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因為做蛋糕的關系沒有整理(找借口),其實是感覺有點無從下手了。因為整理完衣服和書籍后感覺還不是很滿意,小物品還有點沒有整理思路。不過今天是周五,明后兩天又可以大扔特扔了。每個周末都是我可以好好整理的日子。
今天特別在書上看了扔不掉東西的三種人。《斷舍離》中說,扔不掉東西的人有逃避現實型、執著過去型和擔憂未來型。
仔細分析一下自己,其實這三種情況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
逃避現實型:
在生孩子以前,兩人世界的我們總是顯得很繁忙,我不愛打掃家,家里也越來越亂,我們經常去外面逛街玩耍,不愿意回家,在家的時間越少,打掃的時間也越少,打掃少了自然而然家里就會很亂,更不愿意回家。所以導致惡性循環,開始不愿意面對現實。
直到有了孩子,在家里為了給她創造一個干凈整齊的空間,我才開始注意衛生,而且白天都是婆婆在家看孩子,她也會幫著打掃。我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家,早上6點半出門晚上6點半到家,所以很少整理房子。但是在她的幫助下我的房子越來越干凈。但是這些只是看上去的表面干凈,不是我現在所追求的理想空間,因為一打開柜子,里面的東西太多了,很多都是好久沒用的。所以現在我終于敢面對自己的房子,開始丟棄好多年不用的物品。
現在的我休息的時間根本不愿意出門,只想待在家里,一邊整理一下房間,一邊享受一下房間帶來的舒適。所以說,逃避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當下定決心整理后,隨著整理的進行,你會愛上你的房子。
執著過去型:
不得不說,在30歲以前我有很多一直都沒舍得丟掉過去的物品,比如說日記、紀念品、禮物等等。可是某一天我發現,這些東西留著只能占地方,它實際上不能給我留下任何意義。過去的再也回不去了,比如一些感情。那都是那一段時間的記憶,它已經過去了,不屬于現在的我了,我留著除了觸景生情之外,他們不會產生任何價值。
而且我也長大了成熟了,和過去已經徹底拜拜了,留著那些記憶,只能造成負擔,我想試一試,丟掉他們,自己會怎樣。事實上,有很多信件、日記我都保留下來后根本不會去看。因為我在心底認為他們是美好的,即使事實上里面寫的很多不開心。我還是會認為過去是美好的。我把所有紙質文件全部撕掉后扔了,頓時感覺心里少了很多負擔。
擔憂未來型:
現在的我還是很喜歡囤衛生紙、洗發水之類的東西,每次遇到促銷感覺便宜的時候總會囤積好多沒用的消耗品。雖然說這個雙十一沒有敗家什么東西,但是竟然買了兩個超大桶的洗面奶,估計得用2年了,好后悔。自從開始斷舍離之后,我把家里所有的護膚品整理了一遍,先從量少的開始消耗,把所有試用裝全部先消滅掉,以前一直覺得試用裝可以留著旅行時候用,可是實際上,我一年也就最多一次旅行,真正去旅行的時候就忘了試用裝的存在。還是以用掉為上策,近期內家里也不會再買護膚品等消耗品。都會以用完為原則,如果用不完堅決不再添置。而且買東西一定要選擇自己適合的量,不能為了便宜而購置超級裝,根本用不完。增加心理負擔。
看明白自己屬于什么類型,也就知道了自己將來要怎么做了。
1、家是最溫馨的地方,勤打掃,從心底愛上自己的家;
2、保持家里干凈整潔,時刻可以歡迎任何人的到來;
3、過去的美好留在記憶里,過去的悲傷全部忘掉,不用留下證據;
4、消耗品用完再買,選擇適合自己的份量,堅決不能因為便宜而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