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讀一本書.張磊沙】2016-7-13-51
—《拖延心理學》
原文:
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你做的越多,你的大腦對此的反應越多,它就會發展地越來越快,這就是“可塑性悖論”。想象你踏入一片厚厚的全新雪地,第一次走時,你可以選擇很多路線,但當你越來越多地沿著一條路線,你會走的越來越輕松,腳印重疊形成凹槽,演變成了路。我們的大腦也一樣,重復會形成精神上的凹槽,它一旦建立,便會越來越深刻。
思考:
看到這段,很有觸動。小時候,父母常常教育自己,不能拿別人的東西。現在更加明白,小到偷釘,大到偷牛。一旦養成一種壞習慣,將會越來越多的犯錯誤。
現在我們得工作個生活也正是如此。如果我們重復的區犯一種錯誤,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習慣。我們的錯誤也會越來越嚴重,甚至不知覺。
明白了這個理論,那么我們也更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多去從事正確的,有義的行為,并培養成習慣。例如:最近參加的熊貓學院,每天讀書,行成閱讀的好習慣。
每一種正面的行為就是一遍腳印,積累久了,便成就了通往成功的路。所以平時應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