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6月份剛注冊簡書的時候,就關注了散文專題,那時候她還不到7萬人。如今五個多月過去,她的粉絲已經漲到48萬人,并且每天還都在增加。
我不敢說,入駐簡書的每一個人都會關注散文專題。但對于一個寫作者來說,散文是我們最熟悉最常寫的一個體裁。所以可能很多人都曾投稿到散文專題。
對散文專題,我說不出一個謝字。但我心里喜歡她,是那種看似很淡其實很深的感情。一個專題的面孔,其實就是一群人的面孔。我們往往通過她的主編、副主編和管理員來了解和感受一個專題的內在氣質與外在形象。
2
我一開始投稿散文專題的時候,是我在簡書的第四篇文章《那個時候,農民的審美》,結果被拒了。因為我對自己的這篇文字還是有點信心的,并且寫作態度也是認真的,于是就簡信散文專題的主編劉秀玲,很誠懇地詢問拒稿原因,她說是因為引用的圖片上有廣告,不符合簡書的有關規定。從那以后我就知道怎么向散文和其他專題投稿了。
說到玲玲主編,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了。不管為文還是做事,都很令人信服。我曾細細讀過她的一些文章,感到底蘊豐贍,學養深厚,心里想,到底是主編啊!這在大學得讀多少書啊。水平確實不一般,不管是詩還是文,都散發出一種熠熠的光芒。
我在散文群發言不多(現在也只是討賞的時候才去),但我經常會看。心里想這個小姑娘每天教書育人,應當夠忙的,看她坐鎮散文群,處理起問題來不溫不火,有理有節。感覺到很不錯。
另外,幾位副主編和管理員也是各有千秋。阿徒豪氣,阿涼熱情,奇奇活潑,還有我不太熟悉的小夕茜。正是因為各位的辛勤付出,散文專題現在才蔚然大觀。
3
以前不止一次看到簡友撰文稱贊散文專題,看樣子感覺和我是一樣的,的確應當好好夸夸。除了散文專題,藝術與文化、婚姻育兒、萬物生靈等專題的主編也都非常好。
如果我在散文或其他專題看到合適的文章或詩歌,也會拉進我自建的兩個專題《最后的農業社會的生活》與《慢成長》,增加了與簡友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感到很受益。
4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其實依我看散文專題來說,應當是“昔我來斯,小苗茁壯;今從遠望,桃李芬芳”。
今天正好有點時間,寫下對散文專題的這樣幾句話,也是了卻了自己的一個夙愿。