們跑動的聲音和說話聲去抓,我總是看到抓的人悄悄睜開眼睛來看,也有頭碰到頭撞在一起的,不過他們都是互相笑著摸摸自己的頭,又很快加入到游戲中去。小時候經常停電,而且總是晚上停,一停電整條巷子的小孩就都跑出來玩捉迷藏。從巷頭藏到巷尾,找的人面對著墻數20下或10下,有時候因為想找一個最隱密的地方,等到數完了,卻還立在地上東看西看,最后只能急急忙忙隨便找個地方藏身,結果當然是很快就被發現了。當每家的燈光突然亮起來時,所有孩子都跳著歡呼起來,喊著“來電咯,來電咯!”跑回家去,巷子就恢復了夜的寧靜。

山間下棋

每每回憶起童年的時光,總是感嘆那些日子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如今看著這里的孩子也有屬于自己的娛樂方式,還會玩著各種有趣的游戲,內心是感到欣慰的,等這些孩子長大了,回憶起這樣自在的時光,必定也會如我這般,想再一次穿梭回去,永遠不長大才好!

吹泡泡

時代在改變,娛樂的方式也在不斷升級,人們的生活總是向前發展的。城里的孩子早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帶來的網絡世界,手機,平板電腦,游戲機,網絡電視,那些有年代感的游戲正在逐漸消失,這是社會發展的進步,但又有著不可忽視的缺陷。虛擬的網絡世界讓孩子們慢慢脫離現實,沉浸在自己的游戲中,阻隔了人與人之間最親密的接觸,成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被手機操控的我們,顯然正在喪失著語言和肢體的行動力。如果時代是倒退著變更的,那我們便可以清楚的看到曾經那些質樸又單純的日子了,但這是永遠不可能的,時光不能倒退,生命也不可重復,我們的童年只有一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01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73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10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39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68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04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01評論 3 44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7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0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26評論 3 35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5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39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33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47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80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71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21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是一個80后女孩,大齡剩女的優勢是自由,十年的思想沉淀,我才有勇氣走進貴州山區支教,用筆記錄下最真實的鄉村生活與...
    梨子也是梅子閱讀 1,260評論 0 3
  • 人生,是一段漫漫旅途。 有時,我們靜靜地坐著,享受著田間夕陽,有時,我們慢慢地走著,散步在田園小道...
    任梓豪閱讀 348評論 0 5
  • ?? 從前,我只是以為我在尋找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安靜坐上幾個小時,寫寫讓我心煩的人,讓我不解的事,還有未知的自己。 而...
    早窗閱讀 264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