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
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思想角度也不同。為此也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誤會。有時候我們是否也試試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呢?
換位思考有效溝通不可少,首先我們應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如果溝通的好,我們就能抓住事情的關鍵,就能從事情的根源解決問題。
當我們不理解他人,與他人發生沖突時要學會換位思考,替他人想一想,了解他們是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道理。這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冷靜和理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論語)中的一句話。它其中包含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他人身上,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度,采取什么方法對待他人,先要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對方,是否愿意受到這中對待,如果不愿意那么我們就不能以此對待他人。
在與許多人的溝通中我們發現,他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以自己的經驗去認識和解決問題,不能意識到他人的感受和看法,所以導致溝通無效。我們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才能有效地和別人溝通。我們和別人相處時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要學會傾聽他人的心聲。
溝通是雙邊行為,要善于傾聽他人的心聲,是溝通的重要因素。在和他人交往中,要給他人一個能充分吐露心聲的機會。
2、全面地認識他人是換位思考的基礎。
不要把觀點強加給他人,為了全面地認識他人,除了溝通談心交流外,還要從側面了解他人在和其他人打交道的表現。
3、充分尊重他人是換位思考的核心。
尊重他人還表現對他人的“小毛病”、“小錯誤”的寬容對待,不要把人一棍子打死。
4、不斷學習是我們換位思考能力的保障。
通過不斷的換位思考,就更容易營造出和諧、融洽的氛圍,使他人更加信任我們,更快樂地與我們溝通。
有人說:“用別人對自己不好的方式來對別人,是小肚雞腸。 用自認為好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別人對你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將心比心; 用別人期望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善解人意。 為對方著想,這是最樸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換一個位置去思考,它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甚至因別人達不到我們滿意帶來的不愉快都會煙消云散,代之以明媚陽光。 換一個位置去思考,我們就會重新認識一個世界。
我們都有被別人誤解的時候,如果對此耿耿于懷,心中就有解不開的疙瘩,如果我們能深入體察對方的內心世界或許能達成諒解。
換位思考的實質是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就多一分愛心,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換位思考,理解至上,與人為善。
詩詞選·《鄉愁》· 余光中
余光中的《鄉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戀歌,關于余光中《鄉愁》鑒賞,至今都還有人在細細品味和理解。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主題思想:
這首詩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具體的實物,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了,變成具體可感的東西,表達作者渴望與親人團聚,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
賞析:
鄉愁,是中國詩歌一個歷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題,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愁為主題的詩篇,《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
一、濃重的文化尋根情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余光中的《鄉愁》從兩個方面著重表現了對祖國大陸的這種文化上的歸屬感或者叫作落葉歸根情結。
二、深沉的歷史滄桑感
遠離故鄉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但臺灣和大陸人為地長期隔絕,使流落到臺灣的千千萬萬炎黃子孫有了無盡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歷史滄桑感。即特有的“中國情結”。
三、形式美
結構上,寓變化為統一;音樂上,營造出一種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
祝福短信
時光的記憶曲線,將美好串聯;人生的情感軌跡,將幸福標注;生活的點點滴滴,將快樂洋溢。簡書朋友,惟愿你天天開心,永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